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云,“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指的就是车流形成的光轨。
长曝车轨一直是深受欢迎的摄影题材,因为它的操作并不复杂,作品的视觉效果也很不错,逼格颇高。
至少,看别人的作品时,我们是这么认为的。
“别人家”的华丽车轨
把相机放在三脚架上,手动调一个几秒,十几秒甚至几十秒的快门速度,对准车流,开始曝光。不出意外的话一张长曝车轨就出来了。
这操作确实不难,连初学者都可以做到,但他们拍出来的长曝车轨嘛...怎么画风有点不对?
下图就是一张典型的新手作品。嗯,称为“作品”可能都不太够格,姑且就称它为“xi 作”吧。
“自己家”的 xi 作
这张 xi 作非但没有出现顺畅的车流光轨,反而出现大量乱糟糟的闪光团块。无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这张习作都并不成功。
好吧,这充分说明了,长曝车流和其他摄影门类一样,合格的照片和优秀的照片是两码事,“会拍”和“拍好”是两码事。
今天要为您分享的就是拍好车轨作品的几个小要点,一定会对大家的拍摄大业有所帮助的。
拍摄长曝车轨时,光轨自然是画面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让它占据更大的画面比例,效果自然更好。
如果画面其它部分并不好看,就更应该如此啦~
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前期拍摄角度和取景构图的调整,也可以通过后期裁剪——当然,前者更好,毕竟没有画质损失。
即使你的车轨并不是画面主体,而只是作为画面的点缀、陪衬,也应当保持一定的画面比例,保证其存在感与陪衬效果。
千万别小看这一点。路段的选择很重要,甚至可能决定你的作品成败。
序言中的新手 xi 作之所以不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选择了错误的路段。我们来回顾一下,那个画面中最不成功的部分:
画面中最碍眼的部分就是这些乱糟糟的光团。这些光团的形成原因,是车辆在原地的长时间停留。
上图的拍摄地点,是一个车流量大而交通状况不顺畅的路段,这是它之所以不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在选择路段时,要尽量避开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和交通拥堵路段,这样才能使你的车流光轨充满动感。
选择路段的另一个标准是照明条件。
我们长曝光拍摄车流,自然是希望光轨更清晰、更明显,所以应当选择照明条件较差的路段,用暗背景来衬托光轨。
车流光轨是最好的视觉引导线,观众的视线往往会顺着车轨轨的一头,移动到画面的另一头。
在构图时,应当尽量发挥车轨的视觉引导效果,勾引观众的视线“走”遍整个画面,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比如说,你可以尝试用对角线构图,让车轨贯穿整个画面的横宽和纵深。
动静对比构图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在画面中安排静止景物,能使车轨看起来更为动感。
不过,应用动静对比构图时,要好好考虑画面中的静物比例。
静物比例太小,动静对比的感觉出不来;静物比例太大,车轨本身的存在感就相应降低了,可能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放低机位,低角度拍摄,你可能会有意外之喜。
低拍摄角度使车轨的画面位置更靠上,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更近,能极大增强观众的现场感与代入感。
低角度下,你似乎能感受到车子掠过带起的劲风
同时,近水平视角下的空间透视效果最强,远小近大的车轨形状对“速度”这个概念作出了直观的阐释,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拍摄这类照片时,在构图上需要兼顾车轨在画面中的横宽与纵深。
前者决定了车轨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视觉效果;而后者决定了车轨的透视感,影响画面的空间感与动感。
在二者之间恰当取舍,寻找一个平衡点吧。
快门速度的选择很关键,它决定了车轨在画面中呈现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车流比较稀疏,亮度也低,但同时由于车少,线条感比较明显,线与线之间更分得开。
这一画面效果,比较适合表现单个或数个车辆的动感。构图时要让车轨占据比较大的画面比例。
而使用更低的快门,曝光时间内通过画面的车流更多,车轨更“粗壮”,更密集,更亮。
在俯拍蜿蜒道路,勾勒整体线条美感时,需要增强车轨本身的表现力,不妨尝试使用多个快门速度,选取车轨不过曝而又最明亮的那张。
反正,车轨这个题材,曝光时间再长也长不过几分钟,多试几个快门速度花不了你多少时间的啦~
曝光时间当然不是越长越好。且不说周围环境会不会过曝,车轨本身也会“黏”成一片耀眼的白光,真心不好看。
尤其是车轨比例大的时候,一旦过曝,这画面简直辣眼睛:
不过,如果你是在俯拍表现道路整体曲线,车轨过曝一下倒没什么,效果可能更好也说不定:
如果在雾天拍摄,让车轨过曝,拍出照亮雾气的效果,整条道路宛若一条流动的火龙,看着更带感。
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呢?
这取决于车流的速度和“流量”。建议至少从30秒开始尝试,结合你的拍摄需求选择最佳快门速度。
为什么是30秒呢?因为30秒左右才能把车体的残影拍没,让画面上只留下车灯形成的光轨啊~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