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巨星陨落!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逝世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东华王刚、孙恒达/川大冯良文《AM》:直接微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澳大张宣军、黄冠豪团队/南科大吴长锋团队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严兵等:ESG绿色溢出、供应链传导与企业绿色创新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1-26 20:00

正文



文章标题:

ESG绿色溢出、供应链传导与企业绿色创新

作者及单位:

严兵,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程敏、王乃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严兵、程敏、王乃合,2024:《ESG绿色溢出、供应链传导与企业绿色创新》,《经济研究》第7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ESG评价标准的兴起促使企业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融入供应链管理,以增强竞争优势、稳固供应链基础,提升稳健性和韧性。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框架进一步推动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特别是在环境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意味着风险的传播可能迅速放大,因此企业越来越注重提升供应链的ESG管理能力,通过绿色采购和供应商培训降低潜在风险。
尽管中国推动了绿色供应链建设,但这一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增长,促使供应链下游对上游企业提出更高环保标准,形成推动整个行业绿色转型的积极反馈循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的ESG表现能够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传导,进而对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全面理解这一复杂的动态关系,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讨客户企业的ESG优势如何通过供应链传导影响其供应商的绿色创新。本文将ESG实践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帮助理解企业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的ESG表现来推动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并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实践路径。
//
主要内容和结论


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研究发现,下游客户的ESG表现提升可以激励中游企业更积极地采取绿色创新措施。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强化中游企业绿色意识与认知、增加商业信贷供给以及共享绿色生产知识等渠道实现。通过区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特征发现,当企业更加依赖大客户,并且双方的股权性质一致时,双方更容易在ESG和绿色目标上达成共识,从而更容易推动绿色创新。并且,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机会导向”的战略,加快推进绿色创新。然而,本文也指出了绿色溢出效应的非对称性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抵消作用。当下游客户同时扮演上游供应商的角色时,会因“供需协调成本”和“供需关系平衡”问题,对其利用ESG优势促进中游企业绿色创新产生阻碍。总体来讲,本文发现,下游客户的ESG优势可以通过促进中游企业的绿色创新,帮助其实现碳减排和提高碳绩效。本文从而较为全面地评估了绿色创新的实际效果。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如下:(1)从供应链视角拓展了有关ESG的研究范围,识别了ESG在供应链中的绿色传导效应,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更为全面的ESG分析框架。(2)揭示了ESG绿色溢出效应的非对称性,即下游客户的ESG优势能够对中游企业产生积极影响,而上游供应商的ESG表现对中游企业的影响却受到限制,并指出了供应链中客户企业同时作为供应商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如供需协调成本和供需关系平衡问题。(3)较为创新性地论证了客户ESG优势推动绿色创新的积极效应,深化了ESG赋能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本文发现,下游客户的ESG优势可以通过促进中游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进而对企业的碳减排和碳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提供了衡量绿色创新实际效果的新视角。通过供应链的协同作用,各个节点企业可以交互合作,从而在微观层面助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家自主贡献(NDCs)目标的实现。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培育供应链ESG生态系统,以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将ESG目标纳入公司年度规划和供应链绩效考核体系中,建立完善的ESG评估和报告机制,定期监测和评估供应链的ESG绩效,编制并发布年度ESG报告,将结果公开透明地呈现给利益相关者。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设立联合研发基金,支持绿色技术和创新项目;开展供应链绿色管理培训,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优化利益相关方管理,以供应链协作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大型客户与小型和中型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促进双方在ESG目标上的一致性。此外,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效率。同时,鼓励企业投资于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尤其是在绿色技术和ESG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政策制定者还应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供应链中的ESG问题。
第三,构建中国特色ESG治理范式,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市场机制。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并提供针对民营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政府和大型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其ESG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由于资源和技术不足导致的ESG溢出效应不对称问题。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成立绿色供应链联盟,推动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在ESG方面的合作与共赢。同时,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展示中国特色ESG实践,积极参与国际ESG治理论坛和合作项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