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货币理论 MMT的底层逻辑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会生产出更多、更大价值量的商品与服务
-
货币在商业循环当中,会因为储蓄、利润、贫富分化等原因而逐渐退出商品、服务的流通
-
上述一增、一减将产生自然的通缩倾向。以往我们通过加杠杆、债务扩张来抵消这种倾向。可是杠杆率的持续提升伴随着金融风险,不能持续提升。
-
MMT 提出:在拥有独立主权的法币国家,当局可以通过一套制度来持续执行赤字货币化措施,在不引发恶性通胀的前提下,来为经济体注入足够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实证数据显示:美国政府每一次大幅财政盈余并偿还国债的之后,就会紧接着一次经济大萧条。
【二】MMT为何很重要
2.1 社会经济大循环模型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因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和通缩倾向而非常悲观。我一直在用一种简单的逻辑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和恢复信心:
-
通胀的本质是生产能力不足:
因此需要艰苦奋斗,努力发展生产力。
多劳多得,严格按劳分配。
-
通缩的本质是分配环节不畅: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分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建立部分按需分配的机制。
-
按劳分配原则,会逐渐导致贫富分化,从而滋生分配的问题,导致通缩倾向。而按需分配的福利多了,会滋生懒汉,逐渐导致通胀的抬头。社会经济与社会思潮于是就在几十年向左、几十年向右的循环中不断循环往复,向前发展。
-
分配的问题,不像生产的问题——需要攻坚克难,补短板,消除卡脖子。分配的问题,只需要解放思想,用正确的方式分配,问题就能慢慢消解。
2.2 MMT 是通缩阶段的有力工具
MMT 正是化解当前宏观困局的一套新认知理论和行动工具。政府不要再教条地追求收支平衡,而是主动在社会需求不足的阶段,承担起按需分配的责任。通过超发货币,支持社会中最有需要的群体——像病患、失业群体。让社会总需求稳定,避免出现通缩循环。同时建设和谐社会。
如何有效识别出最有需要的群体呢?
如果你生重病了——显然你就属于按需分配的范畴——正常人不会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找人做一台手术。
如果你突然失业了——显然你也属于需要帮助的范畴——为了避免养懒汉,可以按照其原来纳税基数的一定比例自动发放一段时间的救济金,帮助其家庭度过找到新工作前的困难时期。
MMT 进一步提出政府应该扮演全社会最后雇主的角色。
按照各地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无限量提供社会公益性岗位。
保证每一位有工作意愿的国民都可以有一份带收入的工作。
这些工作岗位只能支付社会最低工资。
当经济繁荣或者通胀抬头之时,这些人员将可以进入到市场化主体所提供的更高薪的工作岗位当中去。
相应 MMT 由此所产生的赤字支出也将自然减少,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自动调控。
【三】MMT 为何很危险
政府如果一旦开始突破赤字率约束,任意扩大开支,那么很大概率是刹不住车,从而招致通胀。比如,政府赤字货币化用于开展一些重大工程。由于通胀存在一些滞后性。一旦通胀抬头,重大工程又没有完工,那经济政策就会陷于被动。如果继续不加约束,就会进入恶性通胀的螺旋,导致社会经济与政治秩序的全面崩溃。
因此,一旦采用 MMT,就必须对印钞机的使用、投向定下严格的规则和标准。兰德尔·雷、斯蒂芬妮·凯尔顿等 MMT经济学家的设计是只将印钞机用于承担最后雇主的任务。也就是只向需要且愿意工作的失业人员,提供一份零时的、可随时终止的、社会最低工资水平的工作。
【四】Humble suggestion
结合极简社会经济大循环模型,我认为加大财政投入,用于刚刚失业和疾病中的困难群众的应急保障也是应该做的。
但是一旦出现通胀迹象,必须厉行财政紧缩。
要避免在 MMT 框架之下,支持大量的常设工程,以避免形成相应的利益集团而导致无法及时紧缩。
可见,MMT 本质上是一套财政政策理论。关于如何在通缩的环境下,大胆、又有节制的使用赤字货币化工具,来执行一定程度上的按需分配的任务,有力支持社会总需求并建设和谐社会。
要大胆的使用 MMT,前提之前提是预先熟悉理论,建立花钱的规则,避免权力失控无法节制。
【五】我们现在在哪里?
目前国内仍然有很多对 MMT 的批评。主要是担心恶性通胀。关于按需分配加强社会福利保障网络方面,体制内也有很强的声音是反对掉进福利国家陷阱的……
显然凝聚共识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社会经济大周期的循环往复有其客观规律。
最终大家一定会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达成一致,该向左就向左,该转右就转右。
其中 MMT 是向左转的方案当中,最和谐的一类方案,远远比以前打土豪斗地主等其他左转的方式的动荡小。
下面进入新闻剪报时间:上周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国债,未来并将配合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