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21日随着埃及的“冥河”式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驱逐舰“埃拉特”号,人类海战史开始进入导弹时代。在反舰导弹,特别是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研制方面,苏/俄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近日,一则新闻显示这种领先地位似乎在加强:俄罗斯媒体18日纷纷报道称,俄最新型“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又一次成功完成试射,并且在测试过程中达到了8马赫的飞行速度。
俄罗斯3M22“锆石”(Zircon)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宣传图。
俄《独立报》认为,美国军舰配备的宙斯盾反导系统无力对抗“锆石”导弹。俄军工综合体消息人士称,“锆石”导弹将于今年完成国家试验,预计于2018年开始批量生产,并开始装备部队。
俄海军“彼得大帝”号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重型巡洋舰将优先列装“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西方国家军事专家担心,俄罗斯此举恐彻底改变海上力量平衡。
英国军事专家克里斯在《每日邮报》网站写道:“俄罗斯这种导弹一次打击就能摧毁一艘航母。其飞行速度无法拦截。”
图为俄罗斯3М22“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曾以“布拉莫斯-2”的代号展出过模型。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在研究使用反舰导弹打击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时,制订了饱和攻击战术。
通常的解释为,在一定的时间内(极短的时间内),从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向同一个目标发射超出该目标防御能力的导弹,使得目标方的防御体系难以支撑,达成突破敌方防空火力网、命中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战略战术目的。
在这种战术思路下,苏联大力发展超音速反舰导弹。与亚音速反舰导弹相比,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突防能力强。
据军事评论员巡抚介绍,超音速导弹在冒出地平线以后,可以在导弹系统没有做出反应之前就穿过其杀伤区近界,闯入中近程舰空导弹杀伤区。因此舰艇的中远程舰空导弹建立的第一重反导杀伤区仅对高亚音速飞航弹有一定效能,对超音速飞航导弹形同虚设,这使得超音速飞航导弹最多只需面对两重反导杀伤区。
舰艇自卫反导时,中近程舰空导弹系统是实际上的外层杀伤体系,这类舰空导弹可以在目标露出地平线时予以拦截,是其实际拦截距离通常在10至30千米之间,原因是低空小目标在地平线附近即便被截获,信号也非常不稳定。
对于2.5马赫超音速目标穿越10-30千米之间的中近程舰空导弹杀伤带,只需要9秒左右,处于待射状态的中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反应时间和开火后导弹飞行抵达杀伤区时间大致相当,因此其对超音速飞航导弹的拦截预期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对高亚音速飞航导弹有将近18秒以上的拦截窗口时间。
真正能够对超音速飞航导弹构成相对稳定威胁的舰载武器系统是舰艇近程防御系舰艇的近防系统。在作战中,通常在目标露出地平线以后的近防系统即开始跟踪和预瞄,在中远程和中近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对目标进行拦截战斗的同时,近程防御系统实际上是随动瞄准和跟踪的,以备中远程和中近程系统拦截失败造成遗漏。
尤其是对超音速飞航导弹的反导作战,以上两层拦截系统失败的可能性是极高的,因此近防系统在舰艇指挥中心判断这类高风险目标出现时,通常是全程紧盯目标随动,一旦目标穿透中远和中近程舰导弹拦截区,或是递进到两层舰空导弹拦截区近界死区附近,近程防御系统将会无论此时中近程导弹是否也在射击同一个目标都实施自动射击,构成重叠火力提高歼毁率。
即便如此,其毁伤概率也并不能令人满意。由此可见,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远大于亚音速反舰导弹。
在西方国家看来,超声速导弹虽然飞行速度快,可是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弹体尺寸大且难以进行掠海飞行、信号和制导数据处理方面的可用时间少、飞行航路比较呆板等,这些会使导弹更易被发现,跟踪和拦截,也不利于及时探测、识别目标以及选择最佳攻击点。
然而,以往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导弹飞行速度大多在2.5马赫左右,而现在俄罗斯的“锆石”导弹飞行速度达到高超音速的标准(5马赫以上),如何对其进行拦截,绝对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也许,世界海战将会由此进入到高超音速导弹的时代。
作者简介:马尧,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著名时事及军事评论员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