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个问题我还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家孩子就是
从一个母胎电子产品迷,变成现在是我们求着他玩会儿iPad,让爹妈歇会儿,他都不干……
婴幼儿处在
感知觉飞速发展
的时期(或者可以称为感知觉的关键期),为了使感知觉获得充分的发展,视听觉刺激对孩子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电
子产品的声光电能让小孩特别感兴趣
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我家娃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喜欢盯着电视目不转睛,一岁多的时候已经和Talking Tom聊得有来道去的,抱着屏幕边亲边喊“汤猫~爱你~”当时家里几个老人都忍不住叨叨我“你这个当爹的都不管管”。
我为什么“不管”呢?
因为
“堵”不如“疏”
。
能让“玩物”变得其乐无穷的,
“禁止”正是其中一部分乐趣所在。
心理学中可能有两种效应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现象——
白熊效应和禁果效应。
“白熊效应”
指的是:现
在命令你不许去想白熊,这时你会发现,你的脑海中无法自拔地会出现一头白熊。
这是因为“不许去想的事情”会激活我们的抑制系统,而抑制一件事,反而需要调动起大脑更多的觉察——大脑要去监控你到底有没有在“想白熊”,反而需要拿着放大镜开始搜索“白熊”这个关键词。
这时
刻意让你去想,你却反而不一定能想起来了
。就好像你盯着一个字看多了,就不认识这个字了,
这是因为神经放电后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