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日报
高度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感谢世间所有的遇见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降了!降了!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三个故事,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日报

40年前的高考,作文题是这个!40位状元分享高考感悟,值得一读再读!

南方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6 12:54

正文

1977年的夏天,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

作出了“恢复高考”的历史性决策。

那年冬天,全国570多万考生涌入

已关闭11年的高考考场。



恢复高考,不仅让许多青年和家庭的前途

发生了改变,

更是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转折点。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这是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新华社发


那一年,广东有53.02万人参加高考,当年全省高校录取新生8752人,录取率仅为1.7%。40年来,广东已累计有1300万人参加高考,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


40年前,高考考什么?

参加过高考的那些人如今在哪里?

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在恢复高考40年之际,

多位“老同学”近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回忆走上高考“阳关道”的故事。


广东当年开卷考试可带“参考书”


吴承学(左一)、陈平原(左二大学期间与同学的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我的印象中,参加高考就像农村赶集。这也许是史上最奇怪的高考了。你可以想象十年间的中学生集中到一起考试的情景。”谈起当年的高考,吴承学仍记忆犹新。

当初可不认为高考是座“独木桥”,对于像我这样没有机会走出山村的插队知青来说,那可是“阳关道”。当时允许自由报名,强调择优录取,让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陈平原说。

陈平原和吴承学都是广东潮州人。陈平原1982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吴承学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后获复旦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

“我们小镇的考场设在一家农村中学的课室,人头涌动,熙熙攘攘。1977年广东的高考是开卷的,可以带参考书。语文、数学开卷还说得过去,历史、地理居然也是开卷的。绝大多数考生家里无书可带,有些人胡乱带去几本书也不知道怎么抄!外语可考可不考,考了也不计入正式分数。语文内容非常简单,作文叫《大治之年气象新》,题目已经给你规定了应有内容、思路和答案,就看你如何表达得更为顺畅、巧妙罢了。然后就是古文阅读与翻译,当年考的古文就是《愚公移山》,这正是我在给学生上的语文课文!我觉得这么容易的考题,无法考出水平,拉开差距。后来,我才体会到,其实考试题目无论深浅难易,都是可以看出考生的水平来。越浅越容易的题目,对评卷老师来说难度就越高。”吴承学说。

吴承学

他的作文上了《人民日报》


当年,平原的高考作文得分最高,后来被《人民日报》选登,谈起这段往事,陈平原表示“纯属偶然”。“因为这个十分美丽的“偶然”,我获益很多;除了第一志愿进入中大念书,还有就是每到纪念改革开放或恢复高考,都会有媒体前来采访,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我有自知之明,考场出不了好文章,自古如此。考场不是逞才使气的地方,我是语文老师,懂得怎么控制节奏与分寸,因此作文得分较高。至于《人民日报》刊登高考作文,此前此后都不会有这种事,那是表达一种姿态,鼓励年轻人都来参加高考。你问语文卷考得好有什么经验?没经验,就是平日喜欢读书,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相对于其他科目,语文突击效果不大,讲究的是细水长流,厚积薄发。过去如此,现在似乎也还是这样。”

40年前的那场高考,意义大大超越了高考本身,短短的几年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大业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人才。40年前的恢复高考,在国家是选拔人才,在个体是获得希望。一个时代的气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轻人的自我感觉。上世纪80年代之所以生机勃勃,与社会流动活跃,上升管道畅通,年轻人驰想未来,觉得自己真的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有密切关系。统一考试,择优录取,表面上只是回归教育常识,却是打破各种思想禁锢的利器。在当年,不仅搅动一池春水,而且有非常绵长的后续效应。陈平原说。


陈平原


“就选择人才而言,今天的高考依旧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年复一年,这一社会各界共同认可的常规动作,日益暴露其缺憾。强调公平竞争,减少人为干预,评分及录取必定趋于标准化;制度设计越来越严密,人才的多样性相对被忽视。年复一年,考生的平均水准在迅速提升,但不守规矩的特异之才被无情淘汰。表彰记诵能力,拒绝奇思妙想,从长远看,这是中国教育及学术的最大隐忧。但高考寄托着普通百姓对于公平的诉求,也是中国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


谈“新三届”:单说出过多少大官没意义


恢复高考的历史一刻,定格在1977年的冬天,但历史并没有让七七级专享这一刻的光荣。公众更愿意把七七级、七八级和七九级统称为“新三届”,并视作恢复高考后新时期大学生的代表群体。“新三届”被认为是国内高等教育的独特现象,很多人此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单说出过多少大官,那是没有意义的。陈平原说,“其实,任何一代人中,都有很多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那是舞台轮换决定的铁打的舞台,流水的人物,评价一代人的贡献,主要看历史业绩,而不是曾经占据的位子。我在大学教书,深刻体会什么叫“江山代有才人出”。一眨眼间,新的风景及新的人物,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你只有惊叹,不佩服不行。必须明白,这40年的中国,就像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没有被甩下去,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那代人,在那么低的地方起步,紧赶慢赶,没有掉队就很不错了。别的不敢吹牛,但有一点,因此前经历的苦难,导致我们这代人比较有韧性与弹性。时代变化太快,单靠大学获得的那点知识完全不够,善于自我学习,保持摸索前进的姿态,对于先天不足的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新三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勃勃生机。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这个群体陆续进入退休年龄,不可复制的一代亦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可以说,‘新三届’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后来也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吴承学说。恢复高考40年,高考经历了许多变迁。一方面,高考的录取率不断攀升,从1977年的百分之五,到近年的百分之七八十。但另一方面,高考考卷的难度又在不断地增加,考生的压力越来越大。高考的内容形式与要求,差不多年年都有变化。幸好,唯一不变的是,高考依然是年轻学子通过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们的高考

>>>“如果没有高考,我也许会一直是个煤矿工人。”


——1978年3月14日那一天,26岁的冼德庆正在湖南宜章煤矿井下作业,他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录取的消息,在黑漆漆、轰隆隆的井下传开。冼德庆在工友一片钦羡的目光中,立马上井,挑起行李,跳上火车,直奔广州,成为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当年雷州二中旁是个汽车站,每到傍晚,我总能看见一辆从广州驶来的客运车,车上走下来衣着时髦的人士,他们手中的尼龙袋里装着农村没有的稀罕物。金黄色的夕阳洒在车身上,‘广州’两个红彤彤的大字刺到我的眼里。‘一定要去广州闯一闯!’初中二年级的我这么想。”


——30多年后,51岁的海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超感慨地说,正是高考,让他实现了懵懂年纪追寻“诗和远方”的梦想。


>>>“当时,农村孩子最理想的出路,是初中毕业就能考上中师中专,毕业后分配去做个老师或工人。但我落榜了,10公里回家的山路,一直哭着走。考上大学,让我看到了新的世界,也让村民转变了读书无用的老观念。”


——蒋达勇1978年出生在四川绵阳安县兴仁乡长沟村,他说,自己15岁那年就体会过落榜的滋味。20年来,命运发生大转变。蒋达勇再也不是村里那个“放牛娃”,他留校工作,并经历多个岗位,担任华师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参与和见证了高校改革发展数个重要时刻。


>>>“父母没有参加过高考,但他们教我把‘高考’当作人生的一道必答题。因为高考,我在大学中学习10年,收获了一生追求的学术志向。”


——鲍振宙2007年考入南昌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011年大四毕业时,她通过考研来到华师心理学院硕博连读。面对未来,与大部分同学留在广州不同,她选择毕业后回家,去赣州师范大学任教。


恢复高考40年

40位状元分享感悟

句句戳心↓↓










(向下滑动启阅)

致高考:


1.“我曾经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我害怕失败,我经不住失败,所以只能把不失败的准备工作做好。”——1980年安徽省怀远县状元:史玉柱


2.“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2006年内蒙古理科状元:石悦


3.“当你真正投入学习中去时,从知识中汲取能量提升自己是一种享受。”——2012江西省理科状元:杜京良


4.“人和音乐不同,人的年纪增加不一定和他的价值成正比。人就好比一幅油画,阅历的积累,时间的增加,会让画布上的颜色越来越丰富,可是这些颜色能否真正成为‘艺术’,取决于这个人能否屏蔽负面的影响,只留下岁月给他带来的有价值沉淀。”——2012年黑龙江省文科状元:李佳楠


5.“天空的影子,在我脚下,我将成为自己的世界。”——2014年云南省高考状元:周权


6.“在自己最适合的心情看合适的书。一本书看累了,就换一本书。” ——2007年安徽省文科状元:司玉洁


7.“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方向,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压力和挑战,适当的压力让人变压力为动力,离着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2014年湖南省理科状元:宋振宇


8.“物质上的贫乏,往往换来精神上的丰厚。”——2005年湖北省文科状元:康静


9.“我仅仅是我,无论是金榜题名时的得意,还是旗靡兵败时的狼狈。”——2008年山东省理科状元:张云霄


10.“不给自己定目标,不是真正的不定目标,而是把目标放在心里,但要学会用眼睛看路,目标不是唯一。”——2011年云南省文科状元:刘毅文


11.“读书可以长见识,一句有见识的话可以一句顶一万句。”——1978年河南省文科状元:刘震云


12.“不论什么阶段,对于有勇气的人来说,选择都是很开放的,这个时代,应该相信很少有选择能决定一生。”——2010年江苏省理科状元:李乐


13.“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使命感,人类需要科学,而我恰好又愿意去做、有能力去做,干嘛把自己定位得那么务实?”——2016年山东省理科状元:孙昊


14.“当第一名会着急紧张,与其站在最顶端,不如去追赶对手。”——2011年湖北省文科状元:肖钰


15.“让自己能够正视一个事实,如果说为此而紧张,可能就是对事实错误的估计。既然(困难)客观存在了,就应该自信面对。”——2006年湖北省理科状元:李龙


16.“现在你可能觉得很痛苦,但只要坚持不放弃,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坚持者,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灿烂的。”——2008年河北省文科状元:韩欢


17.“心怀感恩,收获幸福。”——2008年黑龙江省文科状元:纪宇


18.“学习是一个过程,就像解题一样,不是急于一时就能达到的,要逐步深入,最后达到学以致用。”——2012年辽宁省理科状元:安美航


19.“要先问问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别人在做什么或者是别人都在做什么。少年时期懵懂的冲动,其实就是你骨子里的想法,和你的人生有关。”——2004年陕西省理科状元:郭璐


20.“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太现实,人还是要有梦想的。”——2013年浙江省理科状元:周晨


21.“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每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一些选择,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1987年山西省阳泉市状元:李彦宏


22.“心中有梦想,拼搏无止境。”——2013年江西省赣州市文科状元:李罗敏


23.“为什么会焦躁,其实是因为从内心知道自己没有好好地度过这一天。如果非常充实地过好每一天,那么每一天都是坦然的,都是快乐的。”——2011年云南省理科状元:刘璐瑶


24、“参加高考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为了安顿自己。”

—— 2010年云南省文科状元:杨维思


25.“慢慢地去观察去思考,去慢慢调整你自己的心态,然后去纠正你对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2006年广东省化学类状元:刘怡然


26.“成长比成绩更重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永远要有上进心。”——2014年山西省文科状元:李天


27.“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要把握当下。”——2010年安徽省理科状元:郝姗姗


28.“我经历过,我奋斗过,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2012年宁夏文科状元:马博恩


29.“没有好心态,绝对考不出好成绩。可好心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靠一点一点的修炼积累。”——2016年广东省连州市文科状元:刘海燕


30.“如果不能把社会期待和自己的追求分开,就容易‘被社会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种幸福。”——2006年陕西省文科状元:孙凌


31.“我们的人生信条,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共同努力,把事情做成,实现梦想。不去走什么捷径,也不会坐在那儿等天上掉馅饼。”——1992年江苏省宿迁市高考状元:刘强东


32.“不要偷懒,要自信,失败并不可怕。如果因为一次失败而倒下,就可能永远倒下,要自信地站起来,重新面对各种困难,认真自信地去解决困难。”——2012年贵州省理科状元:张思伟


33.“学历并不是绝对重要的,但学习十分必要。本来这就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时代。不管你做哪行,只要有一颗匠心,都可以做得好,这种人不管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2004年安徽省祁门县文科状元:江雪霞


34.“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区别在于把握自己的能力!”——2003年北京市文科状元:阎天


35.“个人的积累和思考很重要,思路一定要灵活,不要局限于某一道题,要琢磨背后的知识点。”——2016年北京市理科状元:周展平


36.“只要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远。”——2015年江西省赣州市文科状元:钟昱赟


37.“不要想是否成功,要毫无顾忌地走下去。”——2007年江西省文科状元:朱虹璇


38.“我不聪明但我很踏实。”——2007年宁夏理科状元:李小龙


39.“天才这个词不应该随便用,我从没见过天才。”——2006年河南省理科状元:张超杰


40.“凡事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2000年安徽省文科状元:沈成然











高考,加油!


猜您想看:

下半年,这几件大事要发生,件件与你有关!个税要降、身份证异地可办……


粤10个雷雨及高温预警正生效!高考期间中西部有大雨,最后冲刺要注意这些…


这项收了53年的费用取消了,你家的电价要降了!还有这些重要消息,都和你的钱袋子有关


好消息!搭地铁可以刷信用卡啦!今起还有大额优惠


小伙网上叫外卖,10个月骗了19单,总共8000多元!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撰文 |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姚瑶 部分内容综合自 中国新闻网 

摄影(除署名外) | 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孙俊杰

编辑 | 朱丹 冯仕妍  

校对 | 陈大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