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ris在路上
Hi,我是Kris,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豆瓣过气伪红人,欢迎关注交流。 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2个月在职考取top财经院校会计学博士/半个月训练完成首个马拉松/1个月瘦了20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Kris在路上

罗子君:快速提升职场能力的三个锦囊

Kris在路上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22 23:09

正文

最近《我的前半生》很火,这个周末终于有时间可以抱着手机刷一刷了,连拉带拖快速把剧情过了一遍。

罗子君从一个不做家务、不接孩子、不会赚钱的全职太太,在贺函的帮助下,摇身一变混进了职场,而且还越混越好,当然撇开剧情需要,这种职场上飞速提升的人,虽然凤毛麟角,但确实存在。

今天回顾自己的周记,看到有一期关于“工作”专栏中,提到了三个职场能力的提升点,发现和罗子君在剧中的职场技能提升非常切合,便有了这篇改编周记的文章——《快速提升职场能力的三个锦囊》。


02

干中学,学中干

罗子君从一个完全没有职场经验的阔太太进入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工作,卖鞋好歹她还算见过,但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这些工作基本上是从零学起,而她是怎么做的呢?

看贺函给他列的书单、资料,然后苦读,接着遇到工作中的问题,实践和理论结合去学。

这种方式,进步速度飞快也绝不是偶然了。

或许是根深蒂固的“学生思维”作祟,我在进入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把看书学习当成一种最快的成长路径。

对于完全陌生的工作领域,总是希望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专业的书籍,便能摇身一变成为专家。

但是在工作几年之后发现,仅仅通过文字阅读,真的无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实践中去。

举个例子 ,最初对于 公司治理 这部分内容,局限于一些理论知识,谈起规定、法条念念有词,但真的付诸实践之后,发现每个企业有不同的问题,而这些理论知识也通常只是一些通用的大道理或者具有特殊性的指导手册。

之所以说企业管理太难了,正是因为每家企业的面临的管理问题都不相同,根本没办法做到一条管理圣经就可以放之四海皆准的。

既然光有大道理没有用,那就得实践。

看书是一方面,但必须将书里的东西 嚼碎然后揉进工作中

工作对于个人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薪水,而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增值的平台。

以前在学校看会计,总觉得不知所云,但工作之后再看就会发现以前的理解太过表面,真正在实践中才会理解那些文字的精髓。

这就是学中干,干中学的意义所在吧。



02

工作汇报,要懂得老板的喜好

工作里,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汇报。

如何能用最短的时间,向老板告知事件的核心点,这也是一个核心竞争力。

有个流传已久的典故,要在电梯里把事情给老板说清楚,这才是好的汇报。

但,对于不同的汇报对象,可能方式也要有些不同。比如我的副老大,思维比较严谨,很多东西都要求形成文字;而老大则更重视面对面交流,文字汇报只要精简就行。这就涉及领导的偏好问题。

德鲁克 曾说管理者有听觉型和阅读型两种,针对自己的老板,有针对性的报告方式,可以更快达成沟通效果,节约老板的时间,提高效益。

如果老板是听觉型,而下属提交邮件或方案文档长篇大论,老板不一定会喜欢,他需要的是简明扼要的口头汇报。如果老板是阅读型的,如果下属说个不停,不如一篇结构清晰思维严谨的报告来得更靠谱。

所以,准备自己的汇报内容也要因人而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