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至今累计客流量超400万人次,资阳由成都都市圈的近郊变为同居一城。
主城区到天府国际机场仅18公里的资阳,如何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建设成都都市圈近郊旅游目的地?
在春雨绵绵,万物复苏时节,2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沱江之畔的资阳雁江水上运动基地,举行
“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资阳专场
。发布会上,资阳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资阳推动文化旅游从观光游向休闲游、体验游转变,从景区游向全域游、生活游转变,从团队游向自助游、深度游转变,从大众游向分众游、品质游转变,逐渐成为成都都市圈人群近郊游、亲子游、度假游的首选城市之一。他通过
“文化传承”“多元体验”“城市烟火”
3个关键词,介绍了这座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35000年前古老的“资阳人”拥江而居,厚重的历史沉淀成就了人杰地灵的资阳。其中,特殊、罕见且价值重大的濛溪河遗址、尽显悠久历史底蕴的资阳汉代铜车马、10万尊“古、多、精、美”的安岳唐宋石刻……无不体现着资阳深厚的“文化传承”。
如何借力深挖近郊游特色资源潜力?
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阳濛溪河遗址为代表的濛溪河遗址群,自2021年9月发现以来,被国内外权威专家论证为‘特殊、罕见、价值重大,具有世界性意义’。”他表示,
目前的重点工作是尽全力构建遗址系统性保护体系。
据了解,2024年,资阳建设了近一公里的防洪堤,在考古发掘现场建成微型“博物馆”;2025年,资阳将联合四川博物院策划推出濛溪河遗址特展,并启动建设遗址博物馆和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期工作。
此外,以很多精美造像闻名的安岳石窟,吸引不少游客。石窟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岳石窟是唐宋石窟最集中的石窟群,摩崖造像10万尊居全国第二,摩崖石刻经文40万字居全国第一。
据悉,
资阳高度重视石窟保护利用
,先后颁布实施了《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成立了安岳石窟研究院,设置专门文物保护资金,构建市、县、乡、村和文保单位“五级”联动责任体系,因地制宜配置文物守护人、视频监控设备,建立起人防、技防、物防文物保护网。同时,正加快建设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启动文物守护计划,动员社会各界投身文物保护事业。
如何不断丰富近郊游场景载体?
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资阳加快打造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陈毅故里真红巷、雁江水上运动基地、数字游民社区、雁溪湖景观工程等系列文旅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特别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落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园项目
,今年7月1日将正式开园,届时必将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文化视听盛宴。”资阳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示范园项目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巴蜀文化、石刻文化、长寿文化等地方特色,通过“现代科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手法,让古老的文化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园内规划了六大主题区,包含“孔子”“老子和庄子”“慧能的故事”等9个室内主题项目以及近40个室外配套项目。示范园还配套建设了熊出没水上运动基地和熊出没主题酒店等设施,创新采用开放式运营模式。
而作为
中国西部首个国际数字社区
,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去年4月开园以来,受到了全球数字游民的青睐,吸引了来自英国、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等国家7700余人次的国际化数字游民入住、4.8万人次度假“打卡”,开展脱口秀、圆桌会议、对谈、WORKSHOP等活动50余场次,全网浏览量近700万,在数字游民赛道新媒体领域做到了全国排行第二名。
“目前我们正同政府一起推进总投资5000万元的三期项目,建设24小时图书馆、400余亩莲虾套养基地、共享公寓二期等项目,打造以数字游民文化为主题的微度假目的地。”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5年的目标是引入100个超级个体落户资阳,立志将资阳打造成为优质青年创业的坚实后盾。
同时,积极建设数字游民产业孵化区,签约导入更多数字经济领域产业,深度推动数字创意产业与休闲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将数字游民社区塑造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年轻活力的城市IP形象。
此外,
资阳每年举办“资阳资味”主题“三大节会”活动,让游客在资阳尽享“巴适”与“安逸”
,以雁江小龙虾为媒,举办雁江小龙虾美食节,吸引八方食客前来品尝这一地道美食;以乐至烤肉文化为依托,举办乐至烤肉节,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烤肉的同时,深切感受地域文化魅力;以安岳柠檬为主题,举办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柠檬客商。
提到“城市烟火”离不开“吃住购”三字。
在吃方面,
资阳整合本地特色美食,制定“资”味餐饮品牌标准,精心打造圣高广场、一品天下、中央时代广场等特色美食街区,评选推出美食“必吃”榜单,让游客品尝到最地道的资阳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