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书先生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欢迎进入思考与阅读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商报  ·  龙抬头吹响集结号,健步跑等你火速来报名! ·  16 小时前  
华商报  ·  龙抬头吹响集结号,健步跑等你火速来报名! ·  1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书先生

这样养大的孩子,比穷养更悲哀

温书先生  · 公众号  ·  · 2019-02-11 20:25

正文

点击上方 「温书先生」 即可关注

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特别推送

文 / 羔小羊   图 / 花瓣网

来源:有书(ID:youshucc)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甄大甄朗读音频


前段时间,一条微博热搜看得人揪心:


妈妈催儿子上学,儿子不仅赖床不起,还嫌妈妈烦,用手推搡妈妈。


妈妈哭着报了警。


警察对孩子说:“她是你母亲,你不能对母亲动手。”


儿子回答:“是她先逼我动手的!”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妈妈的无助与绝望。


网友评论说:“真是养了个白眼狼。”“报警是对的,否则不知道将来会做出什么事来。”


诗经有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辛苦劳累不算什么。最悲哀的,莫过于我为你掏心掏肺,却把你养成狼心狗肺。


1


一家眼镜行里,妈妈正在给读高中的儿子配眼镜。


等待期间,儿子便埋着头专心玩手机。


妈妈付款之后,刚把回执单递给儿子,没想到儿子就突然暴怒,对她大打出手。


理由竟是妈妈挡住了他的手机,影响了他打游戏!


在医院,我遇见过一位60多岁的奶奶,推着婴儿车,等着给自己拍片。


问她怎么没有儿女陪她,又为何不把孩子放在家里。


她说,我跟儿子说我最近腹部疼得厉害,想去医院检查一下,没想到他竟然说我是装病,只为了偷懒,不想带孩子而已。我实在疼得没办法了,才推着孩子来看病。


老人越说越委屈,眼睛通红,忍不住抽泣起来。


而且在平时,即使她身体不舒服,小两口也不会动手做一顿饭,做一点家务。


正如老人说的,我还不如免费的保姆。


心酸至极。


古人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连羊羔和乌鸦都懂得的道理,许多孩子却不懂。面对父母,没有感恩与尊重,只有随意的索取与伤害。


真是让人痛心!


2


台湾亲子专家刘志雄有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7岁的儿子,一直在客厅吵闹,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还不停地拍他脑袋进行恶作剧。


刘志雄觉得孩子行为不妥,但一家人全都视若无睹。


最令人震惊的是,男孩突然大喊:“我要尿尿!”


顿时家中一片忙乱,几个大人全往厕所冲,抢着去拿便盆。


爷爷胜利了,用双手把便盆举起来,喊着:“好孙孙,快尿快尿!”


就这样,男孩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沙发上撒尿,还被夸尿得好。


他目瞪口呆。


可以想象,男孩平时在生活中,一定是有求必应。


俗话说: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一味骄纵孩子,凡事顺着孩子。


换来的,不是孩子的出息与感恩,而是无视父母,把他们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的恶果。


卢梭曾在《爱弥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而这种伤害一旦爆发,就会无底线地伤害父母。


与无底线的顺从孩子相反的是另一种极端的教育。


北大生王猛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


学校举办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穿短裤,父母却逼着他穿长裤。


他在学校被同桌霸凌,想换同桌,得到的却是辱骂和暴打:


“最卑贱的狗才需要公平。”


毕业后,他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他几乎有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父母看了心理报告,却指责他心胸狭隘,太脆弱。


事后母亲接受采访,说看了信没什么感觉,只觉得是以前管他还不够严,才会出问题。


不知道王猛听了,会不会感受到更深的绝望。


上个月,一名7岁的男孩偷偷用手机给游戏充值,20天花光父母的15万元积蓄。


父亲是民工,母亲摆地摊,得辛苦积攒多少年才有这些钱啊!


可他丝毫不愧疚,反而说:“他们都是坏人,我是跟他们学的。”


父母平时忙,从不与他沟通,对他也是非打即骂。男孩说:“他们对我就没什么感情。”


资深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于飞说:


父母对孩子简单粗暴的说教与打骂方式,会引起孩子内心的抵触,往往,长大后的‘不孝子’和‘白眼狼’就是这么来的。


溺爱讨好,是让孩子的地位凌驾于父母之上,苛责打骂,则是父母远远凌驾在孩子之上。


两种方式,都会造成亲子关系的极度扭曲,使孩子对父母越来越冷漠,甚至给父母带来难以承受的致命打击。


3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


就是以爱的名义进行强制性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事实上,无论是溺爱讨好,还是苛责打骂,都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之心。


养育专家HeyMom讲过一件事:


平时她总带孩子去一家面馆吃面,也常碰到另一对母子。


妈妈每次会点两碗牛肉面,然后把自己碗里的牛肉一块一块挑出来,放到孩子碗里。


有一天,妈妈依然挑了肉给孩子吃。


不料,孩子却忽然闹起脾气:


“今天牛肉怎么这么少?你是不是把牛肉藏起来了?”


妈妈解释刚刚已经把肉都给他了。


孩子却不信,开始闹脾气,用筷子在妈妈碗里翻来翻去,甚至掀翻了妈妈的面,赌气不吃了。


妈妈听到孩子不吃,非常惶恐,赶紧哄道:“宝宝你不吃怎么行?正长身体呢!”赶紧又给孩子点了一份牛肉。


HeyMom说:


我们用帮助来掩盖控制,让孩子不懂得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所以,我们的给予,成了应该;不给予,成了罪过。


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也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经济学人集团  ·  国家增信造就债市不平等
8 年前
经济学人集团  ·  国家增信造就债市不平等
8 年前
梅特涅的信徒  ·  读书会征询建议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