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双十一大家是不是都特别焦虑(见去年
双十一
)?
不买东西吧,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文章各种推送,让人觉得不买就错过了好几个亿;买东西吧,感觉里面套路特别多:要领店铺券,要付预付,要跟进尾款,然后整点抢券、满300减40、满200减25,各种拼凑。
甘小漫在周围做了一点调查:
购物狂人蛮小妖非常的耿直:我这种智商不配在双十一买东西!
学霸雨大咖翻白眼表示不屑:早就不跟双十一死磕了,我劝你这种数学不好的童鞋也不要去算了!
飒姐一脸惊诧:又双十一了吗?我要出去玩,没空买东西了!
从疫情开始就不停断舍离的美文:现在只想扔东西,不想买东西!我们家的炒菜铲子把儿断了,我都不想买,总觉得哪里还塞着一个,到现在也没找到,今天不想炒菜,叫上慧子咱们仨出去吃饭吧。
甘小漫一听要出去吃,立马换了衣服从抽屉超起一把家里富裕的炒菜铲子,冲出家门直奔餐厅。
其实这几年甘小漫周围的朋友们大多已经不会在双十一活动中做什么挣扎了,为什么呢?
1.
每月都有类似活动,与双十一相比,套路规则复杂程度还没那么高,平时买快递和售后还更加有时效和保障。
2.
任何有牌子,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家电、电子设备,或者家具及生活用品,都有一个成本,价格是不会差别太大。大型促销降价的理论基础就是:过时的产品降价,或者清理积压库存,或者成套购买,搭配购买,撮堆儿才能便宜。如果不斟酌清楚,就会买了一些需要的搭配一些不需要的,最终还是浪费的钱财。
清理库存
3.
过去双十一前有商家先涨价再打折,这种操作多了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平台监管也开始严格。治理整顿下,商家的折扣就只能是星星点水,意思一下,与平时的常规促销相比,根本就没什么太多优惠,那么还不如需要时候再买,省的自己囤积。
4.
持续时间长,恨不得十月底就开始预热;十一月初开始第一轮,然后就正式开始活动,先付预付款,非要到
11
号
0
点付尾款,让大家点灯熬油的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5.
很多商家开始退出双十一,有统计显示,双十一并没有给商家带来更多的总销售额,而是把第
4
季度的销量在十月完成,后两个月经营往往很惨淡。还有一些店铺,压根就不参加活动,但是因为这些店铺靠谱,货品有保障,所以参不参加该买的还是会买,这种店铺因为双十一带来的额外销售也是非常有限。
看来双十一其实真的没什么意思,那么如果参与就直接当成一个娱乐项目算了。但是娱乐项目那么多,非要参加这种考验智商,不买后悔,买了更后悔的活动吗?坚决不!
甘小漫这边已经到了跟美文和慧子吃饭的餐厅,餐厅比较火(并不少是双十一),甘小漫到得早,准备先占个位子。
服务员看到拿着炒菜铲子的小漫有点疑惑:餐厅没说找大厨呀?甘小漫晃了一下炒菜铲子,赶紧解释,我来吃饭的。服务员内心又是一番挣扎:菜量是不小,但是盘子也没大到用铲子成菜的地步。
幸好很快看到美文,赶紧把铲子给她:
“
怕你双十一下手买,给你带的。
”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如果喜欢看系列剧,敬请长按关注哦
你可能喜欢的:
双十一,不仅剁手,还要烧脑
今天,一般的人剁手,二班的剁肉!
怎么听 孩子才会说
关于先吃好葡萄还是先吃坏葡萄的讨论
一个理性消费者的不理性医美再体验
提高智商去医院
报复性消费准备好了吗?
甘小漫,生于70前,心在10后,经常未雨绸缪,热爱咖啡甜品,脑健手残,擅长烧脑
雨大咖,90前高智商纯天然文青,上知经济哲学,下知英文拉丁,理性消费者,手工劳作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