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公司股价创下新高,市值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8000亿美元大关,优势还有望进一步扩大。
这是苹果创下的一个新里程碑,也为其他上市公司设定了很高的标准。
以下对比或许可以加深你的理解:
1.金融数据提供商FactSet的数据显示,苹果的市值超过了标普500指数中规模最小的102家公司的市值总和。
2.苹果市值是物流公司Ryder System市值的逾220倍,后者目前是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低的公司,它的市值为36亿美元。
3.在世界银行追踪研究的199个国家中,有183个国家的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苹果市值。苹果市值几乎是伊朗和奥地利GDP的总和。
4.苹果市值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个人净资产的9倍以上。盖茨是微软公司和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福布斯》预计,盖茨的净资产为875亿美元。
5.葡萄牙足球明星C罗去年的收入为8800万美元。假定这一收入等因素不变,C罗需要花费9090年以上时间才能积累8000亿美元财富。
苹果公司的市值成功跨过8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巨无霸”。虽然1万亿美元就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来说有些令人咂舌,但今天看来苹果已完成了80%的路程,至少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表达了自己这样的看法,考虑到就苹果的未来预期利润、现金流和目前的产品序列来看,他们的观点似乎不无道理。White指出:“我们已开始看到,过去几年中一直围绕苹果的估值阴霾已开始消散。”
这位分析师还称,尽管苹果的市值已创下历史纪录,但考虑到将推出的iPhone 8、驻留海外现金回国和即将面世的创新,这些都可能推升苹果的股价,此外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欠佳表现可能已度过最艰难的阶段。
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对苹果表示了肯定,他指出iPhone是“一款非常、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产品”。
分析师Brian White甚至认为:“如果考虑到我认为苹果正进入一个极强的景气循环周期,我们的万亿美元目标实际上还是相当保守的。”
苹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苹果的董事会,而不是苹果公司的股东!苹果公司的股东可没什么资格对苹果董事会指手画脚,因为苹果没有控股股东。这在全世界都是奇葩的,可以说完美解决了公司管理层和公司股东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因为苹果公司的董事会根本不用听公司股东的。
按最新披露的持股数据,共有2440家机构总共持有苹果公司60.2%股票,持股异常分散。第一大持股机构美国先锋集团仅持股6.43%,而前十大机构股东持有苹果公司股份只有23.33%,从持股比例上说,苹果没有能实际控制公司的大股东。
我们来看一看实际控制苹果的豪华董事会成员:
苹果董事会主席 亚瑟·莱文森(Arthur D.Levinson, ) 67岁 前美国最大的制药公司基因泰克董事长兼CEO,现持有苹果公司授予的股票113.32万股,市值1.73亿美元。
公司首席执行官 蒂姆·库克(Timothy DonaldCook,)57岁 这个大家都知道,库克现持有苹果授予的股票90.15万股,市值1.38亿美元。
董事会成员 艾伯特·戈尔(Albert ArnoldGore) 68岁 美国前副总统,现持有苹果授予的股票23万股,市值3519万美元。
董事会成员 罗纳德D·舒格尔(Ronald D. Sugar)68岁 前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CEO,他的前公司我们好像没听过,是全球第三大的军火商,B2隐形轰炸机,全球鹰无人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都是该公司的产品。未查其到其现持有苹果公司股票的数据。
董事会成员 罗伯特艾格 (Robert A. Iger) 65岁 迪士尼公司的现任董事长兼CEO,接任乔布斯董事会非执行主席的职位。乔布斯生前是迪士尼公司的董事。罗伯特艾格现持有苹果公司授予的股票4.67万股,市值714.5万美元。
独立董事 钟彬娴(Andrea Jung)59岁,你没看错,中国名字,华裔女性,前雅芳集团的董事长兼CEO,现持有苹果公司授予的股票53.39万股,市值8169万美元。
独立董事苏珊·瓦格纳(Susan Lynne Wagner) 54岁 苹果公司第二大股东贝莱德集团创始合伙人。作为非员工的独立董事,苏珊·瓦格纳将每年获得5万美元的“聘用费”(cash retainer),“聘用费”按季度发放。除了“聘用费”外,苏珊·瓦格纳上任第一天会自动获得1646股苹果受限制股票。
独立董事 詹姆斯·贝尔(JamesA. Bell) 68岁 前波音公司首席财务官,董事会里唯一的黑人,现持有苹果公司授予的股票 0.41万股,市值62.73万美元。
附:股东和董事会成员市值计算按2017年5月8日苹果收盘价153美元每股。
苹果前九大机构股东:
1.美国先锋集团 持股比例6.43% 市值515.6亿美元
2.贝莱德集团 持股比例4.22% 市值339.7亿美元
3.美国道富银行 持股比例4.19% 市值336.6亿美元
4.富达投资 持股比例3.01% 市值280亿美元
5.美国北方信托 持股比例1.26% 市值101亿元
6. 纽约梅隆银行 持股比例1.10% 市值88.6亿美元
7.伯克希尔·哈撒韦 持股比例1.09% 市值87.8亿美元
8.普信基金 持股比例1.06% 市值84.9亿美元
9.Geode Capital 持股比例0.97% 市值78亿美元
附:苹果公司前十大机构股东名单中,排名第四、第五的,都实贝莱德集团及其下属机构持股,故合并计算为贝莱德集团排名上升到第二名,就只有了前九大持股机构股东,数据来源雅虎财经美国。这些机构很多是代基金持有人或投资人持有苹果公司的股票。排名第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股神巴菲特的公司,2016年巴菲特买入苹果公司股票,到现在已经赚了数十亿美元。
>>>延伸阅读:8000亿美金,苹果王朝是如何建成的?
来源:点拾投资(ID:deepinsightapp)
作者:朱昂
几百年前,一个王朝的建立需要通过地域扩张,军事战争来获得。古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蒙古帝国,大英帝国等等,这些帝国的建立大多基于更加先进的科技或者更强的民族文化。在今天的和平年底,帝国已经不需要通过战争来建立,但科技依然是建立新时代帝国的重要因素。今天,市值8000亿美元的苹果,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的GDP,也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一家公司。
对于苹果,我自己感受也很深刻,过去几年可能写过不下5篇关于苹果的文章。今天,我也试图去分享自己对于苹果王朝的理解,希望给朋友带来帮助。
1997年的乔布斯回归,对于苹果的未来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也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1997年在互联网时代有两个最大的事情:亚马逊上市了,乔布斯回归到了苹果。在那个年代,整个电脑行业的老大叫Michael Dell,软件行业的一哥是Bill Gates。那个年代,虽然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狂热期,却没有人注意到乔布斯这个人。从产品线上,乔布斯回归的第一步是推进个人电脑,那时候的Macintosh就非常时尚。而在乔布斯回归后,他就跟公司产品定了一个长远的目标:Think Different。
很快,Macintosh电脑就成为了新一代最具创意的电脑。那时候学校的机房里都会有两种电脑:普通电脑和Macintosh。Macintosh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独有的OS操作系统。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苹果强大的软件基因,作为少数不依赖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生产商。正是这种封闭的系统,造就了之后的苹果帝国。那时候的Macintosh也和普通电脑不同,鼠标只有一个按钮。但是习惯了这种操作之后,就很难适应其他电脑,这也是苹果封闭系统的初衷。当然,这也是我直到今天,依然没用过苹果电脑的原因。
乔布斯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产品设计者,今天回头看,许多人把乔布斯看做一个设计师,其实是对他的低估。乔布斯不仅仅能够设计出时尚的产品,更多的是在功能性完成变革。比如Macintosh之后的iPod又是一个经典案例。在iPod推出之前,许多人都认为付费音乐已经死了。那时候我们大学所有人,都在用一款叫Napster的应用,可以免费下载音乐。乔布斯的iPod,重新把付费音乐行业从悬崖边拉回。当时iPod能起来,解决了用户两个痛点:音乐更加方便的导入和管理,更便捷的携带随身听。
所以,乔布斯的许多创新都有很强的商业模式,不是一个简单的“玩具”。乔布斯的每一个新产品,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基于用户对于原有产品的痛点。
比如Macintosh电脑,就比普通电脑更简单实用。苹果的OS系统也对于管理文件和日程比微软Windows系统更方便,iPod也比当时的MP3、CD播放机更好用。再到后面颠覆一切的iPhone,以及改变笔记本电脑的iPad。乔布斯一个人,几乎完成了对于所有电子产品的改革。今天,如果有任何一家公司有iMac、iPad、iPod、iPhone中的其中一个,就已经很了不起,但是苹果拥有了这些全部。这是对于传统电脑,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和手机的改造。
我认为乔布斯对于苹果之后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起到了几点最关键的作用:
1、最早建立了生态圈的打法。在苹果之前,硬件公司是没有生态圈的。诺基亚没有生态圈,Dell没有生态圈,索尼没有生态圈,摩托罗拉也没有。今天我们才发现,只有真正有生态圈的公司才能垄断。Ecosystem是科技企业的垄断,这点乔布斯很早就想好了;
3、定了苹果未来10年的产品设计形态。乔布斯离开后,苹果大的产品形态没有多少改变。iPhone, iPad等基本上沿袭了乔布斯时代的产品风格;
3、制定了强大的价值观:Think Different。这是苹果有别于其他硬件公司最核心的部分。
过去十年,苹果最大的一次危机就是乔布斯去世之后。整个2012到2013年,由于缺少产品的创新,以及后乔布斯时代市场的质疑,苹果毛利率开始从高位回落,股价一度跌幅超过40%。
那时候我们发现苹果在几大产品线都没有让人惊艳的产品:mini iPad没有多大变化,后来证明仅仅是一个过渡性产品;iPhone 5c和5S相比4S没有太大区别,仅仅是处理器换成了A7;iMac业务也在不断萎缩。当时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iPhone。乔布斯过世后,全球手机出现了明显的大屏化特征,手机从最初打电话变成了打游戏,看视频,看书等。但是苹果内部一直没有做大尺寸屏幕的手机,依然stick with乔布斯当初所谓的perfect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