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前半生》很火,这个周末终于有时间可以抱着手机刷一刷了,连拉带拖快速把剧情过了一遍。
罗子君从一个不做家务、不接孩子、不会赚钱的全职太太,在贺函的帮助下,摇身一变混进了职场,而且还越混越好,当然撇开剧情需要,这种职场上飞速提升的人,虽然凤毛麟角,但确实存在。
今天回顾自己的周记,看到有一期关于“工作”专栏中,提到了三个职场能力的提升点,发现和罗子君在剧中的职场技能提升非常切合,便有了这篇改编周记的文章——《快速提升职场能力的三个锦囊》。
干中学,学中干
罗子君从一个完全没有职场经验的阔太太进入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工作,卖鞋好歹她还算见过,但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这些工作基本上是从零学起,而她是怎么做的呢?
看贺函给他列的书单、资料,然后苦读,接着遇到工作中的问题,实践和理论结合去学。
这种方式,进步速度飞快也绝不是偶然了。
或许是根深蒂固的“学生思维”作祟,我在进入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把看书学习当成一种最快的成长路径。
对于完全陌生的工作领域,总是希望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专业的书籍,便能摇身一变成为专家。
但是在工作几年之后发现,仅仅通过文字阅读,真的无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实践中去。
举个例子,最初对于公司治理这部分内容,局限于一些理论知识,谈起规定、法条念念有词,但真的付诸实践之后,发现每个企业有不同的问题,而这些理论知识也通常只是一些通用的大道理或者具有特殊性的指导手册。
之所以说企业管理太难了,正是因为每家企业的面临的管理问题都不相同,根本没办法做到一条管理圣经就可以放之四海皆准的。
既然光有大道理没有用,那就得实践。
看书是一方面,但必须将书里的东西嚼碎然后揉进工作中。
工作对于个人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薪水,而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增值的平台。
以前在学校看会计,总觉得不知所云,但工作之后再看就会发现以前的理解太过表面,真正在实践中才会理解那些文字的精髓。
这就是学中干,干中学的意义所在吧。
工作汇报,要懂得老板的喜好
工作里,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汇报。
如何能用最短的时间,向老板告知事件的核心点,这也是一个核心竞争力。
有个流传已久的典故,要在电梯里把事情给老板说清楚,这才是好的汇报。
但,对于不同的汇报对象,可能方式也要有些不同。比如我的副老大,思维比较严谨,很多东西都要求形成文字;而老大则更重视面对面交流,文字汇报只要精简就行。这就涉及领导的偏好问题。
德鲁克曾说管理者有听觉型和阅读型两种,针对自己的老板,有针对性的报告方式,可以更快达成沟通效果,节约老板的时间,提高效益。
如果老板是听觉型,而下属提交邮件或方案文档长篇大论,老板不一定会喜欢,他需要的是简明扼要的口头汇报。如果老板是阅读型的,如果下属说个不停,不如一篇结构清晰思维严谨的报告来得更靠谱。
所以,准备自己的汇报内容也要因人而异。
《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的汇报不算多,但是陈俊生向贺函的汇报则不少。
陈俊生尽管生性有些懦弱不够果断,但是对贺函的汇报,撇开家事,工作上的内容总是一针见血,直入主题,而且总是不忘记表忠心。当然,我们不应该怀疑他的忠心。
但是他艺术的表达方式,总是能让贺函露出满意的微笑,这就证明,老板对他的汇报足够满意。
要把每一次出差当做一次学习和整理
下周三要去湖南出差,时间为期三天。
因为这次主要内容是调研而非检查,所以相对来说可能行程没有那么紧张。但是行程不紧,不代表工作内容的减少。即使领导没有交办特别的任务安排,也要提前把相关单位的资料过一遍,并且准备好详细的调研提纲。
调研其实是一种更高阶的工作,检查只是看看已有的东西有没有问题,而调研则是通过访谈、观察,去发现已有的,但却被忽略的问题。
对于出差的机会,每次都很珍惜。
因为对于我个人来说,从第一年工作就一直待在总部的办公室,很少有机会去了解业务的第一线。
任正非提倡,要听得见炮火的声音,而我们每次出差就是去见识炮火的。
而罗子君在剧中,也有一次出差,而且是自主自愿的跑去现场,在那里,她才看到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市场调研,现场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炮火的声音虽然猛烈,但却足以让自己获得接触和理解核心业务的机会。
以上摘自《Kris周记》第5期,“工作”专栏
截至目前,周记群的小伙伴已经350+了。
之前说过,突破300就考虑涨价,后来说下周一再涨价,所以,这是最后的两天了,各位要申请的同学,请尽快。
还有,请务必在微信后台回复:周记,或点击下边标粗的文章。
看完文章之后再申请,类似“周记多少钱”的问题,恕不再回复。
完
周记订阅申请请点击下边文章
“我的隐私都被你们扒光了!”
我是Kris
有书共读签约作者、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
三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半年10个500强offer/2个月考博/1个月瘦了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