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微信又添新功能!网友:很实用 ·  22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金砖扩员后首次峰会,这些看点不容错过 ·  2 天前  
饶议科学  ·  家境辉煌是什么意义?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我这样理解“达康书记”:可以看透的,和不能讲透的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9 10:52

正文


文/老职工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编者按:

 

许久不见的老职工露面,是被识局昨日祁同伟之文勾出了写作兴趣。本文是其于出差途上在凌晨写就,感谢老职工。作者个人微信号:oldstaffnj,欢迎交流。




这篇文字开头,首先要明确一个行文的基本观点:仅代表个人的理解。

 

多年前,官场小说开始流行的时候,我读过一本《组织部长》,厚厚上中下三本。我非常认真读完,找到了一个机会向组工系统的老哥卖弄。出于保护我的心态,老哥非常坦诚地对我说,“兄弟,你想通过这本书了解组织部的工作,老实说,我怀疑你的智商。”

 

在后来与组工系统接触多了后,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真实的干部工作是不太可能通过一部文艺作品了解的。但是,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

 

所以,我在这里心平气和地要和所有关心喜欢《人民的名义》的朋友说一句:你以为通过书和电视剧就彻底了解了中国的反腐,这也是不可能的。

 

明白以上我说话的意思,你可以理解我眼中的“达康书记”。





《人民的名义》收视率已经破5了,要恭喜和感谢导演李路和编剧、作家周梅森老师以及所有为电视剧付出的人,这非常不容易。

 

在聊我眼中的“达康书记”之前,我要先聊一下另一个重要的人物—高育良(汉东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周梅森老师在《人民的名义》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就是高培良,最贴近现实生活。(沙瑞金、侯亮平是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完美型人物,我经常玩笑说,一个男人如果不抽烟不喝酒不聊骚—-三选一或更多,我简直不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你注意到没有,从头到尾,高育良书记的台词中就没说过一句废话,你看,无论是遇到什么事情,高书记说的话听上去永远都是正确的,但是,从实践中看,却往往将事情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比如,他明知最高检决定直接要查办丁义诊,却偏偏建议先由达康书记实行“双规”。你这不是明摆着要把达康书记往火坑里推吗?这是唆使达康书记和中央对着干。

 

从我这些年来和公务员系统的接触看,“永远说正确的废话”的人才是最有趣的。我时常想,这种人要是在生活中,和父母、爱人、子女等,难道也是这样说话吗?很难想象。从实践中看,比如工作中和一位市委书记聊,其实每个问题背后是很多的话,带有大量的生活语言,我们呈现给读者的,其实是经过整理的,只是整合了最适合文字表达的部分。




关于达康书记,和大家先分享下,我和作家周梅森老师的对话。


老职工

现在“达康书记”这个人物非常火爆,是你想到过的吗?


周梅森

没有想到过,但我很喜欢这类型的干部。


老职工

从我个人的经验看,我认为现实中是不存在“达康书记”的。


周梅森

怎么能说不存在呢?这样的官员是大量存在的,但都是一种类型,有着共同的特点,比如xxx等人(周老师原话中的5人系江苏籍官员,均被“双规”,可以仔细搜索查阅)等,哪个不能干,哪个不霸道 ,问题是,他们像达康书记一样,比如,当遇到类似丁义珍事件时, 从来不先检讨自己,而是先找纪委书记,也就是将责任先推掉。


老职工

你说与达康书记类似的上述5人,我在工作中均有过接触,按照你的剧情设计,是没有贪污受贿的,但现实却发生了。你怎么看?


周梅森

不要谈具体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不要点名道姓,我只是举例子,他们尽管腐败了,但对改革,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有过贡献的。


(显然,我对周老师的这个回答有点不满意,于是我就问了下一个问题)

 

老职工

在江苏这样的地方,尤其是苏南经济发达县市,其发展已上了轨道,经济发展有着规律,谁来当领导其实都一样。


周梅森

李达康其实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我在《绝对权力》就写过,为了干事,就要集权,就要不受监督,怎能不出问题,于是发生了塌方式腐败。能源腐败是一个典型。如果有第二部,他是要变坏的,可能会“进去”。小说留下了尾巴和悬念,李达康下一部会成为主人公。


我所供职的单位,对原文做了适当的处理,这是考虑很周全的。这里贴出来,请大家一起聊。

 

周老师的意思是,是现行制度造成了达康书记“可能变坏”,但是,从理论上看,作为个体的人都会变化,制度设计上,首先应该要考虑的前提是人的“人性”层面,而不是首先假设这个人是“好人”。

 

所以,南京军区的一位师级干部(已转业)就率先把“心理咨询”引入部队,破除了“军队思想工作是万能”的观点。心理问题其实是病,要靠科学的方式去治疗,而不是思想工作。他告诉我,有位战士的母亲在家村霸被欺负,战士在站岗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怎样才能找到机会用手里的枪去杀了那个欺负我妈的人”,而不是站岗放哨。




我对达康书记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一个高度讲政治的人。比如,就很多事情主动向省委书记汇报,请求省委书记的表态、支持和肯定。这就贴近了生活,也就是“唯上”——因为在达康书记眼中,唯一“能对他工作给出评价的”,只有省委和省委书记(当然,中央层面我们暂时不讨论)。

 

第二,我总感觉达康书记似乎对生活中的“常识”很不了解,在我所看到的部分场景中经常一脸懵相。比如,他似乎很难理解“信访局的窗口设置”这个事实。这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个表现形式罢了,与“办个事情,流程太长,盖章太多”其实是一个道理。

 

老干部陈岩石有句话说得很好,“我给你写信,你不知道,说明你被架空了”。要知道,这句话是陈老以非常快的反应和语速说出来的。现实中,领导干部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对同一个事情,是有多个管道来了解的,有多个情报源、信息源,以便做出科学全面的判断。再说了,现在有了网络,再加上一点技巧,做一些检索还是能了解到一些情况的。很多领导干部都是经常“潜水”,领导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忽悠的。

 

这里要强调一个故事中的一个事实,就是副市长丁义诊的叛逃。一,达康书记对中央要直接办丁的情报,事先不掌握,这是失职,严重点是真的被架空了;

 

二 ,故事中,丁承担了京州市的最重要大项目的总指挥,达康书记认为如果丁出事,那么会严重影响到他的政绩,说明他用人看人的眼光大失水准,因此强烈地要求先进行双规然后再转交最高检,市委可以形成一个防火墙,将影响降到最低。现实中,其实党政系统对这种情况是有预案的,我就知道很多的项目因为主导的干部出事,但项目仍然成功,虽然会有各种协调在里面,但总体上仍是平稳的;

 

三,最为关键的是,如果中央要对某地方干部在不通知地方的情况下直接查处,地方上的最高领导一定会举手赞同。因为这是来自中央的决定。

 

(我对故事中的最高检直接查办丁义诊的这个情节一直很怀疑,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侯亮平的角色应该是最高检反贪局侦查某处的处长,比如,侦查一处,二处,三处等,而不是笼统一个侦查处,否则他忙不过来,比如省委组织部就是干部一处、二处等,每个处有明确分工,比如高校的,金融机构的等等;还有,如果最高检要直接到地方办案,通常是下文要求省检察院提供“协助”,一般情况要告知省检有这么个要求协助到事情,但可以不透露具体的情况,作为省检察长则必须要知情。)

 

第三,达康书记的家庭生活一团糟,让我很不敢相信。我所知道的很多领导,其实家教是非常严格的,因为领导也害怕出事。要知道一旦出事,是很严重的。某退休省委常委的夫人,在一个学校的党群口工作(当然也早已退休),从来都是准时准点上下班,也从来不请假,开会也从来不发言,更从来不多事,遇到事情第一时间请示领导,即使是单位组织的文娱旅游等活动,也一概不参加,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本职工作。(我在这里强调家教似乎是指男性对家庭的掌控,是不是有点直男癌发作了?但事实如此。)

 

第四、如果周老师第二部中的“达康书记”要变坏,我建议可以上升一个层次,比如说,在资本市场的谋利,这才更加符合现实生活。我给周老师的定义是“中国最懂经济的作家”,应该会满足观众的欲望。


《人民的名义》相关链接:


祁同伟草根逆袭之路:艰辛与悲剧


大家批判“唯GDP论”,为何转眼都为达康书记“守护GDP”?!


央地权衡、阶层固化、实干领导、技术官僚——《人民的名义》不仅火在“尺度”,更在接了地气!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