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节假期回归后的第2个工作日。想必你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
上班后,就要快速调整心态,让自己火力全开,进入到打胜仗的节奏。
那么,作为管理者,节后开工,如何打赢开年第一仗?
分享5个建议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激活状态,以身作则
我们经常说“调状态”,但其实最应该先调状态的,其实是管理者自己。
状态就是你自己得先打起精神来。
很多人可能觉得,管理者出出主意、把把方向就好了,犯不着给自己打鸡血,调状态。
但我告诉你,
你的状态直接决定团队的状态。
试想一下,如果你节后复工给全员开启动会,但是你自己说话有气无力,一幅疲惫不堪的样子,团队怎么可能有激情去完成工作?
你的状态会直接传递到整个团队中,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心态和工作效率。
所以,你首先要点燃自己,只有你自己充满激情,自身的素质过硬,又敢于身先士卒,拥有渴望打胜仗的欲望,才能感染到员工,员工才会具有狼性。
有时候一个团队死气沉沉的,用激励手段也激励不起来,极大概率是管理者的问题。作为老板,或者作为老板的老板,则要让能打胜仗的人指挥战斗。企业和军队都是一样的,让能者上去,不适合的人下来。
当你换帅后,很快你就会发现,某个团队业绩差,并不是员工的能力差。同样一批人做同一个项目,之前可能失败了,但换了一个管理者,就能大获成功。
一个好的领导,一定能起到正向的作用。李云龙在新一团时,新一团打仗厉害,李云龙调到了独立团,独立团立马从打败仗的阴影里走出来,成为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团队。
你要以身作则,用状态影响状态。你是什么样子,团队就是什么样子。
统一思想,上下同欲
要打胜仗,靠的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只有团队上下同欲,团结一心,才能打好硬仗。
但是,凝聚人心往往是最难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处的位置不同,所关注的点也会有所不同。
我给你讲个小故事: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次在去视察自己的油田时,发现油田管理极其混乱。
他特别愤怒,对着油田经理就是一顿臭骂:“为什么我一来就能发现的问题,而你们整天待在这里却发现不了?”
旁边一位策略顾问淡定地说:“先生,这是您自己的油田而不是经理的油田。”
作为经营者,洛克菲勒关心的是企业的效益,所以对等机器耗损、产油效率等大小事宜都很关心,但油田经理只不过是一位雇佣者,给老板打工,自然不会事事上心了。
你看,位置不一样,思想就很难统一。
那么,怎么办呢?
你要去了解员工的动机,去挖掘他的需求,扣动心灵扳机,将他的需求和团队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描绘共同的梦想。
如果他的动机是为了赚钱,就可以将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物质激励。
如果他想要成长,你就真诚地帮助他成长,为他的工作赋予意义感。
巴顿将军的演讲就提到:你们打仗有三个原因,第一,保卫家乡和亲人;第二,为了荣誉;第三,你们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都喜欢打仗。
打仗是上层决策,但与个人息息相关。工作也是一样的,所以除了讲企业的、团队的宏观目的之外,还要讲清楚和个人相关的目的。
只有当你帮助下属找到“为什么做”的理由,他才有自驱力,才愿意上战场。
细计划,强执行
打胜仗,不是只凭着一腔热血和心中的激情,就能获得战役的胜利,必须要有打赢的方法。
那么,面对必须攻克的山头,如何才能落实行动,提高胜率?
1.细计划
打仗,得讲究战法,得形成战术,充分发挥你的资源优势。因此,计划一定要细致、周全。
林彪当年在东北打仗,在作战室看地图,一看就是两三天。并且有规定,任何人都不能打扰。
看地图,看什么?战场的地形,环境。他对东北的地形,了解到什么程度?他能知道,这个战场能放多少兵,误差不会超过一个营的兵力。
胜算,往往取决于精密的计算。因此,在推动执行的时候,你要思路清晰,有计划有节奏,把目标落地的方法和策略跟每个人都拆清楚。
目标是什么,目标实现的最佳路径什么,手头上有哪些资源可用,要怎么做才能补齐差距,要做些什么,才能离目标更近一点。
目标一层层往下拆,落实到每个人,要做些什么?这个月要做什么,这个周做什么,每天做什么,什么时间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目标越清晰,计划越具体,行动越有力。
2.强执行
拆分完计划,接下来,就是执行落地。在执行上,一定要有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态度。你成事的意愿,有多强烈,就有多成功。
正如稻盛和夫在《成功激情》一书中,说的一句话:
“心不唤物,物不至。”
当你内心不极度渴望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不会发生。只有当你极度渴望,你才会有足够的意愿去做好这件事。
在行动上,要有速度、准度和精度。做事不拖延,围绕着目标打法要贯彻到底,确保所有的策略和关键动作都聚焦在与结果相关的事情上。而对于一些关键环节,要一杆子插到底,抓深抓透,直到拿到结果。
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以今天的勤奋,完成今天的任务,就能看清明天,
就能一步步实现你的目标。
培养队伍,提高团队战斗力
要打胜仗,就一定要培养一支王牌军团队。很多时候,管理者抱怨团队执行力差,但很可能是你辅导不到位,他不知道怎么做。
关于辅导,我之前讲过辅导分为
共性化辅导
和
个性化辅导
,有时候我们带不出来员工,就是因为我们是师傅带徒弟,全都是点对点的辅导。
这样的失败概率太高了,比如你带的人不太聪明,可能中途折掉了,或者千辛万苦培养之后,但他离开了,对管理者来说都会非常“痛”。
当时我在广东大区,招了几百个人,严重缺乏管理者,我每天都在对他们进行共性化辅导。
我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给客户打电话,如何BD客户,怎么样用CRM库,包括做行业分析、产业布局等,细到每一个技能都对他们进行辅导。
除了共性化辅导外,我还筛出了种子选手,选了五到六个潜在管理者,对他们进行个性化辅导。
有了核心团队,就可以让他们去帮助团队里比较落后的人,实现共同进步。
如果你自己是团队最厉害的人,其他人都对你唯命是从,那么团队的力量是爆发不出来,所以还是要培养一批核心人才。
悉心栽培,让下属不断尝到成功的味道,你自己也会越来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