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好情绪,是治愈自己的良药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鸟类叫声像人说话,令人害怕” ... ·  5 天前  
央视新闻  ·  “我不是情绪不好,是抑郁了” ·  6 天前  
江南晚报  ·  刚刚,孙颖莎宣布退赛!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从人物到结构,三个叙事技巧助你讲好调查故事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2 15:29

正文

  

文 / 梁思然 Ivan Zhai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全球深度报道网”(id:gijn_cn



“独家新闻靠抢,故事还是要靠‘讲’。”在6月的美国调查记者与编辑协会(IRE,Investigative Reporters and Editors)年度大会上,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Julian Sher以“调查报道的叙事艺术”为题,从人物塑造、故事架构、情节安排等方面,分享了几点个人的报道写作经验与思路,并呼吁与会记者回归对叙事艺术的重 视与锤炼。





IRE年会现场。来源:Mediashift


Sher认为,即时新闻在现今的大行其道正在摧毁讲故事的艺术。对于需比即时新闻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资源的调查报道,只有最终把故事讲好,而非单纯地铺陈事实,才能让报道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不致让前期艰辛的调查功亏一篑


总体而言,他认为一篇调查性故事的叙事艺术可体现在以下三点:

  • 对人物“旅程”的铺排;

  • 构成旅程的四大元素;

  • 调查与写作并进。


在Sher的分享中,他首先提出好调查故事的四个重要基石:

  • 出挑的人物(Great Character);

  • 出彩的情节(Great Plot);

  • 出色的文笔(Great Writing);

  • 明确的问责(Great Accountability)。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物的选择与塑造。


在做调查报道的过程中,你会接触、结识与采访无数与事件相关的人物,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写入最终的故事。那么,怎样的人物更有被记录的价值?Sher提出以下角度供考虑:


(1)事件中的英雄人物;

(2)你所关心的人;

(3)你需要(通过该事件)去认识的人;

(4)作出了真实改变的人。


找到了合适的人物,接下来便是如何去架构与叙述人物的故事,Sher在此分享了三个贴士。



贴士一

故事都是关于人物的“旅程”。


在故事中,你的人物必须都走上或经历过某段“旅程”,你要去书写的是,在其中他们如何改变,有过何种挣扎,他们得到或失去了什么。需抓住人物在旅程中的“改变”,即使这一“改变”需要你去重新“创造”或只能从偏僻的角度去挖掘出来。


例如:


若故事是关于一个已死亡的人物,你要让他重新“活”过来;


若人物正心怀愤懑,那就去挖掘他曾经的快乐;


若人物遭受打击与挫败,去回顾他们曾有过的希望;


若人物犯了错误或作了恶,去寻找他们曾行的善。



贴士二

把握推动旅程的四个元素。


人物及其“旅程”大致确定,接下来就是捕捉具体情节来铺就这段旅程。Sher分享了四个元素(Four “C”)。


  • 人物(Character):主角是谁?他是英雄还是反派?

  • 语境(Context):有哪些必要的背景介绍?为什么应该关心这些背景?

  • 矛盾(Conflict):故事的核心就在于此。

  • 结论(Conclusion):故事可能怎样发展?



贴士三

边调查边写作。


Sher的经验是,不要等到所有的调查和研究都完成才开始写报道。记者既要是无畏的调查者,同时也要做善于讲故事的人。


调查过程必定要比写作时间长,就一个调查项目而言,一般来说前者或会占据90%的时间。在调查过程中开始撰写报道,通常有助于引导调查方向,发现调查甚至是整个故事中的漏洞。


对如何架构文章,Sher也分享了他的办法。在他看来,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脱离不了这几个部分:开头、背景、主旨、高潮、最后的转折及结局。几者的关系如下图——故事宜先抑后扬,情节多变,并且需重点把握高潮出现的位置或时机。


故事结构与抑扬手法在相应位置的运用构成一个“鲸”状的关系。高潮宜出现在故事后半段,接近“最后的转折”(final twist)。


Sher还认为,从故事开头到高潮之间,最好按时间顺序叙事,除非你真的很想挑战花哨的写法,如铺垫、回忆、倒叙等。


正如电影导演通过设计分镜来指导影像创作,Sher一个特别的个人习惯是使用便利贴写下情节描述与搭建故事结构。


Julian Sher在分享中用幻灯片展示了他如何利用便利贴设计故事情节。


以Sher分享的贴士为参照去阅读和分析故事,你会发现以往优秀的调查报道无不体现类似的故事框架。在注重调查性之外,讲好以“人”为焦点的故事,真实地书写“人”的矛盾、变化或“成长”,或才能真正决定一个故事能否脱颖而出、引起读者共鸣以及最大程度地推动改变。




原文作者Julian Sher是加拿大广播公司(Canad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调查纪录片节目The Fifth Estate的高级制片人。他曾为《多伦多星报》、《环球邮报》、《纽约时报》等媒体撰稿,并有制作电视纪录片的经验,报道涉及中东与欧洲等地的恐怖主 义、战争与人权问题。他已出版六部著作,探讨有组织犯罪、司法误判和人口贩卖等议题。通过其个人网站www.juliansher.com可了解更多信 息。






近期好文荐读:


能做这样一个选题,编辑就“不枉此生”了:

揭秘新京报“纪念香港回归20年”特刊幕后


《揭秘网红工厂》采写幕后:

记者变身“主播”,只想搞清普通人离网红有多远


势·道·术:新京报是如何迎接变革的?


投稿、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