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姜小白
来源:故事绘人生(ID: gshrs0617)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叫做《56UP》。
一个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2012年的56岁。
几十年过去,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那群人——也从儿童步入老年。
这部纪录片最终很遗憾地向人们证明了: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就像天涯之前很火的一个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一群毕业生在银行实习的不同表现和最终归宿,让人感叹现实残酷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从父辈一直延续到子辈。
这确实是一个很残酷的现象,然而却是事实。在这里,我想讲三个真实的小故事。
故事一
一个穿着时髦,染着一头红毛的的男生带着女朋友去一家自助餐厅吃饭。
由于当时餐厅客人已经爆满,该男生又没有提前预定座位。服务员就暂时把他们安排在一个角落的地方。
可是男生坚持要坐在靠窗的那个空位上。服务员便解释说那里已经有人提前预定了,而且客人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不是很急,可以等其他靠窗位置空出来再就餐。
该男生当即就火冒三丈,冲着服务员大吼大叫,凭什么我就不能坐在这里?老子又不是不给钱?
服务员很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这是我们餐厅的规矩,您没有提前预定……
说话间,另一个服务员领来了一对年轻夫妇,正是提前预定这个座位的客人。
于是,两家便开始争吵起来……
先来的一家说,是我们先到的!
另一家则说,是我们先预定的!
后来还是那对年轻夫妇让了步,在经理的协调下,坐到了其他的空位上。
而那个大获全胜的红毛男,开始洋洋自得,哼,想让老子吃亏,没门!
他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却不知自己成了别人眼里的一个笑话。
故事二
有一次坐公交,在车上遇到一个年轻妈妈和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上车后,她只买了她自己的车票。售票员要求她补一张票,说小孩的身高已经达到了售票的标准。
那个女的说,孩子只有七岁,凭什么需要买票?
就为了两块钱,和售票员争吵了好一会。
最后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对那女的说,阿姨,你要是实在没零钱,这两块钱我帮你拿吧。
那女的刚要说话,她身边那个七岁的孩子忽然怯怯地开口,妈妈,我有两块钱。
她瞪了孩子一眼,然后很不情愿地又掏了两块钱给售票员。
连孩子都知道要遵守的规则,身为人母的她却百般无视,不知道她的孩子会怎样想她?
故事三
我老家一小学同学,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几年因为种植蔬菜大棚赚了不少钱。
于是大专毕业后,父母就把一直在外地的他叫回了老家,为他新建了一个蔬菜大棚,还美其名曰子承父业。
不久后,他就开始结婚生子,做了两个孩子的爸爸。再去看他的空间,除了种地就是卖菜,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已经完全没有了最初的追求。
这三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普通人当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人都会为了一些小利益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宁愿浪费时间去抢群里几毛钱的红包,也不愿花时间去充电学习,更谈不上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跳不出社会等级的既定魔咒。
我想,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突破原有的眼界和格局。其中,眼界决定着格局,格局又影响着眼界。
底层阶级的父母也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从孩子上学起就各种逼迫孩子读书。然而他们自身却羞于提高,甚至停止接受新鲜事物,思想陈旧老套,凡事斤斤计较,以贪慕小便宜为荣。
他们大部分人都不再看书,也不关注时事,而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维持生计上。白天埋头干活赚钱养家,晚上回到家看看电视玩玩手机顺便训训孩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想和见识基本停留在原地,对事物的看法也总是兜兜转转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眼界就会受到限制。他们看不到知识的真正价值,缺乏改变命运的思考力。长大后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晚上回到家不思进取安于享乐。
他们重复着父母当年的生活方式,并像他们当年逼自己那样逼迫孩子读书,并告诉他读书的意义:
找个工作,买套房,结个婚,生个娃,过一生。
于是他们的孩子就信以为真,继续浑浑噩噩以上一辈同样的方式生活着……
就像之前记者问牧羊的儿童以后要干什么?
他回答:“放羊,卖钱,结婚,生孩子,放羊……”
于是,多年之后,放羊的依然还是放羊的,种地的依然还是种地的,卖菜也依然还是卖菜的……
记得之前曾看过一个笑话,说一个乞丐买彩票中了一百万,记者采访他问:你拿这笔钱最想干什么?乞丐想都没想说:买一个大点的碗继续要饭!
你看,一个人没有眼界的乞丐,即使拥有坐拥百万,格局也还是停留在要饭上!
那么,怎样才算是拥有开阔的眼界呢?
对于父辈来说,拥有开阔的眼界——
就不会把养育子女仅仅停留在“养”上,而是在“育”上提供更多的资源,让子女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积累更多的人脉;
就不会在子女选择专业时,不顾他们兴趣所在,以金钱为导向哪个行业多赚钱就往哪里挤;
就不会在子女刚踏入社会时,让他们在残酷的现实中一腔孤勇四处碰壁,而是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并给予方向上的正确引导。
然后下一辈——
由于父辈的言传身教以及耳濡目染,视野就会比较开阔,眼光就会比较长远,不会让眼前的小利益捆绑住自己的手脚。而是更多的考虑行业的经验、积累到有效人脉、学习行业规则,以便时机成熟自己创业。
而这些恰恰都是大部分富人所具备的。好的家庭背景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他们一开始就站得高看得远,眼界相对来说就比较开阔。
在我认识的人脉里,越是有钱的人,他们的胆识越是过人,见识更是不一般。他们的父母甚至于祖父母也不会因为身体衰老而停止学习新鲜事物。他们到了退休的年纪,依然选择工作而不是得过且过。
可见,在这拼爹的时代,人与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个人间的竞争,而是一代又一代实力累积的竞争,是家族基因、财力和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