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5岁之后就失去对美的“追求”了,衣服只求简单干净,背包是5年前的款式,化妆品用得节省克制, 什么“明星同款”“特惠七折”“新品上市”统统与我没关系,我外表寡淡地走过那些名牌包包的橱窗,心里藏下热闹的秘密——这年头谁还有比这更“奢侈”的梦想?我这个一无所有的姑娘,要在30岁来临前,靠双手在这城市买房安家!
经历过颠簸的人似乎总是比同龄人走得急了一点,这类人往往最认可真正能够握在手里的安全感,漂亮的衣服,名牌皮包,昂贵的车子……一个异国人的眼中,什么都抵不过一个房子的魅力,城市中一处三室一厅的空间就是终极目标,它刚烈起来可做武器,让旁人嗅不到你外来的气息,它温柔起来是停泊的港湾,让你失恋失业都有去处。
读过一篇关于房价的报道,一个来到深圳打拼19年才拿到本地户口的人,无比希望接下来申请到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保障性住房:“来了就是农民工,买房才是深圳人!”
我曾看过很多“年轻时不该买房”的理论,可是大多数人到了25岁,剩下的梦想大概都需要一个房子做支撑,我曾在房车中度过了一年半吉普赛人的生活,那日子真是舒服,带着公寓去旅行,泊在哪里完全不是问题,从朋友家院子里转到山脚下再去到海岸边,日出读书,日落休息,新西兰的大好河山,一个季节不落地全部都收录进日子里。
这样的生活被多少人暗暗向往,可每当我需要电,网络,洗衣服,和人见面,熬夜赶稿子,交付各种费用以及更多的时候,我总是希望除去这辆移动的公寓,自己能够有一条确定的归途,路终端是我可以安心居住的场所,而不是房东管制下的出租屋或者一间几百元一夜的旅店。
我在新书出版后应邀去做的网络语音课程,全部是在小旅店中进行的,只有那里无需负责,可以有放开音量讲话的底气,课程经常在凌晨三点结束,我收拾好行李箱准备当天10点前的退房,于半梦半醒间唏嘘,果真,人活着就需要自属的空间。
发起过一次有关梦想的话题,有一个读者留言给我,“我的梦想其实就是在N城买个房子,然后接父母过来住……”她马上又追加一句,“怎么感觉自己这么庸俗呢?”
我发个苦笑的表情,“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