专栏名称: 半导体行业资讯
分享最新半导体及范半导体行业资讯,行业动态,前沿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比尔盖茨谈英特尔:基本迷失方向,复苏可能性“ ... ·  22 小时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DeepSeek突发声明 ·  22 小时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突发!NXP,裁员1800人!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中国芯50强(新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导体行业资讯

大师离去 ▎黄敞同志一路走好

半导体行业资讯  · 公众号  · 半导体  · 2018-05-10 21:15

正文

点击半导体行业资讯 关注我哟 覆盖 20万 半导体人的专业平台, 分享最新半导体及 半导体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前沿科技




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际半导体器件学科的先行者,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引领者,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航天部科技委常委,航天工业部七七一所副所长,骊山微电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黄 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5月9日14时0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黄 敞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8年5月15日上午十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特此哀告。

黄敞同志治丧领导小组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日


黄敞,男,汉族,1927年5月生于辽宁沈阳市,祖籍江苏省无锡县。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生平与经历

1934年9月入南京五台山小学学习,后随父母搬迁,先后就读于湖南长沙下马岭小学、香港中华中学附小;1938年9月考入香港中华中学,后又转学至昆明中法中学、昆明南菁中学;1943年7月高中毕业,9月考取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1946年随清华大学迁回北京,1947年7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留清华大学电机系任助教;在此期间在朱自清先生倡议的声明上签字,断然拒绝美国的“救济”面粉,退还了“配购证”。

1948年6月,自费赴美实习、学习;10月在美国奇异公司任测试工程师;1949年9月至1952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工程科学及应用物理系攻读研究生;1950年获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兼任助教和助理研究员,1953年获博士学位。

1953年至1958年期间,黄敞先生受聘于雪尔凡尼亚半导体厂,相继担任高级工程师、专家工程师和工程经理,从事半导体前沿科学研究工作。

1958年6月,黄敞先生取得在美永久居留权,这位思想进步、生活朴实的学者即与爱人杨樱华一起申请环球旅行,巧妙而隐蔽地办妥了行装转运等手续,由欧洲经香港返回祖国。

1959年7月,黄敞先生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并兼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1室主任、副研究员,同时开始培养研究生。

1965年3月,调至同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即七七一所前身,开始从事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事业。曾任航天工业部七七一所副所长、骊山微电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员会主任、党委委员。


中国“芯”,航天情
——记航天微电子学的奠基人黄敞


在我国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为航天事业奉献的杰出人物,他们肩负着航天报国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为我国航天事业屡建功勋,谱写了一曲曲航天伟业的壮丽凯歌,中国共产党党员、航天微电子学的奠基人黄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世界半导体学科的先行者


1953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1953年至1958年期间,黄敞先生受聘于雪尔凡尼亚半导体厂,相继担任高级工程师、专家工程师和工程经理,从事半导体前沿科学研究工作。他还在美国麻省东北大学研究任兼职教授,讲授微波学原理及应用。夫人杨樱华博士毕业后也受聘于麻省Datamatic Corporation电子计算机工厂。
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当时国际的半导体、晶体管理论与工艺技术处于研究开发阶段,亦是飞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身在美国的黄敞先生把研究重心放在了晶体管理论及制作工艺等半导体前沿科学上,通过在美国多家著名企业和院校进行晶体管理论与技术的探索研究,系统论述了晶体管理论和应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美国专利10项。这些成果至今仍是世界半导体、晶体管和抗辐射集成电路开发研制的重要基础。


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的引领者


受新中国成立的召唤,这对热爱祖国的学者夫妇,毅然决然地放弃永久居留权和丰厚的待遇,排除险阻,于1959年绕道回到国内,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任职、任教。期间,黄敞先生提出了 “载流子总量分析方法”,可系统分析器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为晶体管模型、集成电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一开创性成果对半导体器件理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引领作用。
由他主编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计算机》一书,系统阐述了关于集成电路、微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多年来研制成果和经验,对业内外的科技人员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黄敞先生不断深入开展半导体器件物理和集成电路新器件、新结构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载流子总量分析方法”,开发了LADES器件模拟软件、LINDECIRSIM 器件与线路结合的仿真软件。发表了《晶体管器件理论及线性电路理论的进展》、《注入型电路的器件物理》、《组件计算机》等文章。这些成果在我国集成电路与微计算机事业发展初期,对推动技术发展、科技人才培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



1965年,为发展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事业,黄敞先生调至同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即771所前身,开始从事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事业。当时制导计算机的小型化作为卫星与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要求具备体积小、性能高等特点,特别是飞行环境条件下可靠工作,研制任务落在了年青专家黄敞身上。
面对十分薄弱的工业基础和艰苦的物质条件,黄敞先生带领科技人员边组建机构,边调集与培养科技队伍,边开展科研。他将自己十多年来在晶体管、集成电路领域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青科技人员,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航天TTL双极集成电路B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研制的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制导计算机。
1969年,黄敞先生迁赴至陕西临潼山沟的新研制基地——771研究所。随后成功研制出固体火箭用CMOS集成电路计算机,使我国卫星运载技术跨上了新台阶,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5年,主持研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的I2L微计算机,获得了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质量金奖。1985年,作为运载火箭专用计算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运载火箭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80年代,为了完成航天型号的三项重点任务,诸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时任骊山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黄敞先生丝毫没有怠慢,这位被称为“工作狂”的专家,以勇士的刚毅品格,用其坚实的足迹和敏捷的思维,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攻克了一道道险关隘口,主持研制成功了多种运载火箭专用集成电路及计算机,创造了中国航天微电子、微计算机事业的辉煌成就,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半导体行业联盟  ·  DeepSeek突发声明
22 小时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突发!NXP,裁员1800人!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中国芯50强(新锐)
3 天前
治愈系心理学  ·  你永远想不到,有些人为什么而痛哭
8 年前
THLDL领导力  ·  这6种员工,天赋再高也要辞掉!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