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仲凯老师
勇敢就是心虽恐惧但仍奋力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陈仲凯老师

是年轻人更“脆弱”了吗?

陈仲凯老师  · 公众号  ·  · 2024-05-15 10: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最近有个假设:时代的发展速度决定了一代人的“坚韧性”(或者是“脆弱性”)。

举个例子,当今20多岁的年轻人似乎没有40多岁的人那么坚韧,而40岁的人又不如60多岁的人坚韧。这种观察可以推广至不同年龄段。

原因在于,中国最近百年的发展速度,是其数千年历史中,最快的。从五零后到九零后,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快速改善的环境中。想象一下一百年前,人们 手洗衣服 ,那个时代的人显得非常坚强。几十年后,新一代人开始使用 洗衣机 ,相比之下,开始用洗衣机的人,可能不像旧时代手洗衣服的人那样“坚韧”。

后来又过了几十年, 烘干机 的出现,让人们连晾衣服的麻烦都省了。相比之下,在那个只有洗衣机的“旧”时代,人们还需要手工拧干衣物或晾晒,这在后来烘干机人类看来,只能用洗衣机都已经是相当“勤奋努力”的行为了。

我并不是在讨论手洗、洗衣机和烘干机本身,而是借此说明,为何每一代人看下一代时总觉得年轻人“脆弱”。这是因为技术进步使他们免于辛苦劳动,从而有机会从事更有创意和智慧的工作。今天年轻人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利用最新的工具,如计算机和手机等。同时,他们情感更为丰富,比如,我个人观察到,年轻人中爱宠物的比例远大于上一代。

相比之下,老一辈人虽然勤劳抗压,但情感表达较为单一(只有愤怒的情绪)。例如,他们明明是因担心你穿得少而感冒,但只有愤怒地指责:“你感冒了去医院要花我的钱。” 又比如,他们明明开心地收到了你买的生日礼物,但是他们依然只会有愤怒的表达方式“你少让我生气就行了。” 他们没有丰富的情感诸如担心、开心、希望、失望、认同、怀疑等丰富的情感,而只有单一的情绪表达。在旧时代,人们辛苦劳作,确实也坚韧,然而情绪又很单一。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改善,人们变得更聪明、更擅长使用工具,并更尊重他人。然后,抑郁症的增多显示出:尽管年轻人的情感更加丰富了,但是抗压能力也弱了。这可能就是人类进化的代价。

我有一个微妙的观点是,只要技术不断进步,我们似乎就足够安全。因为目前看来常规的操作(如使用洗衣机)在未来技术(如烘干机)出现时,会显得我们是有抗压能力的。

但如果技术和经济停滞不前,那么年轻人的生活将非常艰难。我不认为今天的年轻人比上个世纪的人更苦,比如,上个世纪曾有饿死人的严重自然灾害。幸存至今的人是幸运而感恩的。然而,对于零零后来说,他们没有艰苦岁月的历史记忆,从出生到童年,就生活在互联网和高铁迅速发展的环境中,难以 体会到“真正的”困苦。他们没有老一代人有“机会”去品尝苦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在美国大学中被很多教授评价为“非常勤奋”,以及我对部分零零后同学“懒散”感到困惑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时代允许他们“懒散”。

我唯一的希望是,经济和技术继续进步。这样大家就能一直维持住坚韧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