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津科技大学
感谢您关注天津科技大学官方微信。我们为你开发了30余种校内外生活、学习和工作实用的互动功能,发送“菜单”体验一下吧。抢鲜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每日为您推送的内容。我们期待与你一起见证科大的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浙大春联大PK,你的学院在哪里? ·  昨天  
武汉大学  ·  名单出炉!来武大追星 ·  3 天前  
浙江大学  ·  今天,TA一岁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津科技大学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中国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天津科技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1-06-01 19:43

正文

★ ★ ★

一、课程简介


《中国文学》是秘书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我国文学留下来数量巨大的光辉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发展规律,欣赏历代优秀作家作品,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对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中国文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构建其完善的人格,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本课程主讲人为文法学院蔺会妍老师。

二、课程设计教学特色与创新


1.授课目标德育化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判断都深受影响。本课程思政教学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导向,在不改变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使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课堂,达到课程专业性与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统一。例如在讲到《诗经》的时候,通过重点篇章的解读,了解《诗经》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集中反映了周朝时期人民群众的农林牧渔、婚恋节庆、战乱娱乐、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表现出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成为周代变迁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感受古代先民立足现实、感知自然、关注社会,热爱劳动生活的民族特征,启发学生在新时代要继承并发扬这种民族精神,时刻关注时代动向,协同合作,培养创新创造意识,建设美好未来。

 

 

2.教学方法丰富化

中国文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性的问题,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如将课程内容以讲义的形式提前通过雨课堂平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熟悉内容,自主学习。课堂师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古诗十九首》多义性内容时,感受“事异而情同”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联系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个境界等,从古至今,时至今日,虽然表现在不同的事情上,但感情的深挚和殉身无悔的执着是相通的,引领学生抒发情感,在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人事和重重困难时,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时,要全身心投入,用全部的热情和精力,要有殉身无悔、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3.考核方式多元化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考核系统。首先,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使考评成绩以平时成绩为主,极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讨论以及经讨论而形成的研究成果等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按照学生完成度量化,确保学生成绩的合理公平和有效。如介绍上古神话时,学生围绕神话中所展现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的时代传承展开了热烈讨论,课后根据讨论内容和个人观点形成了小论文,既巩固了授课效果,也使古代先民的民族精神深入学生之内心。

 


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结合《论语》内容,感受道德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儒家尚德,孔子以平实的话语讲述了很多为人从政为学的道理,这些道理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对应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体现当代精神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道德规范。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联系当今青年人特别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青年人,要具有时代责任感,勇于担当,承担时代重任,做新时期国家的脊梁。特别联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国家面临时代危难之时,我们的90后、00后年轻人没有退缩、软弱,勇敢担当,站在防疫第一线,成为前线作战的主力军。借此鼓励学生不要贪图安逸,不要目光短浅,不要畏缩不前,要树立时代责任感,在挫折与压力中勇敢锤炼自身,成为栋梁之才。

 


2.结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

讲到屈原,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自古至今,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经典话题,但爱国主义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屈原时代,追求美政理想,受谗言被贬,依然为国之存亡哀痛自沉;战争年代,外敌当前,因外抗强敌,内保统一是时代所赋予的爱国使命;在当前的和平年代,在新的环境背景之下,爱国主义已经突破政治局限,扩充为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样是为了社会生活的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结合疫情背景,病毒肆虐之时,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等抗疫英雄是爱国主义,保卫国家稳定,保卫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众也是爱国主义,足不出户,放弃与家人团圆 ,减少病毒传播。每一个青年学生也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有了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内容。

 


3.结合苏轼的通达,感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一生,仕途颇多波折,一贬再贬,黄州、惠州、儋州,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没有被磨难击倒,笑对人生。当陷于困局,迷茫不知所措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题西林壁》);面对兄弟分离,不能聚首的哀怨之时,他宽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遭遇巨大磨难和痛苦时,他潇洒面对,笑言“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定風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现在的青年学生,因生活顺意,有时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或悲观失落、或一蹶不振,乃至于走向极端,令人扼腕叹息。所以,当遭遇到挫折的时候,苏轼就像智慧的长者,教会他们面对困难的办法:不要沉溺于悲伤和痛苦,不完美是这个世界的常态,珍爱生命,勇敢面对,风雨之后有彩虹。


四、总结


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着古代圣贤的思想精华,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全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

图文来源/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本期编辑/高鑫宇

审校编辑/袁一嘉 楼婧

监制/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骆妍 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