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建工
北京建工集团官微公众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建工

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郭丽莉:用科技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北京建工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3-31 14:0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的郭丽莉的事迹。作为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和北京建工修复公司总经理助理,她坚持带领团队进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和荣誉。文章还描述了她对环境保护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以及她在团队建设、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郭丽莉是环保领域的杰出代表,获得多项荣誉和认可。

文章介绍了郭丽莉的个人背景和职业成就,包括她的职务、荣誉和奖项。她是中国首批从事土壤污染治理的应用型人才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观点2: 郭丽莉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详细描述了郭丽莉在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中的经历,包括她面对危险环境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她在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就。她带领团队攻克了许多高难度污染地块,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观点3: 郭丽莉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文章提到了郭丽莉在团队建设、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她注重团队建设和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开发,强调“传帮带”机制的重要性,致力于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她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她们是新时代的行动派,迎难而上、挺膺担当;她们是新时代的实干家,奋勇争先、持之以恒……她们,以实际行动奏响铺满“玫瑰芬芳”的巾帼乐章。本期 《看见“她”力量》 栏目聚焦荣 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的个人, 希望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向榜样学习,干字当头、奋发有为,为助力新时代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郭丽莉

现任北京建工修复公司总经理助理、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作为我国首批从事土壤污染治理的应用型人才,十余年来坚持带领团队扎根一线、潜心钻研,科技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个人入选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库成员,受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外研究生导师,曾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我们离污染近一点,百姓就离健康近一点



“健康是最本质的美。”郭丽莉常常这样说。对于她而言,环境安全是每个人健康生活的基石,而这份对美的独特理解,也让她将环境保护作为了毕生的奋斗目标。


刚踏入职场时,郭丽莉便投身到一个化工地块修复项目中,担任现场技术员。那片厂区曾是化工生产的“主战场”,数十年的生产活动让土壤里充斥着高浓度的污染物质。高耸却破败的烟囱、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空气,以及被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侵蚀的土壤和地下水,构成了她工作现场的“标配”。


▲进行重金属检测实验


面对这样危险的环境,许多人都望而却步,但郭丽莉却没有丝毫胆怯和犹豫。她与几名同事组成突击队,毅然深入废弃厂区,进行采样、调查、设计方案、开展试验研究,事事冲在最前面。


在炎炎烈日下,她携带现场取样监测设备四处奔走,带领团队在弥漫着污染扬尘的环境中忙碌,汗水一次次浸透她的防护工服,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抱怨。数九寒冬里,她带头做原位修复药剂注入实验,为了防止钻头喷孔被冻住,她尽量减少停机休息时间,冒着寒风一干就是一整天。


“我们离污染近一点,老百姓就能离污染远一点。”凭借着这份担当,郭丽莉逐渐成长为团队中的骨干力量,十几年如一日,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国内所有大体量高难度污染地块,用行动守护着祖国的环境安全。



给大地治病,书写绿色修复的“中国方案”



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底子薄,适合国情的技术、设备、药剂材料都严重缺乏。面对这样的困境,郭丽莉坚信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她坚持立足国情、守正创新,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刻苦钻研,将污染治理的实际现场需求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成功探索“中国方案”。


▲进行电法监测实验


十余年来,她累计主持和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等科技课题9项,先后为全国29个省市的100余项典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污染地块制定“一地一策”技术方案。技术成果打破国外垄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16项、PCT国际专利6项、参编国标5项、主编北京市工法2项,科技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环境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多个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郭丽莉积极应用环境修复新技术、新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立足岗位提升技术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进行煤矸石土壤化实验


她积极实践“精准治污”,加强数字赋能,丰富综合集成、多领域协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成功开发污染精准诊断技术,解决难以准确刻画地下污染物时空分布的瓶颈问题,通过在10余个典型污染场地现场开展应用验证,实现对污染风险源的“智能找”。


她大力攻坚“绿色治污”,成功研制绿色低碳、长效安全的生态修复药剂材料和低耗高效修复装备,开发出针对于高迁移风险的六价铬修复药剂、卤代烃修复药剂等多项修复材料,开发与此匹配的原位水力压裂、可移动式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快构建绿色安全高效协同的技术体系,实现对污染物的“彻底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独木难成林,单弦难成曲;一人难成事,团队可擎天。在岗位上快速成长起来的郭丽莉,不忘用好“传帮带”机制,依托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筑巢引凤,吸引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投身环保领域。


她用好“传帮带”铺就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带领技术科研团队开展专项攻关,10余项职工创新项目和职工创新发明专利获北京市总工会助推,创新成果获中国技协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给团队成员展示检测样品


她大力支持组建科技攻关型青年突击队,不仅积极研究解决当前国内急难险重的污染场地治理问题,也着眼于地下水监测预警、新污染物分析与治理等国际前沿研究。


郭丽莉持续提升团队分析检测能力,牵头组织实验室分析中心先后获得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互认的CNAS检测实验室认可和CNAS能力验证提供者(PTP)认可。


▲进行检测样品配制


18年风雨兼程,郭丽莉用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扎根在污染治理的一线,立足国情钻研土壤修复技术。当问及支撑她的力量时,这位环保女工程师微笑说道:“每次看到修复后土地恢复欣欣向荣的活力,我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在这位“大地医生”心中,最美的礼物就是脚下这片越来越健康的土地。


巾帼展风采,奋斗绽芳华!


往期精选


本文图片及文字版权归北京建工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策划:北京建工党委宣传部

“在看” 我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