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行问到房地产行业今年的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善,我们从几个代表性省市“新春第一会”的表态里面找找答案。
2月5日,重庆市委召开“新春第一会”,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力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企稳回升
。跟国家发改委2月5日关于“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
止跌回稳
”的提法不同,重庆强调的是“全力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
企稳回升
”。
无独有偶,深圳市委常委会2月6日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投资要切实实现较好的增长,按照工作进度快于时间进度的要求,推动产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优化结构加快进度提高速度、
房地产投资尽快恢复增长
,加大民间投资支持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将房地产“止跌回稳”的目标调整为“企稳回升”“恢复增长”的目标,地方政府提振房地产的紧迫感跃然纸上,这也透露出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明确的支持。
还是以重庆为例,2月7日印发的《重庆市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举措》中,在房地产方面,重庆将完善全市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政策,不再将市外人员购买普通住宅纳入征税范围;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困难房企项目不良贷款等。
为何重庆和深圳在“新春第一会”中对房地产的表态有那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还是地方上的产业所带来的底气,这些有产业、尤其是有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增量的城市在目前的周期中依然能获得人和钱的双双流入,因此房地产的回升有实实在在的支撑。
相比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楼市今后还将面临长期的调整压力,尤其是对于没有足够多的产业支撑,没有持续的钱和人流入的城市来说,不管是购买需求还是实际的购买力,对楼市的支撑空间都将非常有限。
当然,楼市及房地产的复苏最终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尤其是居民端就业和收入预期的改善,如果没钱消费,再多的内需刺激政策估计都无济于事。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重磅发布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二0二五年,中国经济这么干》一文,不过很多省市却非常务实地下调了今年的消费增速目标,比如广东将消费增速目标从去年的6%下调到了今年的5.5%,浙江从去年的5.5%下调到了5%以上,相反的,工业增速目标倒都有上调。
回到前面的问题上,为何重庆、深圳等城市要将房地产设置为“回升”“增长”的目标。除了房地产的财富蓄水池功能以及目前对稳住中产阶级财富的极端重要性,更主要的原因或许来自于AI对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也即中短期内还是得靠房地产及其上下游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并解决收入增长问题,此外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在GDP增量中的占比短期内也很难被其他行业所替代,因此房地产行业中短期内的重要性无可取代。
尽管如此,从国家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用发展新兴产业对冲传统房地产行业下滑,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经济增长对冲房地产市场萎缩带来的经济滑坡,并最终将房地产市场拉出泥潭,让其与实体产业互相成就,一起开创新的经济周期,这应该就是中国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理想路径。
根据上述逻辑,“产业”肯定是今后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家非常有必要关注今后的产业竞争对全国各省市格局的长远影响,尤其是产业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特整理了一下代表性省市“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以供大家参考。
我们最近在城投非标投资业务方面非常关注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在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等方向的动向,我们认为,2025年的房地产行业,或许会比大家预期的更乐观一些。
更多基建、房地产、城市更新、产业投资运营项目的交流和合作事宜,欢迎联系西政财富和西政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