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摄影展览“摄影的灵光·胶片漂流计划作品展”的相关信息。该展览由多个创作者联合呈现,展示了他们的摄影作品以及创作背后的故事。展览在上海的EKA·天物铜堡举行,从9月7日持续至9月17日。展览涵盖了多个主题,如记忆、时间、自然、生活等。每个创作者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故事,通过摄影作品展现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情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展览的基本信息
摄影展览名为“摄影的灵光·胶片漂流计划作品展”,于上周末在上海开展,将持续至9月17日。展览地点为EKA·天物铜堡,每日营业时间为11点至21点。
关键观点2: 展览的创作者及作品介绍
展览中包含了多位创作者的摄影作品,如yokoego的《touch》、《Another,another》等,还有其他创作者的作品如蔡辉、陈快门、张景翔、陈川端等。他们的作品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包括记忆、时间、自然、生活等。
关键观点3: 展览的举办方和合作伙伴
展览由图虫OPENSEE、艺术引擎和富士胶片联合呈现。其中,图虫是抖音集团旗下影像交流平台,艺术引擎是巨量引擎旗下的艺术资源小组,富士胶片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多元化企业。
关键观点4: 展览的背景和目的
这次展览旨在展示创作者的摄影作品和创作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通过与富士胶片的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摄影的魅力。
关键观点5: 展览的影响和意义
这次展览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美丽的摄影作品,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通过展览,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摄影艺术。
正文
现场摄影:赵童话的爸爸
"摄影的灵光·胶片漂流计划作品展"上周末上海开展后,吸引了很多观众看展,感谢每一位在现场认真观看的朋友,展览将持续到9月17日,欢迎更多热爱胶片摄影的朋友来现场观展。本展览由图虫OPENSEE、艺术引擎和富士胶片联合呈现。特别介绍本次展览中特邀创作者单元的展览作品,后续还将介绍更多展览单元的作品,请关注。©️yokoego|「壊れやすい」
节选自「touch」(2021)
按下快门这个动作,就像所有我在此刻的情绪和感知,被名为心动的瞬间,幻化成一只无形又自私的手,触及眼前所有偶然的发生。
空间贮藏着时间,所有的已发生包裹着我们。反复通过「触摸」去感受自身的周遭,取景框里留下的,是我触摸到的这个世界的形状。©️yokoego|「Another,another」
节选自「Another,another」(2023)
生命里有太多的场景,像无法显影的胶片,是模糊的,错失的。隔一段时间再回想的时候,会有一种不确定是否经历过的错觉。我的情感变成一条模糊的虚线,边缘像晕开的色块,若有若无的勾勒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一切成为了我内心的投影。我渴望拥有树木成林的坚韧,承认自己如鸡蛋外壳般易碎,羡慕蛛网在荆棘里也能柔软的活着,也想化成一滴水能自由的流向大海。我与我之外的一切存在,相同不相似。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的。那些意料之外的已发生,又或者是存在于脑海的未显影,悄无声息的流淌在我的身边。即使是模糊的,遗忘的,但它们还是会出现在散步闲聊,睡前故事,一次次又将我与世界联系在一起。©️yokoego|「pulse」
节选自「minute.」(2019)
minute.流动在生命里却容易被忽略的缝隙,就像是出发在神经末梢的小小共感,轻微到算作于无。用取景器将它们从时间里一片片的切下,从我的眼里过滤,附上了我内心情感的膜。这大概也可以算是一种温柔吧。©️蔡辉
©️陈快门|《雪会覆盖所有的灰尘吗》
我出生在辽宁本溪,这里盛产钢铁和煤炭。和东北很多地方一样,在我成长过程中,这个城市一直在衰落。从十几岁开始,我就渴望逃离这里。在离家多年后,我开始在每年春节回家时短暂的拍摄他。每年回到这里,面对这个我曾经竭力摆脱的的地方,也许更像是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场景,无论外面世界变化多快,这里的风景好像被冰冻住了。在这里,我用相机寻找可以和心中家的印象相连接的风景,有时候拍摄时我会想,自己是不是有点像一粒灰尘。©️张景翔|《轻盈的篇章》
风没有形状,或者是任何形状;风没有声音,或者是任何声音。像记忆,像时间,像透明湿润的空气,我感知到微妙的晃动和触感。在时间的缝隙里,记忆呼啸而过,我听到轻柔而密集的低语。风轻轻穿过了我,却又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与我重逢,像是四季的流转,像是时间螺旋地前行。©️陈川端|《黄昏时的汽车餐厅》
对于摄影师而言最棒的时刻,阳光透过玻璃,氤氲弥散在空气里,用餐的人群与家庭定格在底片上。
©️陈川端|《氤氲》
©️陈川端|《夜幕来临的时刻》
©️甘莹莹|《那游离、消失又重返的柔光》
在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诗《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中,诗人品味了这个世界的幸福与残酷,不管是流亡者还是刽子手,野草莓还是白房间,最终都被一缕游离、消失又重返的柔光所拯救。日常生活逃不开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它仿佛是一个陷阱,把 人的生命限于无常与恒常的琐事之中,又仿佛是一条通途,只能经由这一个个选择和意外才能将生命的真谛透悟。在感受日常生 活之中,作者甘莹莹常被一缕柔光吸引,这道光被她用摄影捕捉它撕开了一个裂口,将生活所诉说的道理泄漏出来。©️周仰|《游荡者未必迷途》
自2022年9月重返英国开始读博,也开始了一个副业,就是探访托尔金教授的生平足迹。出于习惯,总是也带着Contax S2胶片单反和一两个黑白胶卷,两年下来,大约可以看出些端倪,虽然所有的照片都在与托尔金相关的地点拍摄,却也不仅仅关于托尔金或者中洲。当然,“游荡者未必迷途”这个标题依然取自《魔戒》的文本,原本的诗句是:Not all those who wander are lost……回看这些照片,我发现自己拍了许多路的照片,阴森的路、尽头有光亮的路、笔直的路、弯曲的路……大概也算是一种潜意识吧,其实在探访托尔金生平的同时,我也在寻找一条关于摄影美学的路,而这条路似乎远离了现有的种种时兴话语(倒不是说诸如身份、环境等方面的议题没意思,正相反,那些重要的议题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相关创作,对我来说,既然没有切身之痛,也没必要硬凑热点)。在这个意味上,我大言不惭地自称托尔金创作的“同路人”,即便既没有他的天赋也没有他的学术造诣,也不像他经历过真正的黑暗(一战)还能保持信仰。越深入了解托尔金的创作,就越明确地意识到,他对“古”的关注完全不是对当下的逃避,恰恰相反,他对当代生活有着尖锐而精准的洞悉。所以,还是用托尔金书信中的一句话来结束吧,这也在一定意义上指引了我自己的创作——“要为世界点亮新的光芒,或者说,重新点燃古老的光,这两者其实是一件事”(托尔金书信第5号)。©️严佳林|《梅雨日记》
上海延绵不断的梅雨季节里,我与伴侣鲜少出门,恰巧收到图虫胶片漂流寄来的一次性相机,索性在闲散的室内休闲时间,拍拍我的日常(宅家)生活。等到胶卷洗出来之后,恍然发现阴郁的雨季里,实则我与好友们的相聚依旧络绎不绝,吵吵闹闹,像雨声淅沥沥般白噪音的陪伴,让人在舒适中忘却了雨季带来的烦躁。当我翻阅起这卷照片,忍不住会想起每张照片按下快门时的心理活动,于是提笔,跟随着画面中人物的轮廓线条,试图复原地写下我的心情。或许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意识到自己在再糟糕的天气里也没有浪费自己的生活,并且全情投入地享受一切当下。感谢图像让我明白,幸福原来可以是具象的。
©️魏皓亮|《奶奶去世后,心脏的方圆五厘米》
在以往的艺术创作中,我需要一定规模的素材以及大量的素材编辑时间以完成作品的全貌。本次使用富士提供的一次性胶片相机,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心理活动的映射和描摹,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并不想拍摄过于生活化的影像,或者说做一些让人感到流行、新颖的形式,这些类型的图像一直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无头绪的状态持续到奶奶去世前。收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回老家前我把一次性胶片机塞进了书包里。在老家院子里呆着,灵堂的周围总是站满了人,我的心脏和脑袋与我拍摄的图像一致,空洞且没有指向性,但无一不是真实的。相机成为了捕捉我心理活动的交互装置,我的一切波动都记录在其中。人的心脏的直径大概是10厘米,在家设灵堂的几天,这10厘米像是我的活动范围一般始终牵动着我。我总是抬头看着天空,我知道那是逝者未来的居住地。而这种站在故乡,望向另一个“故乡”的感觉,让我反复回味。那几天我光顾着拍天空了,所以我想在此感谢天空。拍摄的时候,感受是特别的,本意是朝着观念影像作品的方向推进,但在这种触摸不到边界的拍摄动机下,影像的呈现比任何生活化的作品来的更无意识,或许除了当时情感上的无所适从外,还有一种对于故乡,对于逝去亲人一种无法触碰的疏离感。有只黑蝴蝶在店里飞了几天,我最后一次见它是前天晚上。我按下卷闸门的时候,它突然飞了进去,也许它也想偶尔吹吹空调。第二天早上它静静地躺在吧台上睡着了。我才有机会带它参观我的房间,从衣柜飞到行李箱再飞到行李箱上的脸盆里。就这样浴室的二楼新增了一个好室友,填补了大朝的空位。第三天我带它尝试了更省力的方式走过它熟悉的六运小区,从门口的草坪到草坪上的紫色喇叭花再到那三棵晒被子专用的椰子树下。轻盈的脑子从空气中飞过,缓缓地砸向了地面。算一算今天刚好是来到六运小区的一整年,我还在这个小区里继续拍照。黑蝴蝶事件应该算是这个小区最近发生的最有趣的事件之一,也是我每天在重复拍摄和记录的日常。©️苏葵|《夏梦》
用富士1986一次性相机进行拍摄,是奇妙的。我带着它,去寻找并触碰日常里那些细微又动人的时刻。回看这些照片,泡泡在镜头前的一瞬间,被我所捕捉,如一颗巨大的水晶球闪烁光泽,轻盈地飘荡着;在向阳的草地,手掌上停留着似真更似幻的“蝴蝶”,仿佛下一秒就将轻轻扇动翅膀飞去;午后,喷泉在阳光下喷涌而出,又缓缓落下,循环往复……每一画面无不是对当日当时之景的复现。日常中所蕴含的生命力,以这样的方式在图像中延续,而万物也以自己的方式共存于这个夏天。而我身处何方?在相机后面,紧靠取景框,不动声色又兴致盎然,轻快率性又全神贯注地,将这些图像编织进我的夏梦中。©️孙笑涵|《安集海大峡谷》
大雨过后,三角状的绿色山体与蜿蜒的河流呈现出超自然的视觉体验,像通往另一时空的入口。©️孙笑涵|《云杉》
阴天的云杉林把我吸引,神圣且静谧,仿佛是精灵居住的家园。平静凝视之中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和永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