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乙巳月 壬辰日
·民 俗 篇·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代·王安石《客中初夏》
迎夏
关于立夏时迎夏的民俗,《吕氏春秋》和《礼记·月令》中都有记载,我们在前文“立夏治事”部分已经进行了解读。《帝京景物略》中还记载说:“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在立夏这一天,将去年冬天储藏在地窖里的冰块取出来,由皇帝赏赐给文武百官,等于说是赐予了群臣一个水火相济的机会。火来了,冰水迎,形成一种动态的水火平衡。
立夏蛋与秤称人
进入夏季后天气逐渐炎热,消耗比较大,很多人会选择从立夏开始进补。人们认为立夏日当天吃煮鸡蛋能强身健体,于是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为“立夏蛋”,并且邻里亲朋间会相互馈送,共同迎接夏天的到来。长辈们还会用五色彩线编织成一个个蛋套,装上鸡蛋挂在孩子们的胸前等地方。谚语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丹溪心法·中暑》曰:“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倦者是。”疰夏,属于季节性疾病,一般会在春末夏初发生,主要是由于身体阴虚、元气不足引起的头疼脚软、厌食体乏等症状。而小孩子们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比较容易出现疰夏的症候。另外,有的地方还有用五色丝线搓绳为孩子系手绳的习俗,称为“立夏绳”,希望借用齐全而且均衡的五德五行色象,以外影响体内,使孩子在夏日里不会发生疰夏的病症。这属于内求法演变为外求法应用的一种方式。
民间在立夏日这一天,还有吃过午饭后“秤人”的习俗,称之为“秤称人”。
范寅《越谚·风俗部》“秤人”条记载:“立夏日秤之,可免疰夏。”清代顾禄《清嘉录》云:“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曰注夏。”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立夏市青梅、樱桃,分饷家众,又摘蚕豆尝新。以秤权人轻重,谓可免疰夏之患。食煨笋,谓可健脚骨。”《宁国县志》记载:“立夏,以秤称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
如需食材购买,请复制粘贴以下链接:
https://shop142619341.taobao.com/index.htm?spm=a1z10.5-c.w5002-12933811773.2.wMJANB
“秤人”的习俗主要在我国南方流行,起源于三国时代,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立夏日,人们会在村口或宽敞的地方挂起一杆大秤,秤钩悬挂易于坐的箩筐或者板凳,午饭后大家都轮流坐上去称重,称为“称人”。司秤人边掌秤边说些吉利话,比如,称老人时会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时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时则会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其他还讲究在打秤花时,只能从里往出而不能由外向里打,以求得好运连连,身体健康,幸福吉祥。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立夏农谚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立夏三日正锄田。
盐碱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
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春争日,夏争时。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锄下有水也有火。
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要想虫害少,除尽田边草。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简述
立夏,此时地下的蚯蚓开始工作——立夏物候
夏炁(气)与心炁(气)相通最容易出汗!——立夏的正善治养生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文人雅聚 曲水流觞——古谷雨和上巳节的民俗篇
过了“古谷雨”就不宜再“春捂”了——古谷雨的身识与口识养生
通过玄善韵诵与玄善韵动塑造自身——古谷雨的正善治养生
麦花是“寿命最短”的花——古谷雨物候
谷雨应当在清明之前——谷雨清明时序考
谷雨成溪濯地新 天地清明万物生——古谷雨简述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