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表舅是养基大户
写点理财、基金的想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OpenAI推出DeepResearch ... ·  18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何小鹏开工信谈及DeepSeek#:AI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分析称#DeepSeek或带来中美科技资产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表舅是养基大户

两个超级大利好

表舅是养基大户  · 公众号  ·  · 2025-01-26 21:32

正文

村长在上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发布会上,提到,“大事不过夜,更不能过年,只争朝夕”,看来是准备好了丰富的组合拳。‍‍‍
果然,今晚,两个重磅消息。‍‍‍‍‍‍
其一,金融监管总局下午批复了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太保、泰康、阳光人寿,获准试点,规模520亿(这是不是对资本市场的我爱你)。‍‍

这事,我们在上周的解读中,已经反复提及,周五晚上,在《奇葩的涨停》中,就和大家预告过:

同时,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事情,机构也在积极响应,今天,中国太保表示,“......并积极研究参与其中”。 我相信,大家今年上半年,就能看见这块噼里啪啦落地的消息。

果然如此吧,过年前,先给市场送上板上钉钉的520亿中长期资金,当然,按照国寿和新华的经验,启动后,预计3-6个月才会逐渐把仓位打满。
其二,是更重磅的,证监会直接发布了《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年,被动指数的持股规模超过主动权益,且首次超过3万亿,并迅速迈向4万亿,你可以理解为,这个方案,就是指数基金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顶层设计,将深刻影响整个买方、卖方、中介机构的生态。‍‍‍‍‍‍‍‍‍‍‍‍‍‍‍‍‍‍‍‍‍‍‍‍‍‍‍‍‍‍
我们今晚,来解读这个方案。‍‍‍‍‍‍‍‍‍‍
先说观点,上面两个不过年的大事,对权益市场,都是明确的长期利好。‍‍
......
上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以及发布会结束后,坦率说,市场里有很多阴阳怪气的声音,表示又是一次换汤不换药的《老乡别走方案》。
更有好事者,拿出了过往10多年,各种计划中提到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字眼,然后各种酸。‍‍‍‍‍‍‍
我本人,之所以对方案和发布会的内容,充满信心(当然,继续强调一下,我认为股市的机会依然是结构性的,这是当下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是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忽略了两个情况。‍‍‍‍‍‍‍
第一,村长,从基层做起来,太了解行业和市场生态了,所有的对策都是基于中长期,且蛇打七寸。我们说过,供给侧,对上市公司而言,是国九条、市值管理指引、严格退市;而需求侧,则一直瞄准如何打通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卡点。
第二,很多人在阴阳怪气的时候,可能压根没有好好看过方案,没有看清楚,方案,是带着实质性措施的。‍‍‍‍‍‍‍‍‍‍‍‍‍‍
我说的再直白一点。‍‍
什么是中长期资金?
在国内,真正中长期、有规模、且有可塑性的只有两个(社保资金没有弹性),一是Hui金为代表的神秘力量;二是负债期限足够长的保险资金。
除此之外,你看到的所有所谓的中长期资金,都是给上面两股力量伴舞的。‍
那么,要把中长资金拉进来,就需要解决他们的痛点、打通他们入市的堵点。‍‍
神秘力量的痛点和堵点是什么?
他们需要足够多的工具,直白一点说,他们需要的,是规模足够大、流动性足够好、策略足够丰富、超低费率、最好还能把垃圾公司踢掉的,指数产品。‍‍‍‍
于是乎,我们有了市值管理指引中对成分股的要求,有了本次的指数化投资行动方案,也有了基金公司包含着自发色彩的指数降费竞赛。‍‍‍‍‍‍‍
保险的痛点和堵点是什么?
说到底,就一条,解决长钱投资过程中,股市波动对短期利润、机构考核和偿付率的影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国寿和新华试点的大基金、看到了偿二代延期为标志的保险监管实质性进入宽松周期,未来也许能够看到,当指数产品被纳入保险的OCI投资账户后,保险对ETF等指数产品的加倍配置。‍‍‍‍‍‍‍‍‍‍‍‍‍‍‍‍‍‍‍‍‍‍‍‍
如果,你认可看懂了上述的逻辑和趋势,那么,就可以在趋势之中,结合仍然承压的基本面背景下(注意看这里),寻找结构化的投资机会了。
......
以下,我们开始方案的解读。
蓝色的为方案原文,黑色字体为解读。‍‍‍
一共十七条,时间所限,点到为止。

第一条。‍

“将符合条件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并动态调整,鼓励发展以指数基金为主要配置标的的买方投顾业务,提升对接居民中长期投资理财需求的能力。”

解读:塞个私货,这条,是我最关心的。‍‍‍
原因无它,我们又“赌对了”,方案明确提出,鼓励以指数基金为底仓的买方投顾业务。‍
而我们,在24年初,就义无反顾地,明确开始跟投,仅仅配置指数基金、主动量化、指增产品的“表韭量化指增”这一基金投顾组合,因为能够看清两个趋势:‍‍‍‍‍‍‍‍‍‍‍‍
1、居民的权益配置(甚至未来的固收配置),将逐步的指数化,这不可阻挡;
2、在当下实际已经过剩的指数产品时代,通过买方投顾,为客户筛选指数产品,进行资产配置,将是未来的主流模式(参考美国的经验),也即,指数产品工具化,而如何使用工具,帮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成为市场竞争的未来长期方向。‍‍‍‍‍‍‍‍‍‍‍‍‍‍‍‍‍‍‍‍‍

第二条。‍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

解读:关键字是“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我相信,所谓的“明显提升”,当然有拍脑袋的成分,但也有确定性的增量资金。

上面说了,神秘资金继续入局是确定性的;而如果能解决指数基金纳入保险OCI账户的会计障碍,那么,ETF等,将替代个股投资,成为险资的增配方向。‍‍‍‍‍‍‍‍‍‍‍‍‍‍
而下面提到的主动和被动协同发展,属于场面话了,主动权益唯一的发展机会,就是被动指数把场子炒热了以后,在基本面的上行周期,在牛市行情中,继续跑出优秀的权益基金经理,但是,被动指数规模占比的持续提升,已经不可阻挡,这和主动权益还能否获得超额,大概率没有关系了。‍‍‍‍‍‍‍‍‍‍‍
甚至,我个人认为,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优秀的买方投顾主理人(当然现在供给质量还严重不足),都足以和绝大多数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分庭抗礼。‍‍‍‍‍‍

第三条。

“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

解读:明牌了,现在做这些事情,就是让指数产品这些工具更加犀利,让神秘资金、保险资金,这些中长期资金,可以买的称心如意。‍‍‍

第四条。‍‍‍
“全面做优做强核心宽基股票 ETF,打造行业旗舰 ETF 产品方阵,支持覆盖率高、代表性强、流动性好的宽基股票 ETF 注册发行,更好满足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
解读:这是为爱配宽基的神秘资金设定的,所谓的“产品方阵”,最优的局面,就是每一种宽基,都应该有3-5只以上、不同基金公司的、规模足够大的产品,使得神秘资金在看好某一种宽基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分散配置。而不是只能买部分宽基、或者固定的部分产品。‍‍‍‍‍‍‍‍‍‍‍‍‍

第五条。‍‍‍‍‍‍
“推出更多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策略指数 ETF,进一步提升ETF产品多样性和可投性。”
解读:属于红利的大时代。不管是红利、低波、价值,还是即将面世的自由现金流相关产品,都是最适合险资配置的品种。‍‍‍‍
而我们说过,策略指数,也即Smart Beta指数,是最适合中小基金公司弯道超车,进行布局的品种,也是个人投资者,最适合长期投资的品种之一。‍‍‍‍
换句话说,如果有一个价值风格的策略指数,能够根据科学的规则,及时精准有效调仓,那么,是否比一个所谓的深度价值的、但躺平不调仓、甚至可能随时准备走人的基金经理,更有效、更值得长期投资、更值得放心定投?‍

第六条。
“支持推出更多流动性好、风险低的不同久期利率债ETF。稳妥推出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研究将信用债 ETF纳入债券通用回购质押库,逐步补齐信用债ETF发展短板。”
解读: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我们介绍过,看这里《挨锤倒计时》,这是标志着场内信用债,真正大踏步前进的品种。‍‍‍‍‍‍
而不同久期的利率债产品,显然后续大概率会多批复几只。‍‍‍‍‍‍‍‍‍
但是,债券ETF真正要大发展,还是要解决跨市场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债券市场婆婆多的问题。‍‍‍‍‍‍‍‍‍

第七条。
“研究推出多资产ETF、实物申赎模式跨市场债券ETF,银行间市场可转让指数基金等创新型指数产品。”
解读:这些创新品种,可以静观其变。
多资产ETF,不确定是否指的是丰富商品ETF的品种。

第八条。
“持续丰富ETF期权、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指数衍生品供给,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
解读:这个为何重要?
我给大家说个最简答的例子,现在有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四种股指期货对吧?所以大家会看到,大部分指增、对冲策略,都是基于这四个,特别是后三个指数,就是因为有对应的股指期货,从而给管理人提供了做空或者对冲的机会,这对于指数投资,非常关键。‍‍‍
那么,会不会有A50、A100、A500的股指期货呢?‍‍‍‍‍‍‍
特别是A500的股指期货,肯定是可以期待的,毕竟,剔除神秘资金,A500的体量,实际已经超过了沪深300了,这么大的资金体量,没有对冲工具,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对外资来说,对冲工具,同样重要,A系列指数要真正走出国门,股指期货必不可少。‍‍‍‍‍

第九条。
“建立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解读:关键的来咯,这就是ETF的注册制了,只要你报,受理后,5个工作日就能批出来。
当然前提是,得先受理,这个受理与否的话语权,还在监管手上。
那么,具体是怎么个政策区分?‍
后面有写。‍
1、“对成熟宽基指数产品实施ETF及其联接基金统筹注册安排”,也就是说,如果沪深300这种宽基,足够多了,头部已经明朗了,那么也就没必要报了,报太多,最后退市、清盘更加麻烦。
2、“持续完善ETF注册逆周期调节机制”,也就是说,市场不好的时候,鼓励多发,市场过热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所以,鼓励机构逆市布局。熊市不布局,牛市的时候,你也别想着进来摘果子。
3、“支持基金管理人基于可持续发展潜力、市场容量和标的流动性等因素,开展 ETF 前瞻性布局和差异化竞争,完善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ETF图谱”,也就是对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你们也不是没机会,这么多细分赛道,空白赛道,可以好好琢磨一下,差异化竞争。

第十条。
“全面评估ETF产品现行运作机制,及时修订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做市、退市及信息披露等各环节制度安排。”
解读:这块我眼中的核心,是「退市」,不能光进不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应该有进有出,干不好的、干不起来的、流动性不好的、可能出风险的,该退就应该退。‍‍‍

第十一条。
“稳慎研究推进宽基ETF基金通平台上线工作。”
解读:这条也很关键,所谓基金通,可以理解为,就是以后电商、银行APP里,也能买卖ETF,类似现在Reits的模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