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基金的发展和国际比较。
货币基金最早于
1970
年代产生于美国,我国货币基金
04
年出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存量规模
5.3
万亿元,占基金市场规模的比重超过
50%
。我国货基投资标的较为集中,目前基本以现金类资产为主,其次是同业存单、短期国债等。
我国货币基金的监管历程。
首先在发展初期,针对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风险管控、基本制度等文件陆续出台,初步奠定了运行框架。随后在
16
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施行,完善了货币基金的定义,将同业存单正式纳入投资范围,并突出了流动性管理要求。最后
17
年
9
月,新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货基的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并约束货基规模的快速扩张。
我国货币基金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货基新规对货币基金的投资者集中度、资产集中度、流动性资产均提出了要求,通过配置低评级、低流动性、高收益资产来拉高收益率的做法将受到严格限制,货基收益率将会下降。另一方面,新规规定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基规模不得超过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
200
倍。参考美国的经验,货基一旦采用浮动净值计价,则意味着其丧失了净值稳定性和“保本性”的优势,规模扩张速度将大幅大降。
货币基金发展对债市的影响。
首先,货基目前仍具有免税优势、互联网金融平台支撑,因此新规的短期冲击有限。其次,货基监管利好短期利率债和
AAA
级存单,将导致存单等级利差走阔。再次,货基监管间接约束中小银行同业扩张,将减缓居民存款搬家货基的趋势,从而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最后,对私募和专户类机构而言,资产穿透和提高质押债券资质的要求,抑制其加杠杆行为,短端利率长期上行的风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