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亟需学科创新》
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理论经济学研究所 鞠立新/教授
图片 |
网络
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理论经济学出现了所谓
“西风劲吹”现象
:大量移植当代西方经济学,从基本框架结构、基本理论体系、主要范畴概念,一直到具体的分析工具、话语系统及其表达方式;许多高校编纂了很多教材,其基本内容往往抄之于当代西方经济学;一些高校则更进一步“同国际接轨”了:直接采用西方经济学教材;一些高校招聘“海归”的经济学教师,由他们来直接“贩卖”其所学;一些高校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大简化,被嵌入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类的教科书中;高校的相关教师大多也随之“改行”;一些高校甚至取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原著”课程。
一是偏离了马恩著作的原意
,例如: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只是生产关系;又例如,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仅仅归结为是揭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这使得在分析我国现实经济问题时,陷入了无法回避的“地雷阵”,也就无法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二是偏离了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现实。
我们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之中,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只是框架性的,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不能把我国现实的市场经济描述得很理想化,更不能用“中国特色”来遮盖一些矛盾。
三是偏离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潮流和必然要求
,忽视现代市场经济中公认的规则规范;
四是偏离了现代理论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
,片面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括为仅仅是对经济社会制度性质的分析,甚至简单搬用马恩的一些话语和事例,缺乏分析现实解释力和前瞻指向力。
着力重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努力塑造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解释力、前瞻昭示力和感召吸引力,
应当在几个“回归”和把握上下功夫
:
一是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原理的正本清源,回归马克思的原意,完整把握其理论精髓。
二是
深入剖析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实践及其矛盾,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革的走向。
三是
深刻把握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回归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逻辑,适应当代国际经济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
四是
充分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合理成分,创新分析工具和理论话语体系,提升理论经济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394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