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说过一句
IT
界的至理名言:人们总是高估未来
2
年将要发生的变化,同时低估未来
10
年将要发生的变化。
时间线上的权重扭曲,同样发生在历史研究当中。过去
2000
年,世界的变化常比我们想象的要小。而在过去的
100
年间,世界发生的变化可能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比如说,在
2016
版的
CFA
教材中,竟然专门辟出一章来讲解技术分析。这在
15
年前,我就没有想到。
大家都知道“道琼斯指数”。其实道琼斯是两个人,一个叫查尔斯·道,一个叫爱德华·琼斯。前面这个道(
Dow
),首创了道氏理论。他也是后世所有技术分析流派的开山祖师。
查尔斯·道生于
1851
年。对世界来说,
1850
年代是铁路和火车引领潮流的年代。对美国来说,
1850
年代是加州发现金矿,美国梦触手可及的年代。
科技进步总是势不可挡。
1838
年,莫尔斯电码刚刚问世。跨大西洋海底电缆便已在
1858
年铺设成功。
然而秩序的建立要晚得多。当年的美国媒体,完全没有自律,也不接受监管。谣言满天飞。流量变现之类的生意大行其道。对于此间种种怪相,马克吐温的许多作品都有详尽描写,如《镀金时代》、《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
道和琼斯是两位生活在纽约的年轻财经记者。他们立志要在这个领域里做一股“清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颠覆这个行业的生态系统。那么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数字。
查尔斯·道认为,在财经领域,信息的价值远高于报纸本身。所以对于财经媒体来说,买报的读者不是上帝,广告主才是上帝。因此财经媒体上的任何文字,都有可能是阴谋(今天我们叫它软文)。只有数字才是唯一客观的东西。
最初时,道琼斯通讯社的媒体产品叫做
Flimsies
,意思是“几页纸”。上面除了最基本的时事新闻使用到文字之外,其它基本上都是数字,主要是各个证券的价格信息。
现在人们可能认为,价格信息是非常廉价的东西。但在当时,股票指数这个概念还没有发明,交易所也不负责发布权威的证券价格。只有当你决定下场交易时,做市商才会提供一个双边报价。不仅买卖价差很大,而且各家的报价都不相同。至于按下
F5
看看
K
线,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纯正的基本面投资者也承认,历史价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照信息。比如说,许多基金、保险公司都会规定,过去
52
周涨幅超过一定程度的股票不得入库。所以了解股价走势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件事难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先不说
19
世纪了,就说
1987
年股灾吧。两位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德鲁肯米勒和保罗·都铎·琼斯都巧妙地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来德鲁肯米勒回忆说,他在股灾前跑到保罗·都铎·琼斯家里去,翻看琼斯收藏的各个股票长期历史走势图。然后他发现很多股票的走势跟
29
年很像,于是就及时清仓了。这里请注意
3
个关键词:家里、收藏、图(真的是一张张纸)。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投资者通过卫星来与交易所通讯,既贵又慢。一本
70
年代的《期权交易指南》中写道:“你只要打开电脑,然后去吃晚餐……你会惊喜地发现,所有数据都已经下载完毕了。以前要花一个晚上的事情,现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
在
1880
年代,
Flimsies
就是散户们唯一可得的数据库。它的意义,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交易所
+
彭博
+
路透
+
万得。
1889
年,
Flimsies
改了一个大气的名字,叫做《华尔街日报》。它现在是全球最重要的财经媒体之一。
也许是得益于他自己十几年的数据积累,查尔斯·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趋势”概念的人。他发现,无论是在一天之内,还是在
3
个月之内,或者是
5
分钟之内,大多数股票总是倾向于(而不必然)同涨同跌。
但凡有一定股票交易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只要大盘出现异动,无论你盯的是哪支股票,它都有很大概率受到同方向的力量推动。这种力量就是趋势。
趋势显然无法用基本面来解释。马克维兹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也不能解释。因为按照马克维兹的假设,股价走势只是随机漫步,而且市场组合应该是相关性尽量小的组合,它们没道理会如此强烈地相互呼应。
查尔斯·道想到,既然大多数股票都拥有共同的趋势基础,那为什么不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它呢?于是在
1896
年,著名的“道琼斯指数”诞生了。
与大众的普遍印象相反,查尔斯·道并不是一个投机者。他始终都是一个媒体人。他的理想与其它记者一样,都是寻找事实的真相。只不过他实现的手段比较独特:通过研究证券价格。
由于不存在央行的调节,
19
世纪欧美诸国的经济均受到信贷周期的强烈影响。每隔数年,就要经历一次剧烈的通胀
-
通缩循环。
世界上首个试图记录经济周期的政府机构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NBER
)。它成立于
1920
年。而在
NBER
问世前
30
多年,查尔斯·道就已经提出了他的周期划分方法:通过股票指数的趋势。
查尔斯·道把趋势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并且建议投资者集中精力关注每年波幅超过
20%
的大型趋势,而不要过多参与中、小趋势。这与巴菲特“一生只投
20
只股票”的建议堪称异曲同工。
除了通过波幅定义来过滤杂音,查尔斯·道还提出了交互验证原则。他挑选了
12
家工业企业,组成工业平均指数。然后又挑选了
11
家铁路运输企业,组成运输平均指数。他强调说,必须由工业指数和运输指数同时发出趋势信号,这个信号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交互验证原则进一步剔除了投机力量造成的波动。因为在基本面上,工业与运输是紧密关联的。这是典型的供应链研究法。其内在逻辑造就了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
PMI
指标。
后来随着美国股市的成长,工业指数和运输指数的成份股分别增加到
30
和
20
支。但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前者的名气远远盖过了后者。而且铁路与工业生产之间的互动效果也不再稳定。所以现在人们提起“道指”,通常就专指工业指数。
在《
1933
年证券法》问世之前,美国上市公司没有向散户披露财务数据的义务。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不发布年报。除非能够列席董事会,否则投资者连公司的总收入和净资产数据都无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