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关于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引发的关注,以及中国各主要城市在科创环境方面的发展。文章指出,DeepSeek的诞生引发了人们对杭州科创环境的关注,并引发了对各地城市科创能力的讨论和反思。各地城市主官的表态表明了他们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文章认为,每座城市都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氛围和留住人才资金,但也需要结合各自特色寻找突破口。同时,文章提醒,人工智能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重科技力量,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关注其他产业领域的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关注度及其对中国城市科创环境的讨论
DeepSeek一经发布便受到广泛关注,引发对中国各主要城市科创环境的讨论,尤其是杭州的科创优势。
关键观点2: 各地城市主官对DeepSeek的讨论和表态
各地城市主官的表态显示了他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也引发了关于为何主要城市未能诞生类似DeepSeek这样的科技新贵的讨论。
关键观点3: 杭州及其他城市的科创环境和努力
杭州的营商环境、创新氛围和人才资金等优势被认为是科创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各地城市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重点领域下功夫,寻找突破口。
关键观点4: 人工智能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重科技力量
虽然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热门科技产品,但各地城市在关注人工智能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他产业领域的发展,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及新能源汽车等。
关键观点5: 城市需要全方位科技创新和健康市场环境
中国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科技创新和健康的市场环境,这意味着每座城市都需要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氛围,并留住人才和资金。
正文
光明网评论员:
近几日,关于DeepSeek的讨论,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视角转向了科创环境视角。中国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这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一经问世便引发关注,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有讨论度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因此,当江苏官方媒体连续刊文讨论DeepSeek及“杭州六小龙”,南京地方主官表态“这一现象在杭州集中涌现绝非偶然”,也就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波对中国各主要城市为何没能诞生“科技新贵”的讨论和观察。
目前,人们已经形成一种惯性认知,即为人们所熟知的科技型企业,多布局于北上杭深。人们会觉得这些城市出现一家新的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集聚效应也会在新的城市发生,合肥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能够例证这一点。引发此轮讨论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人工智能是当下最为火热的科技产品,同时也是拥有海量消费者端用户群体的科技产品。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各主要城市确实都希望本土企业中能够出现类似公司,这不仅代表先进生产力,更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更加在意它在何地诞生。
对于DeepSeek诞生于杭州,网络上已经有了很多精辟的总结:营商环境、创新氛围、雄厚资金、人才济济……正是因为杭州这座城市的上述这些优点,才能诞生大量的“科技新贵”。因此各个城市都需要有所反思,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重点领域下功夫,从各自特色寻找突破口,以期在未来能够培育出同样量级的科创企业。
各地城市主官借此机会表态值得点赞,彰显城市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中国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科技创新,需要更健康的市场环境。这其实意味着,让营商环境变得更好、创新氛围更加融洽、努力留住更多人才和资金,是每座城市都为之努力的事情。应该看到的是,DeepSeek成功了,但杭州的优势并非近期才形成,而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结果。
人工智能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其只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其中一重科技力量。比如合肥所关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全国一枝独秀;贵阳则借助地理优势走大数据产业赛道;而北京则聚集了超300家商业航天企业,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不仅关联着营商环境、创新氛围,还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产业同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这也再度表明,杭州的城市发展和营商环境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想要让城市整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要做的则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