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国站在了俄罗斯一边,但其实认真观察不难发现,中国实际上一直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努力保持战略平衡。
和西方对乌克兰的军援相比,中国既没有给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也没有——最起码没有证据表明——给俄罗斯提供过军事情报方面的援助。不像朝鲜、伊朗,一个给俄罗斯提供炮弹以换取粮食援助与军事核心技术,一个给俄罗斯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自杀式无人机。
当然你说和乌克兰相比,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是不是不一样,那是肯定的,中俄关系这些年的亲密程度肯定非中乌关系能比。另外,中俄今年的贸易超过2000亿美元,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这里面有没有乌克兰和西方不想看到的一些项目,这个应该也毋庸置疑。
与此同时,经贸方面,中国和西方的联系依旧紧密,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同时中国还在不断努力强化和欧洲的经贸联系。前些年中欧关系也非常紧张,中美在剑拔弩张的同时,和欧洲方向也官司不断,还进行过互相制裁。这几年中国开始认识到了欧洲的重要性,致力于争取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关系。
在中美对抗势必越来越强,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市场封杀的情况下,争取欧洲不完全倒向美国,成为中国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中美都认识到,欧洲很可能是决定中美对抗结果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砝码,因而都加紧了对欧洲的公关。
如果俄乌战场维持大致平衡态势,或者像前一年半那样维持有利于乌克兰的战争态势,中国的这种平衡是可以维持的,虽然很难,但整体上,因为欧美对战争未来有信心,对击溃俄罗斯有信心,即便中俄贸易中有他们不愿看到的东西,咬咬牙欧美也可以忍受。
但是进入今年以来,随着战场态势改变,欧美因为各自利益考虑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减弱,随着乌克兰的战争资源耗尽,俄罗斯却逐渐摸出一条可以有效对付西方制裁的办法,在战场上也逐渐走出被动局面,到目前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欧美的心态就开始变了。强劲的中俄关系与不断走高的中美贸易就成了欧美的关切对象。
坦率说欧美,特别欧洲,是承受不起战争失败的。因为这关系到欧洲的核心安全利益。欧洲各国,特别是位于东欧的前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和德法英等传统欧洲强国,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秉性了解非常深入,如果欧洲在这场战争中失败,那整个欧洲以后都会如芒刺在背。毕竟今天是乌克兰,下一个是谁,谁敢保证?
所以当战场形势改变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欧美都开始给中国施加压力。强劲的中欧、中美经济联系就成了欧美的施压筹码,到底是要A还是要B,就成了西方摆在中方面前的选择项。前不久德国总理访问中国,谈到了这个问题,耶伦访问中国甚至就此当面发出了赤裸裸的口头威胁。下周24-26日布林肯访问中国,这也是白宫声明要谈的三大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