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老照片里的上海记忆,相约1986 ·  昨天  
学习强国  ·  永恒的坐标 ·  4 天前  
学习强国  ·  永恒的坐标 ·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 ... ·  5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雄狮落幕:起底统治叙利亚的阿萨德家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他出身于中国近代最辉煌的家族,一边写八股文,一边造原子弹,学贯中西文武双全,今天被所有人遗忘了!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13 21:00

正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罕见史事

本文From: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為表彰為兩彈壹星,

做出巨大貢獻的23位傑出科學家,

在頒獎大會上,錢學森說:

首先要感恩和懷念三位先賢前輩,

壹位是:翁文灝,

中國早期最著名的地質專家;

壹位是:吳大猷,

聞名世界的中國物理學之父。

而第三位的名字,

很多人都不知道,

甚至聽都沒有聽過。

但如果妳知道了他的故事,

妳壹定會震驚不已……


他所出身的家族輝煌到令妳難以想象,

他學貫中西,能文能武,

壹邊寫八股文,壹邊造原子彈,

是中國近代,天賦最高的學者;

他非職業軍人,

卻擔任“國防部長”這壹重要職務十余年,

被人尊稱為中國的兵工之父。


他,就是俞大維

俞大維

1897年,俞大維出生於湖南長沙,

俞氏家族歷史悠久,人才輩出,

當之無愧是中國近代史上,

最輝煌最有影響力的家族,

究竟有多輝煌呢?


曾祖父曾國藩是清朝重臣,

建造了中國第壹艘輪船,

印刷翻譯了第壹批西方書籍,

安排了第壹批赴美留學生,

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国藩

祖父俞文葆,清代舉人;

父親俞明頤曾任中國最大出版機構,

商務印書館的董事;

母親曾廣珊是曾國藩的孫女;

他的弟弟妹妹也不壹般,

妹妹俞大彩是知名學者,

妹妹的丈夫則是教育界的元老傅斯年,

弟弟俞大綱是中國戲曲專家;

另壹個弟弟俞大紱是,

植物病理學和微生物學家,

曾任北京農業大學校長;


表姐曾憲植的丈夫,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葉劍英;

表哥陳寅恪,

是享譽世界的學界巨擘,

他與陳寅恪兩代姻親,

三代世交,七年同學。

陈寅恪

而他家族的後輩也不簡單,

堂哥兒子俞啟威,

曾任天津市第壹任市長兼市委書記,

與江青有過壹段短暫的婚姻;

堂哥孫子俞正聲,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而他的兒子,後來成為了,

中華民國蔣經國總統的女婿……

在這樣壹個顯赫的家族裏,

他非但沒有變成紈絝子弟,

反而自幼嗜好讀書,如同海綿壹般,

源源不斷地吸收知識,

父母還特地為他請了英語老師,

所以他打小就會壹口流利的英文。


母親經常對他說壹句話:

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這句話母親說來倍覺平易深遠,

他也因而終身奉行不輟。

母親曾廣珊

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16歲進上海復旦中學,

18歲入復旦預科,

19歲便以第壹名的成績,

考上南洋公學(即交通大學)電機科。

後因肺病休學,在家養病期間,

他又自學了微積分。

兩年後,他考入聖約翰大學。

1918年,他跟著表哥陳寅恪,

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哲學。


當時很多人還不知哲學為何物,

那時哈佛的哲學處於黃金時期,

在學界的地位非常高,

可這門深奧的學科對他來說,

卻完全是小菜壹碟。

僅僅三年時間,他就取得哈佛博士學位,

三年壹共十二門課,他統統都拿的A,

這在哈佛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

國學大師吳宓曾這樣評價:

哈佛中國學生,讀書最多者,

當推陳君寅恪及其表弟俞君大維。

哈佛

在獲得哈佛博士學位的同時,

他還拿到了“希爾頓旅行獎學金”,

那時他用這筆獎學金,

又跑到德國柏林大學繼續深造,

學習哲學,數學,梵文,物理……

閑暇時,他還會跑去聽聽,

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


1925年,他寫了壹篇論文,

題為“數學邏輯問題之探討”,

刊登在愛因斯坦主編的,

德國數學雜誌《數學現況》上,

成為了在這本著名刊物上,

發表論文的第壹個中國人。

幾年後,又有壹個中國小夥,

在這本雜誌上發表了論文,

他的名字叫作華羅庚。

華羅庚

他不僅是壹個天才更是壹個通才,

既通文,又通理,

哲學、歷史、數學、物理,無所不能,

他還研究過音樂,學制樂譜。

教育家羅家倫對他十分佩服,

甚至用“天才橫溢,觸手成春”來形容他。


如果他壹直在學術界發展,

那麽獲得諾貝爾獎也未可知,

但是祖國的命運,

卻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當時蔣介石壹統天下,

日本正磨刀霍霍對準中國,

新生的政權急於發展壯大,

尋求軍事現代化保家衛國。


1929年,在海外取得第二個博士學位後,

這個熱血的愛國青年,

毅然拒絕了德國、美國,

給予的優渥待遇,

提起行李就回到祖國,

跑到軍政部當了壹名參事,

並開始學習軍事,

包括兵器制造、戰役分析和彈道學,

為報效國家,這個昔日的文弱書生,

壹門心思鉆進了槍炮的世界中。


1933年,他擔任,

國府時代軍政部兵工署署長,

掌管起整個中國的武器制造。

那時中國政府家底薄,

軍工事業水平非常低。

部隊裝備可以說是百家湊的,

什麽國家的武器都有,什麽型號的都有,

更艱難的是,日本咄咄逼人,

他深感中日大戰,壹觸即發,

因此,提高武器裝備迫在眉睫。

俞大維1933年在南京建立的兵工署彈道研究所

他從德國、瑞典及捷克等國,

購買武器,彈藥、槍炮材料,

引進有關科技,大力整頓,

各大兵工廠生產方法,革除陋習。

 

他深知工業發展,

要在科技研究發展方向紮根,

於是他成立了許多研究發展機構,

並高薪聘請,

德國彈道學權威克朗茲博士,

來華教導並協助工作,

同時在國內延攬理化方面專才。

 1937年中日大戰如他所料爆發,

但因為他,抗日戰爭期間,

前線武器、彈藥的供應從未間斷過,

他以壹己之力,

保證了抗日戰爭中國軍隊的武器。


實際上他不只是彈道專家,

他將啥都能幹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除了分管兵器制造,

他還當過“交通部長”,

不僅修復了浙贛鐵路,

還修建了內地到青海的公路,

改善了郵政系統。


更難能可貴的是,

作為高官的他,清廉無比。

那是壹個國民黨政府,

軍政要員貪腐成風的年代。

壹次他去歐洲采購75型山炮,

他親自到工廠所在地瑞典去洽談。

當時國民黨政府每年,

都向該廠購買12門這種山炮,

廠方也照例為他準備了12門,

並告訴他將有壹筆不菲的回扣。

當他知道這筆回扣,正好可以,

購買3臺同樣規格的山炮以後,

他平靜地說:

“希望妳們趕工,15門山炮壹齊交貨。”

這話讓工廠的上層人士大吃壹驚,

他們只知道他諳熟軍械,

精通外語,舉止儒雅,

卻不知國民黨政府中尚有如此廉潔之官員,

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

他們希望交下這個朋友,

但又不敢貿然送禮,

最後工廠向政府報告此事,並提出申請,

由瑞典政府贈他壹枚勛章。

回國後,他卻對此事緘口不提,

直到四十多年後人們才有所知曉。


美國作家芭芭拉·塔克曼,

在她的《史迪威》傳中,

對國民黨政府諸多要員頗有微詞,

但卻多次以各種例子,

來稱贊他的廉潔公正和知識廣博。

二戰時期美國駐重慶記者,

西沃道克·懷特在其著作《霹靂中國》中

多次批評國民黨政府官員腐敗,

卻極力推崇俞大維的清正廉潔。

他主持兵工廠業務,

長達十四年之久,

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兵工之父”。


他在任期間,培育了大批,

兵器與彈道方面的專家:

例如任新民、屠守鍔、姚桐斌、

孫家棟,黃緯祿,徐蘭如……


1945年,他又極富先見之明地,

邀請中國物理之父吳大猷,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以及著名化學家曾昭掄壹起,

商討制造中國自己的原子彈。

並且最終決定聘請這三人,

帶著五名學生赴美學習。

而這5名學生分別是:

李政道、朱光亞、唐敖慶、

王瑞駪、孫本旺。


後來,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獎;

朱光亞成為了兩彈壹星元勛之壹,

是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

唐敖慶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怪不得連錢學森會感恩感嘆:

俞大維是我國近代,

國防科技發展史上第壹位大力開拓,

耕耘、播種,灌溉、施肥的始祖園丁。

抗戰勝利後,當時兵工署尚未回遷,

他正在重慶侍奉母病,

聯軍要求蔣介石速派,

深曉軍械的俞大維到上海,

視察並接收日寇壹座重要的軍械庫。

這件事使他陷入兩難境地,

接受任務,則擔心母病;

婉拒調派,則有負公務。

於是他仿照李密也寫了,

壹份“陳情表”給蔣介石,

稱自己“報國之日長,報母之日短”,

請求蔣介石另派他人,

沒想到蔣介石,

不但沒有怪其“抗旨”,相反還派專機,

並配備了醫護人員將他們母子接到上海,

從而使他得以忠孝兩全。


這件事使他對蔣介石的恩德磨齒難忘,

以至在蔣介石撤離大六時,

有感恩心的他義無反顧地隨行前往。

臨走時,

周恩來曾通過他的近親極力挽留他,

但他表示:

對於蔣家王朝的前途我很清楚,

但若不報蔣介石的知遇之恩,

便是“不近人情之事”,

而“不近人情之事”,

我是發誓終生不做的。

1950年,

蔣介石任命他為“國防部長”。

但他因耳病未就職,

1954年,

蔣介石再度任命他為“國防部長”。

他既不是黃埔出身又非職業軍人,

甚至終生未參加國民黨,

更不是蔣介石親信、嫡系,

但蔣介石卻三番五次地任命他,

擔任“國防部長”這樣的要職,

壹幹就是十年,並且口碑甚好,

這不僅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即使後來也沒有這樣的事例。


他晚年曾對人說,他的辦公室,

與蔣介石的辦公室有壹道暗門相通,

可以隨時見面,但是他們兩人,

誰也沒有用過這扇門,

可見他們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

大概除了對他外,

蔣介石對任何下屬也沒有如此信任過,

所以他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

要報“知遇之恩”,“士為知己所用”。

蔣介石去世以後,每逢忌日或冥辰,

他必去慈湖陵園叩首謁陵,風雨無阻,

晚年的他行走不便,以輪椅代步,

依然每年兩次謁陵叩首,

常常感動得在場的謁陵群眾也隨之跪下。

離開大陸的他是不幸的,

他飄流到孤島上,

鄉愁日日夜夜折磨著他,

離開大陸的他又是幸運的,

因為他躲過了那壹場不可逃過的劫難,

而他那些留在海對岸的親人,

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他們遭受了非人折磨,

那是如同滅門壹般的災難。


妹妹俞大姻,

這位北大受人愛戴的西語系教授,

被逼下跪,被人當眾剝除上衣,

用皮帶死命抽打,最終悲憤難抑,

在夜裏孤獨地仰藥自盡。


他崇拜的表哥陳寅格,

這位堪稱中國國寶的學者,

被紅衛兵沒日沒夜地審問,

被羞辱為“比狗屎還要臭”

最終在痛苦中含淚離世……

失去親人的痛苦是無法想象的

盡管如此,遠在臺灣的他,

卻仍然始終堅持,主張壹個中國。

他曾對人說:

希望兩岸和平,不要再起幹戈。

凡是打過仗的人,

都不願意看到戰火重燃,

因為戰爭只能帶來災難,

對誰都沒有好處。


李登輝執政後,他贈李登輝,

“老子校釋”、“墨子閑話”,

以及“齊民要術”三本書,

並提供“執中治國”建言。

可李登輝聽不進他的話,

對他實施冷暴力。

李登輝要讓臺灣民眾,

追求臺獨,而不是安定,

還大言不慚地稱釣魚島為日本領土,

並且親自參拜靖國神社。

這讓渴望祖國統壹的他十分煎熬,

曾有壹位記者采訪他,

問他關於李登輝執政的事情,

他立刻激動地回答:“李登輝,

是復旦大學的校長嗎?

他已死掉了。”

復旦大學曾有壹名校長也叫李登輝,

他故意這樣回答。


記者又提醒他是臺灣的李登輝,

他更加激動了,

用右拳連連打記者的左胸,

顫抖著聲音,壹遍又壹遍地說:

“李登輝死掉了,死掉了!”

記者這才發現,

老人的眼裏已經有了淚光……

1977年,他身體大不如前,立下遺囑,

其中第壹段是:

余追隨故總統蔣公四十七年,

曾任兵工署長、交通部長、國防部長。

賴蔣公專純信任,得達成艱巨任務,

知遇之感,永誌難忘。

最後壹段是:

余去世以後,遺體火化,

不舉行任何吊祭或紀念儀式,

亦不得收受親友轉贈,

骨灰由長子揚和駕機撒於金門海面,

先飛過故總統蔣公之陵寢

及故副總統統陳公之墓園,

以致余最後之敬禮。

 

俞蔣之情整整延續了壹個甲子,

但他始終未加入國民黨,

也未未對任何人談及個中緣由。

他退休後,曾有壹位臺灣要員去拜訪他,

要介紹他加入國民黨,

他平靜地從容回答:

“人都老了,何必再學吹鼓呢!”

九秩華誕,郝柏村、宋長治恭献“不層不求”匾

1993年7月8日,

帶著對祖國大陸無盡的思念,

他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享年96歲。


當他遺體火化,竟然出現,

數十枚彩色舍利花和壹枚彈片。

根據遺囑,他的骨灰,

由兒子駕駛飛機灑在了金門海峽,

這是那個年代能最近,

看到祖國大陸的地方。


而另壹小部分骨灰,

通過後輩的輾轉努力,

於2015年,被安葬於,

中國內陸最大的民營抗戰博物館

建川博物館聚落內,

至此,他才魂歸大陸,永存安仁。

他為中國抗戰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為中國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因歷史而淪為了“國民黨余孽”;

他又在臺灣為祖國統壹,

嘔心瀝血奮鬥了20年,

最後的成果,

卻被他厭惡的“臺獨”勢力獨吞,

徹底消失在祖國的歷史記憶中!


他在90歲時曾說過:

“人生如戲”,我是這句話的信徒,

劇本冥冥之中早已經編好了,

故事的發展由不得妳作主,

操縱在編劇者的手上,

譬如我這個念哲學、數學的人,

為什麽會終身身獻身戎馬呢,

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然而偶爾回顧往日,

總算還能自豪的說壹句,

我演得並不差!

史事挖掘机


长按下面二维码2识别就能关注本平台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是的,

清正廉潔、身先士卒,

愛國愛家、忠孝仁義,

半生戎馬,半生書生,

他壹生的命運,

都與他深愛的祖國緊密相連。

今天海峽兩岸,

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

致力於祖國的統壹大業,

看到兩岸堅冰逐漸消融,

看到兩岸交往日趨頻繁,

他壹定會很欣慰!很欣慰!

今天,正是俞先生的忌辰,

他,不該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