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投资
热爱金融,崇尚巴菲特,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 提供最朴实、生动的价值投资动态!路遥知马力,敬请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春晖投行在线  ·  郝景芳拆解《哪吒2》如何讲故事 ... ·  昨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专家访谈汇总:DeepSeek最大受益者是“云”? ·  2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国家下决心出重手,千万别跟时代对着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投资

华尔街吞噬百年波音: 生命为股价让路 , 员工哀叹“737太老了”

价值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22-03-29 12:33

正文

本文来源 时代财经 作者 何铭亮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1916年 威廉 · 波音与合伙人创办了波音公司 从此掀开了民航界的百年传奇 但在近20年里 推出过多款引领时代的客机 创立过 家一样 工程师氛围的波音 几经巨变
这20年里 波音有着两幅面孔 一面是华尔街喜欢的 漂亮的净利润率 高分红 总体上直线飙升的股价 一面是内部工程师所不满的 安全让位于效率 家的氛围没有了 不再锐意推出新机型 ……
从追求更高质量的工程师文化 切换到注重利润与成本的华尔街风格 波音收获多年回报的同时 也酿就了2018年狮航 2019年埃航的两起空难
自那之后 波音陷入了痛苦的业绩挣扎 创下40年来最低年交付记录 连续24个月亏损 退货赔偿不断 ……
如果要为波音眼下这一切找到一个源头 划下一条分界线 那无疑将划在1997年 那时的波音刚换上新掌舵人 收购下多年的竞争对手 一切似乎都有了新的开始
更少的成本 更多的订单
空旷的建筑棚内 一群工程师 维修工作人员围在一起 二楼挂着 波音777 排名第一的飞机 的横幅
波音777飞机部门总经理艾伦 · 穆拉利从某个角落走了出来 边走边笑着跟人群打招呼 不时还摸摸一位员工的帽子 毫不拘束地从人群的外围走到中心 为了方便说话 他站上高台 开始发言总结 台下的员工不时露出笑意 不时自发鼓掌
来源 纪录片 一落千丈
这是波音纪录片 一落千丈 里的一个画面 也是波音工程师文化的一个缩影
自1967年创立波音公司以来 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 工程师们笼罩在技术研发的狂热氛围下 推出了一架架引领时代的飞机
上世纪50年代 波音推出世界上第一架成功的商用喷气式飞机波音707 上世纪60年代 当全球只有窄体客机时 波音倾尽全力打造了首架747宽体客机 有人将之比喻成又一次登月计划 是它让人类第一次可以负担国际旅行 上世纪90年代 波音再度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双引擎宽体客机777 同样获得巨大成功 当时的波音777-200ER还从西雅图波音机场向东飞至吉隆玻 打破了客机大圈 不着陆距离 的记录 ……
财富 专栏作家杰里 · 乌西姆称 波音是 一个以制造令人惊叹的飞行器为己任的工程师协会 …… 它将设计和质量置于一切之上
但这一切 在1997年后迎来转折
1997年 波音正式收购曾经的美国三大飞行器制造巨头之一麦道 后者擅长军机业务 但在民用客机市场却多年不敌波音 最终无力维系 只能被波音兼并
但在某种程度上 麦道并没有 死去 收购成功后 波音拥有一个18人的高管团队 7位来自麦道 1位来自波音 其余均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
这样的高管比例 给波音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一位跟踪波音十几年的美国航空业分析师称 波音过去崇尚的质量优先 强调沟通的企业文化被遗弃了 相反 麦道 利润至上 的价值观被带到波音 并在波音生根发芽 最终成为主流
改变早有征兆
1996年 新上任的波音CEO费尔 · 康迪特直接公开称 波音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制造一些领先于同行业的新型飞机 如今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努力创造一个以稳定股价为基础的发展环境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康迪特此前曾是波音757机型的总工程师 却强烈反对波音将商务客机定为核心产业 他致力推动波音经营多元化
同年 波音内部开始推行共享价值计划 Sharevalue Trust Program 据内部员工回忆 该计划目的是让所有人合作以增加股票价值 这让波音内部从上到下都开始讨论股价 就连技术会议都在围绕股价展开
2003年 康迪特卸任 曾任麦道CEO的哈里 · 斯通塞弗继任 成为波音新一代CEO 他延续了康迪特注重股价 注重利润的做法 过往的上司曾这样评价哈里 他对研发不感兴趣 他只喜欢在年度报告里 告诉大家这次公司又赚了多少钱
这种转向 无疑非常受华尔街欢迎
从市值变化来看 1997年初波音股价仅为77.08美元 到了2019年 波音股价触及历史最高点443.49美元 涨幅高达475%
除此之外 波音近年来常花费巨额资金用于回购及分红
美国航空航天研究机构Aeroanalysis分析师Dhierin Bechai发表报告称 经统计发现 波音用于股票回购的资金量非常庞大 2014年-2019年这5年间 为了回购和股息 波音共支出599.94亿美元 与该段时间内公司产生的550亿美元现金流规模相当
一般来说 公司回购意味着管理层认可当前股价的投资价值 能提振投资者信心 分红则对股东更有利 持有股票越多收益就越多
华尔街开心了 工程师们却难以适应这种氛围
一落千丈 曾为波音效力21年的工程师Rick Ludtke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们 管理层 把公司当成了在造洗衣机 洗碗机的地方 所有的飞机制造必须降低成本 波音希望每个人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另一位波音质量经理称 以前我们提出哪里有问题 他们会说 我们一起解决它 但现在 吞并麦道后 再提出问题 他们就开始攻击发现问题的人 然后忘掉 ignore 这个问题
负责内部质控的一位经理称 现在的每一个制造环节都配有一个质量经理 但以前 我们有15个 还有内部人士称 任何在南卡罗来纳州工厂报告问题的人 要么被解雇 要么放任不管 要么继续生产
华尔街重视利润与成本 讲求效率 工程师重视设计与质量 讲求安全 两种风格几乎截然不同 推行新风格的管理层和习惯了工程师文化的一线员工几乎摩擦不断
2001年 波音管理层决定将公司总部搬离西雅图 迁往芝加哥 当时就有说法称 这是为了让波音高管和西雅图的技术人员分离 这样前者就可以远离工程师们的反对 做出财务上的决定
更让工程师们失望的是 波音不再重视研发新机型
数据显示 2013-2018年的6年时间里 波音用于商业飞机的研发投入累计为141亿美元 只有股票回购规模的三成 平均每年支出仅约23.6亿美元 连年少于股息分红
实际上 在合并麦道的20多年里 波音真正推出的全新飞机 只有波音787一款 2011年全球第一架波音787正式向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交付
早在2011年9月 波音民用飞机集团产品和服务市场副总裁兰迪 · 廷塞思就公开对媒体称 未来十年 将不会有新机型出现 …… 我们预测737-MAX不仅将赶上我们的竞争对手 同时还会超过我们的竞争对手 这个判断几乎奠定了此后十年波音的发展方向 更少的成本 更多的订单 最关键的是 不再关心新机型的开发
波音工程师们失望透顶
前述工程师Rick Ludtke说 我们很失望 我们想要 制造 一架新飞机 我们真的觉得737已经太老了 我们在这款机型上几乎已经挖干了所有潜能
不再重视新机研发 安全与质量置于效率之下 这些隐隐约约的担忧最终催生出一款 新机型 737-MAX —— 而正是这款飞机 把波音拖进了无限的梦魇之中
787-MAX悲剧
波音737系列迄今为止出过4代 1967年后相继问世的737-100 200 300 400 500是第一代及第二代 波音737-600 700 800 900属于第三代 737-MAX属于第四代
2011年初 波音时任CEO吉姆 · 麦克纳尼接到美国航空公司的电话 称正考虑放弃波音 转而与竞争对手空客签单
当时 空客推出了A320 NEO 这款飞机能使燃料效率提升15% 营运成本下降8% —— 由于当时国际石油价格长期处于90-100美元高位 各大航司对节能机型如饥似渴
美国航空公司一直是波音的独家大客户 如今连美航都要 背叛 转向 同时也意味着空客已经成长到足以威胁波音的地步 美国航空称 若波音想抢回订单 就要拿出能跑在空客前头的机型
波音急了 但多年不重视研发 短时间内根本拿不出新机型来抗衡 为了尽快夺回市场 波音临时停止了大概要耗时十年的新客机研发 直接升级了20世纪60年代就研发出来的畅销机型737 并承诺压缩在6年内交付
波音737-MAX就此问世 波音称 这款飞机几乎不用额外的飞行培训 原本适应新机需要的大量培训时长被 砍掉 这能给航空公司省下一大笔成本
隐患就此埋下
2018年10月 2019年3月 隶属新加坡狮航和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两架波音737-MAX飞机先后失事 346人遇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