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点拾投资
这几年投资界最大的网红就是巴菲特,差不多每隔几天就有一篇巴菲特的各种访谈文章和其关于投资方法的讲解。里面的大量内容都是来自过去巴菲特股东信和演讲内容的串联。虽然巴菲特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但是没几年的光景,巴菲特突然成了投资行业第一网红。这几年出现的各种巴菲特访谈文章是最多的。甚至巴菲特的搭档芒格,过去几年国内许多人不怎么了解,最近几年也出现大量芒格的文章,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在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散户的机构化特征。大量的散户不再是每天杀进杀出,看看K线,学习学习技术分析,而是去像机构那样做基本面的研究。80年代入行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写过几本书,包括《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以及《学以致富》。这三本书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他的一些投资方法,里面其实大量的内容是给普通散户看的。包括教大家如何发现身边的公司。没有专业研究团队支持,也难以调研上市公司的散户应该怎么做投资。而这背后就是美国个人投资者出现机构化的特征。
中国这两年也有明显的趋势,个人投资者在经历了2015年市场大幅度波动后,开始相信基本面研究和投资,不再去打听消息。市面上那些技术分析类的书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是大量价值投资和基本面选股的书籍。
整个投资者年龄结构出现了年轻化特征,而教育背景也越来越高。中国第一代散户是50-60岁的中年人,他们许多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不高。这些人的基因不太适合做价值投资,更容易去相信小道消息。这批人可以说是市场上的“消费者”。而且由于中国后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大量年富力强的人在40-50岁就提前退休。
退休后的这批人,通常就是去证券营业部“上班”来打发时间。然而这几年,随着拥有更高学历背景的80、90后进入市场,整个投资者的教育背景和素质越来越高。
巴菲特最大的特点是长。和所有投资大师相比,巴菲特的年化回报率并不突出,但是没有人在时间周期上胜过巴菲特。这背后本身就代表着巴菲特对于投资的定义:以时间为最大杠杆,做收益长期稳定的投资。而巴菲特这几年成为网红,也说明国内投资者对于投资预期回报和投资周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过去大家希望获得一年几倍,甚至十倍的回报。整体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都很高,而且都认为自己比大家聪明。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问2000名个人投资者,是否能战胜市场,其中91%的人觉得自己能战胜市场。同样的,还有一个实验是问另外2000个人你一年的投资收益回报率是多少,结果大概是一年50%。我们发现过去,中国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非常高,而又过度自信,投资周期却又很短。
在经历了2015年的巨大波动后,贪婪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认识。更多的贪婪,过短的投资周期以及过高的预期收益率都成为了个人投资者的敌人。我们发现其实有一大批股票在2015年6月之后,到今天创了新高。这些股票共同的特征是弹性没有那么大,预期收益率没有那么快,但是能够长期稳定赚钱。慢即是快,逐渐被个人投资者接受。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大批来资本市场做投资理财的人。他们并不需要股市带来“暴富”,更多希望在投资工具依然缺失的今天,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被控制之后,通过股票市场能带来高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当然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虽然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无法逃避急功近利,贪婪永远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成为我们的敌人。
但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向价值靠拢。市场不断在回报拥有正确价值的企业,以及个人。过去几年,伟大的腾讯每年收益率都跑赢了大部分投资者,而腾讯拥有的是一张“透明的底牌”。做正确的事情,然后在正确的道理上坚持,逐步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耐心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价值投资的魅力就是时间,只有拉长到10年的投资周期,价值投资的魅力才能体现。如同好友徐杨写的,谁能耐得住寂寞,坚持信念,谁就能笑到最后。整个社会价值观整体在往好的方面走,一方面互联网在传播上加大了杠杆,还有一个原因是经历了3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逐渐从一个“穷人社会”开始转变成为“中产社会”。
无论如何,感谢中国给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和土壤。从2005到2016年,沪深300的年化
收益率达到了14%,和中国经济名义GDP增速吻合。长期价值投资在中国市场获取的超额收益比美国更高。而随着过去十年几次大波动之后,大浪淘沙出来了一批成功的价值投资者,他们也逐渐成为大家投资的典范。
巴菲特这几年能够成为网红,也是价值投资在中国越来越被深信。伴随着二级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基本面研究的投资方法也会在长期成为A股市场的主流。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