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Comfreak
这篇文章本应在4月底发,但我一直不想动笔。读书是为了消遣,但如果还要写读后感的话,消遣就变成了负担。
加之想看的书太多,往往看完一本就迫不及待打开下一本,不想为一本书放缓打开新书的步伐。
但我在以前的文章立过flag,说为了不让读书计划苟且,每月要推一期读书笔记,所以还是硬着头皮更新下我的4月书单。
4月读了16本书,但我觉得能够拿出来推荐的,是以下12本书。
—
1
—
《陆犯焉识》
我以前没读过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是我读的第一本,也是她所有小说里,我第二喜欢的,第一喜欢的是《第九个寡妇》。
因这本小说,严歌苓成了我最喜欢的当代女作家,她的全部作品已列入我的书单。
严歌苓写故事的技巧很高超成熟,无论是细节的描摹、人物情感的捕捉,或者叙事的畅快表达,都让我深深着迷,甚至为此落泪。
《陆犯焉识》就是集以上优点于一身的小说。它讲得是风流倜傥的上海公子哥陆焉识,在被驱逐的二十年里,不断反思前尘往事,终于在内心确认对发妻婉瑜的深爱。
为能活着见她一面,求得她原谅,陆焉识放下知识分子的头颅与尊严,苟且度日。文革结束后,陆焉识重回上海,发现用近乎一生等他、爱他的婉瑜,此时已失去了记忆。
严歌苓许多小说都被名导改编成了电影,像《陆犯焉识》就被张艺谋拍成了《归来》,不过比起电影,书显然更吸引我。
—
2
—
《第九个寡妇》
小说里的主人公王葡萄,可能是严歌苓所有小说里最讨人喜欢的女性形象。
她善良心细,以一种近乎本真的方式与那个个动荡的时代对抗,捍卫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善恶观和想守护的人。她虽身为寡妇,但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意和情欲,在与不同的男人偷欢里,大胆主动,干脆利落。
在王葡萄这一形象上,你既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光辉灿烂,也能看见一个渺小个体如何在时代的车轮下,迸发出饱满旺盛的生命力。
—
3
—
《财富自由之路》
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读完了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欲罢不能,相见恨晚。它给了我许多思路上的开阔和行动上的指导,如果有时间,我会反复精读。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李笑来是割韭菜的骗子,于是从他整个人到他所写的书都加以否定。但对于我来说,我并不关心他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他写的书是否有阅读的价值。
李笑来相信主动学习的价值,并推崇终身学习。这样的道理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但当一个人靠这样的理念实现财富自由时,它带来的震撼,远非道理本身可比。
看完这本书,我向许多人推荐过它。如果你处于人生的迷茫期,我非常建议你打开它。
—
4
—
《细节营销》
豆瓣上对这本书有一个评价:如果只读一本营销书籍,这本是最好选择,我比较同意。
《细节营销》的作者柏唯良是市场营销学教授,讲授市场营销课程已经15年。在这本书里,作者用新鲜翔实的案例和有趣观点,深入浅出讲述如何用新思想管理市场,如何分辨好广告,如何实施定价策略等等。
总体而言,这本书可以帮助初学者建立对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的认知。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也能够在此获得新鲜实用的养分。
—
5
—
《让创意更有黏性》
这本书虽然非常啰嗦,且翻译不敢恭维,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些阅读价值。
作者将“黏性创意”定义为,创意与观点能让人听懂,被人记住,并形成持久影响。然后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六条黏性创意的原则: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
要想让创意更有黏性,需要:1、找到创意核心;2、用六条黏性创意原则转换。
以寓言为例,寓言就是很好的黏性创意。《狼来了》这个寓言每个人都听过,这个寓言的核心是: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要诚实。
一个放羊娃三番五次骗村民说狼来了,最后一次狼真的来了,却没人再相信他。
狼来了的寓言故事,符合六条黏性创意原则的“简单、意外”。
受这本书的启发,我写了两篇相关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读读:
“复制”杜蕾斯
好文案与糟糕文案
—
6
—
《外婆的道歉信》
读完巴克曼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后,觉得不太过瘾,又去读了另一本他评价很高的小说《外婆的道歉信》。
巴克曼文字犀利幽默,人物立体生动,中文翻译做到了信达雅,读起来没有生涩感。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渴求能找到这样一个人:无比欣赏你,接纳你一切毛病、任性和不切实际的念头,是你坚实的后盾。
七岁的爱莎就找到了,是她又酷又疯狂的外婆。外婆说,每个七岁小孩都应拥有一位超级英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有不同意的人都需要去检查一下脑袋有没有毛病。
—
7
—
《无人生还》
一口气读完的,经典的悬疑推理小说。关于本书的推荐,我想一句话就足够了:
十个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被一个富翁邀请到荒岛的别墅里。在接下来几天中,十个人相继死去,死因各不相同,幕后凶手是谁?
—
8
—
《知行合一王阳明》
刚大学毕业时,读过一本《明朝一哥王阳明》,看完生出“一生伏首拜阳明”的感慨。可惜当时工作繁芜,读后就搁置阅读了。
前阵子买了王阳明的著作《传习录》,为了便于理解,先去读了度阴山所写的《知行合一王明阳》。比起《明朝一哥王阳明》,本书少了些浮夸臆想之辞,多了些真诚客观之语。对心学的阐述也更为通透。
对王阳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将本书列为入门读物。
到目前为止,有两位历史人物对我的思想有重大启迪。一是王阳明,二是曾国藩。我愿发下恒心,用余生时间去读懂他们的著作。
—
9
—
《无声告白》
身为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她的一生?还是说,放任孩子以自己的喜好自由生长?
小说中的莉迪亚为了挽留母亲,甘愿成为母亲的“翻版”,为实现母亲的梦想放弃自我,最终走向绝望。
而她的母亲对此浑然不知。
也许这本小说予人的警示意义是,别成为这样的父母,勇敢坚持自己的内心。
—
10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两年前,台湾作家林奕含留下一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
在台北家中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