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官方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浙大春联大PK,你的学院在哪里? ·  昨天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等你加盟! ·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迎蛇年,川哒专属表情包上线!内附川大定制新春 ... ·  昨天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迎蛇年,川哒专属表情包上线!内附川大定制新春 ... ·  昨天  
浙江大学  ·  李强总理主持的这场座谈会,任少波发言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

名单出炉!来武大追星

武汉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5-01-21 10:59

正文

叮咚!

武汉大学2024年度

研究生学术排行榜Top 10的名单

已更新

学术研究路漫漫

从新手村小白一路晋升为满级玩家

他们是如何进行自我修炼的呢?

快跟随珞珞珈珈一起

查看这10位学术之星的养成秘籍吧!










1

郭昊南





郭昊南,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批博士项目,致力实现“一站式”AI遥感解译,让遥感服务千行百业。2023-2024学年期间,共计发表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成果获期刊最具社会影响力论文奖,国际遥感顶会IGARSS最佳学生论文提名。成果被中国测绘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等报道。他致力于学术志愿服务,让世界听见中国青年声音,担任IEEE GRSS武汉学生分会主席、GSIS期刊实习编辑等,主持、组织学术活动20余场,吸引400余名学生加入国际学术组织。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探索创新,知行合一。在科研道路上,他始终秉持“从问题出发,以应用为导向”的科研方法论。他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在于敏锐地捕捉现实需求与技术瓶颈,而真正的突破源于将前沿理论与实际应用深度融合。在科研实践中,他注重跨领域思维与前瞻性探索,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与深入探讨,寻求多学科交汇中的创新灵感。面对科研中的不确定性与技术挑战,他坚持“问题导向、迭代优化”的原则,善于在反复试验与持续完善中积累经验,推动研究不断迈向新高度。     

师友同行,共克难关。科学研究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旅程,更是一场团队协作的长征。每当遇到困难与挑战,实验室导师与同事们的悉心指导与真诚鼓励,犹如穿透迷雾的光芒,为他照亮前行之路。2023年末,郭昊南申报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却因项目首次试点、缺乏成功范例而感到困惑与压力倍增。在得知他的困境后,实验室团队的支持与无私帮助,成为他科研旅途中最有力的支撑。实验室的老师们的倾囊相授让他重新振作,勇敢面对挑战。最终,凭借扎实的研究基础与自信沉稳的表现,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与学术传承在科研创新中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寄语



坚持探索,追逐科研之光;热情服务,照亮学术之路。作为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我将以勇立潮头的时代担当,继续在遥感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挥洒汗水,心系国家需求、拓宽国际视野,笃行不怠、绽放芳华。





2

黄文柯





黄文柯,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联邦学习、多模态大模型。2023-2024学年期间,他在CCF-A类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篇,以第一和共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包括人工智能顶级期刊IEEE TPAMI,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此外,他指导学院本科生发表9篇CCF-A类论文、主持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获得雷军卓越奖学金(全校博士生仅3人)。在未来,他将致力于分布式下多模态大模型的安全合作,为我国可信安全的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规律作息,健康生活。在科研生活中,找到适合自身、能够长期维持的节奏与状态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他十分注重劳逸结合,在科研生活之余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将规律的身体锻炼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健身来舒缓压力、增强体魄与专注力。

博采众长,协同交流。科研与创新的关键在于广泛汲取知识与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因此,他坚持每天阅读专业领域的前沿论文,紧跟最新研究动态,力求在自身研究方向上保持深度与广度。同时,他积极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取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更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与方法论支持。

稳步探索,直面挑战。在科研过程中,他始终注重与导师的充分沟通,结合现有科研资源与研究进展,科学安排每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他深知,科研探索本是一个不断发现与深入挖掘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兴趣的萌生往往来自持续地探索与思考。面对科研道路上的挫折与挑战,他始终保持积极态度,视每一次受挫为成长的契机。




寄语



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广阔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誓必实现的信念认真地活着。You only live once. Do what you love.





3

李静





李静,药学院药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免疫学,获得武汉大学2023—2024年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和“优秀研究生标兵”荣誉称号。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论文。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科技自主创新,她深感责任重大,始终以追求真理为科研理想,愿通过创新性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为科研事业做贡献、为人类幸福谋发展。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科研之要,重在坚持。科研过程艰辛,坚毅求索尤为可贵。在论文投递过程中,她与团队多次接收到审稿人提出的严苛修改意见,为满足要求,她花费了数月时间,反复调整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条件,在数不清的失败与挫折中不断探索前进的可能性。最终,在返修截止日期前,她成功获取了符合标准的完美数据,实现了科研上的重要突破。回顾这段经历,她深刻体会到,坚持与信念是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只要还有解决的办法,就绝不能放弃任何可能性。”

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她认为科研工作者在繁忙的学术生活之余,应当积极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面对科研中的瓶颈与实验进展受阻的焦虑时,她会通过一次酣畅淋漓的有氧运动来释放压力。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分泌,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令大脑与身体恢复活力。她认为运动不仅让我们重拾积极与乐观,还能帮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科研中的每一个挑战与机遇。适当的运动与生活调剂,正是科研工作中保持持续动力与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寄语



保持热爱,保持好奇心,保持执行力,你就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Sky is the limit。





4

鹿然





鹿然,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础研究项目,入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激励计划(全国仅10人)。2023-2024学年度,以第一作者在大地测量学及卫星导航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Geodesy、GPS Solutions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独立审稿人;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王之卓创新人才奖“一等奖”、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奖学金、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自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他瞄准毫米级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国家重大需求,在实现我国北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奋勇争先。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循序渐进,从基础到创新。在研究初期,充分理解专业领域内的经典理论与前沿进展至关重要,这包括阅读文献、学习相关算法与方法,以及复现前人的研究成果。随着对领域的深入探索,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并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是迈向创新的关键步骤。这一系列扎实的准备工作将为最终的学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玉汝于成,在磨砺中成长。科研之路充满挑战,唯有经历失败与反复调整,方能实现突破。当遭遇瓶颈期时,首先要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自己,用正向情绪驱动前行。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面对理论困惑时,应重新梳理问题的背景与逻辑,寻找新的思路与突破点;面对实验停滞时,则需调整实验设计,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逐步优化解决方案。

劳逸结合,于平衡中精进。科研不是一场“冲刺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与毅力的“马拉松”。长时间埋头于实验研究看似高效,却可能导致身心疲惫。因此,我们要注重平衡好科研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多与师长同门沟通交流。唯有在科研与生活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在科研这场长跑中走得更远、更稳、更好。




寄语



科研之路没有捷径可走,耐得住寂寞才能看见曙光。





5

王耀宇





王耀宇,工业科学研究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快激光微纳加工,曾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特等奖、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包含Nature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 2篇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受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Photonics专题报道。他锐意进取,敢想敢为,积极响应国家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创新需求,挑战超快激光微纳加工的极限,其科研成果已达到领域内国际领先水平,展示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开放思维,协作共进。在科研探索中,他始终坚信,创新源于交流,突破源于协作。因此,在科研过程中,他时刻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寻求与同行的沟通与交流,吸收不同领域的前沿成果,推动自身研究的持续优化。同时,他体会到学科交叉是孕育创新的重要途径。面对复杂的科研课题,他积极与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建立合作,通过跨领域思维碰撞,激发新的灵感与研究思路。在他看来,科研不仅是独立思考的过程,更是多方协力的实践。正是这种“开放交流、协作共赢”的科研态度,让他在研究中不断拓宽视野,推动项目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与发展。

胸怀大局,服务家国。科研不仅是个人兴趣的延续,更应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基于这一信念,他选择将研究方向聚焦于纳米尺度加工这一前沿领域,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高端制造与新材料技术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他认为,个人的发展应与国家的需求同频共振。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让科研工作真正发挥社会价值,为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应有之力。这种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成为他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深层动力。




寄语



科研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但也是成长与收获的过程。希望你们胸怀家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科研道路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6

杨沛东





杨沛东,法学院国际法学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主攻海洋法、外空法等。2023年入选“区域国别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并获得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与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2023-2024学年内,他与导师合作提交咨询报告,在涉外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做出一定贡献。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入学之初,杨沛东就给自己制定出一个“三年计划”:博士第一年,打好基础,探索道路;博士第二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博士第三年,精深义理,厚积薄发。在他看来,明确各阶段的学术规划,是他能够克服起步困难、后来居上的“修炼心得”。

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得益于法学院和国际法治研究院提供的学术资源、平台与导师苏金远教授的培养,杨沛东“揣摩”出涉外法治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逐渐走出了一条“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回答问题”的学术发展之路。基于涉外法律斗争形势严峻的实践现状,杨沛东锚定涉海法律政策等相关领域,力求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积极响应我国急需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实践需求。




寄语



我们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深耕专业领域,争取为解决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全球挑战贡献“武大智慧”“中国方案”。





7

杨庆红





杨庆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绿色有机合成方法及反应机制,曾获武汉大学2024年学术创新特等奖,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受邀参加武汉大学首届化学鲲鹏论坛,并获最佳报告奖;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篇。研究生期间,她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与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力争探索原创性成果,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为祖国争光。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永怀热忱,持信念潜心向前。科研路漫长又富有挑战,杨庆红深知,想要探索未知的科研旷野,光有热情很难做到长久坚持,只有相信自己、抱有信念,才会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主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精覃思,惟专注方能长远。她从导师那里领悟到‘安、钻、迷’的思想,即安心思考,潜心钻研,沉迷科研,从而培养出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就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习惯,即使发现预定的路走不通,大概率也会找到一条新路。

迎难而上,以逆境磨砺自身。读博之路就像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试炼,杨庆红也曾遭遇一系列令她内耗的“关卡”,实验停滞不前、数据未达预期等情况层出不穷。然而,她总能收拾好情绪,直面困难,主动找前辈讨论,学习仪器使用和解谱能力,总结经验,努力修炼一身本领。




寄语



科研人心中要有理想、有信念、有勇气、直面困难,不要给自己设限!





8

杨欣荣





杨欣荣,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化学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太阳能电池。获得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博士生项目支持;2023-2024学年内,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期刊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5篇;获得武汉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受邀参与多次学术会议报告并获奖。作为一名博士生,他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聚焦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所需,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与实践应用结合,投身有机光伏领域的稳定性研究,努力成长为国家所需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实干笃行,与时俱进。对于杨欣荣来说,做学术研究,怀揣“时代感”是关键。这既是化兴趣为实干的科研初心,也是回应国家需求的青年责任。他紧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有机光伏领域中运行稳定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不断向高而攀、向新而进、向实而为。

分解目标,聚焦当下。对于确定好的研究方案,遇到困难时,杨欣荣的解决方式是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小任务,逐步推进。同时,减少对剩余工作量的过多关注,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与收获上,就能在完成每一个细节中感受进步的力量,获得成就感。

正视缺憾,善假于人。学会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是面对具体困难的一剂良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杨欣荣将这一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化用到科研实践中,主动寻求与导师、同门以及领域内志同道合的同行进行交流合作,在与他人的协作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推动自身成长。




寄语



学术之路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也因探索未知而充满意义。希望大家能够以热情为驱动,以耐心为支撑,以好奇心为灯塔,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勇攀高峰。





9

周顺





周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与多篇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如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申请了3项中国发明专利;受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出版社“Wiley”邀请做口头报告并获“HONORED SPEAKERS”称号;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资助;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特等奖、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带队参与江苏省研究生科创大赛并获一等奖。他认为科研报国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毕生追求,他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力求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身力量。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博览多闻,以求知铸根基。面对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差异,为了弥补专业基础知识上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周顺在学术之路上通过阅读来不断求索。他持续阅读大量本研究方向的外文文献,并辅以领域相关的中文博士论文来学习本研究方向所需的知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寻根问底,以深思求真理。无论是面对跨专业的知识盲区,还是面对科研难题,周顺都会以孜孜以求的学术态度去“攻关”。对于每一个现象的产生,每一个器件表征手段的原理以及测试结果的获得等,他都会尽力地去了解它到底是怎么来的,所存在的内部逻辑是什么,正所谓“钻得深”才能“行得远”。

劳逸结合,才能游刃有余。在前进的过程中好好休息,调整节奏,也是一种学术智慧。当遇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通过努力并没有办法解决时,周顺就会选择休息来放松自己,以此来更换自己的思路,往往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寄语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科研也是如此,坚定的目标与适当的放松是极为重要的,科研与学习之外,多出去走走,开拓一下思维,有时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

朱嘉康





朱嘉康,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美学和数字化修复的临床和应用研究。2023-2024学年内,他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共一作者在J Dent,J Prosthodont Res,J Prosthet Dent等口腔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荣获雷军卓越奖学金(全校博士生仅3人)、武汉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优秀研究生等荣誉。他发明了贴面型导板树脂注射修复术和单色树脂印章修复术等临床新技术,开展的系列研究已应用于临床工作,实现了快速、精准的修复治疗。他还注重校企合作,负责多个校级横向项目,项目累计经费超100万元。同时,他实现牙科多步计时器的专利转化和生产销售,目前已应用于数十家医疗单位。


滑动查看Ta的学霸养成秘籍:

积基树本,先扎根再创新。坚实的学术基础是支撑朱嘉康在临床研究中能够一路创新的“法宝”。从本科开始,朱嘉康就十分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实操练习,对每一个病例都进行剖析思考,不断从专著文献中学习前沿技术。经过长期积累,在对临床技能有了深入认知之后,他才逐渐发现现有技术和方法的不足之处,由此出发进行改进和创新,正所谓“欲丰其得,先固其根”“根本固者,华实必茂”。

好问则裕,汲取师长之智。创新之路不易,加之现有的临床技术和方法都相对成熟,想要在“红海”中创新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临床研究容易碎片化、分散化的问题,朱嘉康总是带着问题,积极寻求导师黄翠教授的帮助,与导师一起“头脑风暴”,让她从更强大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中提出建议。终于,在导师的指导下,他结合最新数字化技术来改革传统修复形式,发明了贴面型导板树脂注射修复术和单色树脂印章修复术,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现了功能美学一体化的快速直接修复。




寄语



学术研究没有高低之分,确定了自己所感兴趣和热爱的方向,那就相信自己,不断探索,终有你认为值得的发现。





踔厉奋发 勇担使命

他们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

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

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

“学术创新,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在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

贡献智慧与力量

胸怀家国 奋楫笃行

珞珈学子在路上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重磅纲要→






今日大寒!听说武大下雪了?






“涯好想食酿豆腐和艾粄🤩”






除了拉黑,武大人还怎么说再见?





 成功预制年味!武大给您拜早年🧧

 武大学子最爱读的这本书原来是......

 注意查收!武大公布这份成绩单

●武大放假了,但谁来治愈我的PTSD?

● 武汉大学放假啦!

● 小说里的A市在武大!你才是爽文主角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内容来源: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武汉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协会 

武汉大学研究生融媒体工作室

封面图:舒佩

文案:韩采妤 卢奕婷

海报:周心怡

编辑&责编:贾若寒

审核:张佳宁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为优秀的他们点个“”,再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