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葛顺明
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节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纽带,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全区新型城镇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呈现崭新风貌。
看现状
按照“产业定位特而强、功能叠加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制度供给活而新”的要求,整合资源,充实内涵,形成特色,重点打造荷兰、梅花湾、麋鹿等特色风情小镇。在此基础上,特色旅游亮点纷呈。全区城镇化率达60.1%,中华麋鹿园创成盐城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区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1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A级景区数量名列全省各县(市、区)前列。
纵观目前国内城镇建设,也普遍存在一定问题和瓶颈。
一是特色定位不准,存在“千镇一面”的现象。有的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一哄而上,“千镇一面”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有的地方一味复制仿造,搞“大拼盘、大杂烩”,特色不明显,缺乏独特性,特色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未能较好地融合发展。
二是缺乏产业支撑,特色小镇建设后劲不足。有的地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缺乏一定的产业支撑,特色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加强。制约特色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瓶颈”未能彻底打破,筹集资金困难。项目建设存在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滞后,投入资金后续不足的问题。
三是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有的地方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的村多次规划,各有侧重,实施起来无所适从。
归根结底,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整治而忽略长期有效的管理。部分村镇设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癣”回潮现象。大部分的培育提升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等水平有待提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重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轻乡风文明软实力建设的现象,不讲卫生等生活陋习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此,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提升并改进。
建言一:坚持科学规划,彰显地域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设计规划必先行。应委托高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富有创意和特色、操作性强的规划,以规划引导建设。一是践行新理念。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各自特点,找准产业定位,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科学进行规划,并突出自身的传统文化、特色建筑、特色产业。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建设规划。二是编制精细化。不仅需编制概念性规划,还应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勾画出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确保小镇规划可落地可实施。三是追求高标准。按照“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的原则,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就大丰而言,应着力提升大中镇梅花湾、新丰镇荷兰花海、荷兰风情街、白驹镇中华水浒园、草庙镇中华麋鹿园(暨自驾游基地)、草堰镇三元村七彩花田、大桥镇福寿露天桃园等项目建设水平,打造地方文化特色。突出草堰镇古民居建筑群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形成古盐运文化特色的独特旅游资源。切实保护好传统乡村风貌,留住“乡愁”记忆。
建言二: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城融合
特色小镇应重视产业的深度融合,做到既有主导产业,又有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发挥地方区位优势,展示产业独特的爆发力。产业发展要真正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是深度融合。把产业发展摆在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位置,发挥各自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要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在充分放开的背景下发展镇村经济,必须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化发展之路。要加快转变发展经济的手段和路径,突出市场导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力培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并在此基础上打破镇域村组界限,促进多村一业、连片发展,形成一批“高清新”绿色产业集群。在解决“有”的基础上,注重解决“优”和“特”的问题,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二是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抢抓“互联网+”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育一批“电子商务村”。规划布局一批带动镇村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做强做实特色小镇,加快打造镇村经济发展高地。引导社会资金多形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三是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和产业定位密切相关,招商引资工作要严格按照产业定位进行,以产业为依托,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进行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链的断层缝合、空白填补。因此,要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围绕特色小镇已经确立的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招商选资”,按产业布局,开展主题招商、针对性招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其它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产业则可以忽略,集中精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加强软环境建设。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需要道路、水、电、气等硬环境的完善,更需要科技、人才、信息等软环境的完善。产业定位明确了,就需要围绕产业定位发展建设良好的软环境,才能推动产业做强做大做特。围绕产业定位,建立信息平台,加强产业人才培训,集聚人才效应。
建言三: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旅游发展
开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完善集散中心、酒店民宿、自驾游营地等景区配套功能建设。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将通往旅游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完善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在高速路、城市路口、城镇主要交通沿线、景区周边道路设置中英文对照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在城镇主要交通沿线、城市景观景点设置旅游公厕、停车场、大型购物商场引导标识牌,打造全域无障碍旅游标识体系。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以绿色发展为追求,以发展成果城乡共享为目标,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倾力打造空气清新、河道清澈、乡村清洁的美丽怡人环境,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的秀美城镇和田园乡村。突出生态特色,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走出具有大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宜居宜业”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斗龙港生态组团,以226省道和斗龙港河道为轴线,以荷兰花海、梅化湾为依托,做足水、森林、花海文章,体现“原生态”主题,彰显大丰地域特色。规划建设生态修复片区、荷兰花海片区、梅花湾片区,突出园博园林展示、养年颐养社区、森林公园、花卉产业集聚等功能。在核心区开发以面向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及白领阶层为主的高端住宅,提升该组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