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专注于高质量的数字内容,提供小说、美食、旅行、科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和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玛丽·奥利弗:回归自然,找到自己在万物中的位置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女人在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身体容易紧绷,是因为内心藏着这种伤 ·  2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中国的客运站,怎么悄悄消失了 ·  4 天前  
十点读书  ·  过年社交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阅读

你知道吗?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追逐坏消息,忽视好消息!| 新书上架

豆瓣阅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11-07 21:03

正文

当我们感到悲伤、疯狂、紧张或失控时,为了避免让负面信息影响我们的关系和沟通,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真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从 「我觉得」 转移到 「事实是」

1

不安全的世界

当我还是个半大小子的时候,常常早晨 9 点就跳上自行车跑出去撒欢。每次出发的时候我妈妈总会问:「你要去哪儿啊?」我回答:「不知道。」「好吧,记得回来吃午饭。」那时候的我从来不担心会出什么事,而且显然我妈妈也相信我会好好地回来。

但当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要骑车跑出去玩,我会勉为其难道:「那……好吧,但你不准越过那条路,而且要保证一直在我的视线范围内。」然后我就一直站在那里盯着他们。我相信我的孩子,但生怕某个角落冷不防地冒出一个会伤害他的坏蛋。

到底是哪里不一样了呢?为什么我的父母就那么放心,我却这么紧张兮兮?

起初,我以为只有我自己神经兮兮,但接触过过很多父母之后,我发现安全感的缺失是一个共同现象。

我想,变化在于最近几十年来,我们看到关于坏人伤害儿童的新闻越来越多。也许恶性案件发生的概率并没有太大改变,但媒体越来越迅捷,越来越多地把这些案件带入人们的视野,所以人们感觉这类案件越来越多。

各种各样恶性事件的新闻报道狂轰滥炸,让我们觉得自己似乎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没有谁是可以信任的。当我们带着怀疑的滤镜去看待人与人的关系时,这种不信任也影响到了我们的人际关系。

2

我们天生就容易悲观

如果你曾留意每天的媒体报道,就会发现「负面新闻」所占的比例要高过「正面新闻」,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娱乐新闻都是如此。

当哪儿发生了空难的时候,人们盯着屏幕跟踪事件动态,但是没人愿意关注每天成百上千的安全抵达的航班。同样,明星工作敬业的新闻关注数寥寥,丑闻和绯闻却总是引人热议。

如果媒体按照精准的比例报道现实中的好事和坏事,就没人喜欢看。因为,相对于正面信息,人们更愿意关注负面信息。

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面有生理学上的原因:大脑中有一个小小的区域叫作杏仁体,它负责这些事情。当杏仁体捡拾到了负面体验时,它会立即将其发送至长期储存区;但对于积极体验,我们必须持续关注它12秒以上,它才能被储存起来。

最近的一些大脑研究发现, 我们的大脑对负面刺激的反应程度超过了积极刺激。 一名研究人员说,对于消极体验,我们的大脑就像魔术贴,一旦记住就不愿忘记;但对积极的体验,我们的大脑就像不粘锅,不那么容易记住。我们往往高估了危险的严重性,低估了积极经验的价值。我们也倾向于低估自己处理消极经验的能力,以及利用有利的机会来促进成长和进步的能力。我们可以怀抱99 个美好的经历,但却专注于发生过的一件坏事。

换句话说,我们天生就更容易悲观,而不是乐观。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追逐坏消息,忽视好消息。

3

人际关系中的「趋害避利」

这个机制同样存在于人际关系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单身、消极的经历决定了我们对未来每一段关系的看法。如果小时候有人说我们是令人讨厌的家伙,我们一辈子都会试图避免惹人厌烦。

当然,我们的人际关系中会发生很多积极的事情,但是一旦有消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就会关注它。这时的 我们失去了洞察力,因为我们专注于消极的方面,忽视了许多积极的方面。

你在路上和一个朋友擦肩而过,跟他打招呼:「嗨!」他似乎看了你一眼,但没有回应也没有冲你微笑。你会想:「他为什么不理我?」接下来一整天时间,你都在纠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惹他不高兴,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当你终于忍不住问他,才发现他只是因为没戴眼镜没注意到你而已。

当我们对某人怀着负面看法,或者畏惧某人的时候,通常并不是因为他们说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对他们言行的理解。 我们的心理最为奇妙之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

4

解决方法: 注意力从

「我觉得」转移到「事实是」

知道了大脑对负面情绪的偏袒,我们就需要对自己所感知到的负面信息保持清醒。因为这些想法会自动侵入我们的脑海,蹂躏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家丹尼尔·亚蒙称这一过程为「自动消极思维」。他说,我们应该提醒自己: 我们大脑中的想法并不是每一个都值得相信,我们有能力去质疑那些想法。

亚蒙说:「学习改变想法的一种途径就是,小心负面情绪,敢于和自己的负面情绪较劲。如果你能纠正它们,那你就剥夺了它们施加在你身上的控制力。假如你有了消极的想法却不去质疑它,你的心思就会被它占领,你的身体也会做出反应。」没人愿意把理智的钥匙交由别人来掌管,当你无法质疑别人对你的看法时,畏惧就随之而来。

因此, 当我们感到悲伤、疯狂、紧张或失控时,为了避免让负面信息影响我们的关系和沟通,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真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从「我觉得」转移到「事实是」。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问问自己: 我是被他们所说的吓倒了?还是被我「自己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