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科工力量
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美国差距有多大?这个问题最近在网上又很火。
昨天一位网友刚回答,就已经获得294个赞同。
“差的太远太远了。科技的差距不是说美国可以发《细胞》,《自然》,我们也可以发,美国可以造什么,我们也可以造,就感觉差不多了。这不过是模仿阶段,其实大部分也模仿不好。等到真正可以模仿好了,比如说美国能造的各种高精尖产品我们也能造,我们发的论文数量质量都和美国差不多,乐观讲恐怕也有几十年。但是这还没完,下面还有更难的一个阶段,就是创新阶段,这才是真难。什么是创新,就是搞出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下子就颠覆世界。”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论文其实就是创新的前沿,是应用阶段之前的探索。能发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恰恰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就拿人工智能领域来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就说过,
面对AI+,中美同时进入“无人区”。
CCTV4访问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科大讯飞是顶尖的AI公司,前身为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开发和服务,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深耕18年之久,彻底改变了中文语音产业由国外IT巨头控制的格局,并频频在人工智能认知智能领域的国际权威赛事中夺冠,已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中去。
刘庆峰当时
接受央视采访是这样说的:
“一定意义上,中国跟美国是同时进入了无人区,包括技术持续创新的无人区,在应用中摸索的无人区,以及配套的政策、法规、伦理、人文的无人区。我觉得这个是中国科技界、产业界的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时代机遇。”
这么说可不是夸大其词。去年,美国白宫发布报告《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报告中说,从2013年到2015年,SCI收录的论文里,提到“深度学习”的文章,按文章数计算,美国已不再是世界第一了。
谁是世界第一呢?来看报告中的两张趋势图:
每年SCI收录的文章里,提到“深度学习”或“深度神经网络”的文章数量变化趋势
被引用过的“有效文章数”
那么只看顶级文章呢?
据统计,2006到2015年间,华人作者参与的顶级AI论文,占全部顶级AI论文数量的比例,从23.2%逐年递增到42.8%。而华人作者参与的顶级AI论文被引用次数,占全部顶级AI论文被引用次数的比例从25.5%逐年递增到55.8%。
看来中国科技人所言不虚,白宫都已经有了危机感。这可是美国总统亲自主持的有关峰会上发的报告。
今年,中国也将人工智能这把火烧到了国家战略层面。7月2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正式发布,据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
规划中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在重大原创成果、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元器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提出了到2030年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规划还要求在未来三年内AI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全文共计2万字,其中应用出现91次,教育出现18次,医疗出现12次,计算机感知类词汇出现50次。
科工力量独家获悉,由于该规划采纳了科大讯飞的许多意见,我们专门就此问了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先生几个问题:
问:
此次《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科大讯飞是否感到意外?
答:
7月20日,《规划》正式发布,全面布局面向2030年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整体规划,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走向全球的决心,让产业界备感振奋。对科大讯飞来说,《规划》的发布,可谓
“恰逢其时,水到渠成”
。
问:
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作为中国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的产业领导者,科大讯飞是否有被征求意见?
答:
早在2015年两会期间,我就建议了要加快人工智能布局;2016年两会,我们在向张德江委员长汇报时,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纳入国家战略;2016年,我们在工信部指导下,牵头发布中国《人工智能深圳宣言》;2017年两会我在向李克强总理汇报时,提交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系统性九条建议,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国家应该从源头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标准、以及法律人文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今年上半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刘伟平两次带队到科大讯飞主持召开人工智能专题会;国家卫计委、最高检、最高法,以及上海、浙江、广西、海南等省市也多次邀请科大讯飞做关于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报告。
可以看到,讯飞的意见被广泛采纳,我们做的很多工作也与《规划》的方向高度契合。讯飞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下一阶段我们会有更大的舞台和发挥空间,为国家的源头创新及产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1973年,刘庆峰出生于安徽泾县,自小被称为神童的他最终以超出清华录取线40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1991年,刘庆峰被“中国语音教父”王仁华带到人机语音科技实验室,从此迷上语音技术。在此期间,他放弃了出国机会、放弃了高薪工作,一心一意研究语音项目。1999年,在王仁华和校方的支持下,科大讯飞正式创立。
问:这份《规划》将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
首先,有利于推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源头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强技术领域,如果没有在源头上有创新和突破,未来中国产业是很难有话语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规划的发布,更有利于科大讯飞推动产学研的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同时也更好地发挥中国的举国体制优势。
第二,规划中明确了能力平台的建设,这样一个能力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链的应用形成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未来的人工智能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是产业链和产业链、一个生态和另一个生态的竞争。国家发布这个规划,在一些共性的产业平台上形成开放的体系,使得创业者能更方便的使用,对整个人工的生态建设意义非常重大。
第三,有利于源头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资源,加强技术的并购和合作。
同时在一带一路上,其实像讯飞的多语种平台等,都是会增加更多的以中国企业为主体的源头技术的整合创新。
第四,对人工智能产业本身有明确的推动。因为人工智能是典型的、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数据不断的喂养和迭代进步的技术。要有最好的源头技术,还要有最好的行业专家和行业数据,形成人工智能改变世界三要素的结合。国家人工智能规划中明确提出来围绕着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大创新,并且围绕它形成标准和相关的测试体系,对产业应用有非常好的促进。
第五,国家人工智能规划正式把人工智能的法律以及社会伦理、公众隐私、国家安全等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给进一步明确出来,并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是对于人工智能进入到可控安全的良性发展,真正用人工程建设美好世界,防范潜在的风险,是非常有意义的,那这样的就可以使得这个产业更持续发展、能够造福人类,从而使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创新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从业者都能够得到更大的长久的好处。
问:《规划》出台后,科大讯飞将如何利用规划带来的机遇走好下一步?
答:
《规划》的出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科大讯飞将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作用,贯彻落实重点任务,并在源头技术、产业生态、行业应用等三个方面做深做透,做大做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保持源头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讯飞源头技术整合和全球布局。
《规划》强调,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将有利于讯飞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精尖人才,在原有产学研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并完善源头技术布局,从而更好地进行人工智能源头技术创新和发展。
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已经连续5年占销售收入25%,为全行业研发投入比最高,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始终保持源头技术国际领先,利用技术构建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引领能力。我们认为“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是讯飞的梦想,更是我们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人工智能的战略窗口期,敢于在核心技术研发上重兵投入,是为了未来更大规模的爆发做好准备。
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进一步构建讯飞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体系对一个体系、一个生态对一个生态的竞争,只有中国整体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领先全球,中国的人工智能参赛者才有竞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