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站长之家
每天新闻资讯类公众号单篇阅读量排名经常第一!每天提供人工精选最新鲜、最全面、最有价值的新闻早餐,每天三分钟,知晓天下事。还有最新财经早餐、医疗晨报、历史上的今天、一日一诗等等站长精选推荐的精彩内容,精彩不容错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昨天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2 天前  
文明海南  ·  视频疯传!网友:英雄!哥太帅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站长之家

2017年2月24日医疗晨报(语音版)

冯站长之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24 05:55

正文

晨报


今日要闻

综合医讯

1. 2 月23日,人社部网站正式发布了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此次药品目录由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近4千名临床医生、药师以及医保管理专家通过多轮评审产生。此外,经过专家评审同步确定了45个拟谈判药品,均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专利、独家药品。下一步将确认企业是否具有谈判意向后,向社会公布拟谈判药品名单并按相关程序组织谈判。(医谷)

2.近日,在科技部举行的“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已在肺癌、白血病、耐药菌防治等领域打破国外专利药物垄断,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持续增强,取得阶段成效。(新华社)

3.新药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日前表示,在新药专项支持下,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平台(GLP)建设取得系列重要突破,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工作与国际接轨,GLP平台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新药研发和公众用药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健康报)

4.近日,《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在国家卫计委网站发布,将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规范》指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可以使用电子签名进行身份认证,应当采用权威可靠时间源。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健康报)

5.教育部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达到45.71%,初中生达到74.36%,高中生达到83.28%。一直以来,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主要与看书距离太近等用眼习惯不良有关。其实,近视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用眼卫生外,与遗传、体质、营养等均有密切关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广东省眼底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俞晓艺从科学角度谈“近视”,他幽默地形容,青少年防治近视分为几步,一是“投好胎”,二是“多点户外活动”,三是“健康饮食”,四是发现近视后要“看医生,验配眼镜”。(广州日报)

6.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的科研团队耗时8年开展创新性研究,对30名海洛因成瘾者、80名止咳药水成瘾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原来海洛因和止咳水真的会“改变”人的大脑,让脑功能和脑结构异常。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在慢性药物成瘾这一领域的空白,尤其是非处方药止咳药水的研究。近日,该科研团队成果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南方都市报)

7.西安市食药监局近日下发通知,购买复方甘草片等国家规定专门管理的药品,必须严格凭医师开具的处方销售,并设置专柜有专人管理、专册登记。含麻黄碱类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复方地芬诺酯片,必须严格凭医师开具的处方销售,并设置专柜有专人管理、专册登记。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应当设置醒目标志,要求凭身份证购买含麻黄碱复方制剂药品,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两个最小包装。(西安新闻网)

8.海外代购真药也可能是"假药"?电商售外国膏药被捕。殊不知,进口药品真假与否,不只看药品本身,还要看有没有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因为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未经批准进口的,按假药论处。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销售假药罪中的“假药”,包括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因此,即便是实质意义上的“真药”,只要没有获得批文,一律算“假药”。(检察日报)

9.骨质疏松如何预防?骨科专家指出,除了多晒太阳、多运动之外,吃什么也很关键。奶制品是天然钙片,一杯牛奶(200mL)中的钙超过200 mg,每天喝一杯牛奶+一杯酸奶,就满足了一半的钙需求。一些深绿色蔬菜也是补钙小能手,比如菠菜、韭菜、油麦菜、西兰花等。此外,大豆制品、鱼虾贝类以及坚果也是不错的补钙食品。不过,大豆虽然含钙丰富,但加水变成豆浆之后,钙含量就稀释成了10 mg/100g,只是牛奶的1/10。所以豆浆不能代替牛奶。(澎湃新闻)

10.我们每天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眠上,但让人遗憾的是,有睡眠障碍的人不在少数。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高于发达国家,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从程度较轻的入睡时间长、做噩梦、易早醒,到较为严重的神经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俗称“睡美人”综合征),人们常常在睡眠面前败下阵来,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一觉醒来仍乏力困顿的情况。对于这一自人类诞生之时便已存在的自然行为,各个学科都试图了解更多,而人们也在苦苦追索“如何睡得更好”这一核心问题的答案。(中国青年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