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爸妈
“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作者,太多人指挥你如何养孩子,却从没人教你如何做父母,加入我们一起少走弯路。
51好读  ›  专栏  ›  CC爸妈

生日快乐!也不知10岁到底有什么坎儿?这一年,我女儿跟被夺舍了一般

CC爸妈  · 公众号  ·  · 2025-01-22 09:22

正文

昨晚 半夜十二点,我们一家四口还堵在机场的停车场……

好处是,正好有机会卡点祝CC生日快乐啦!


1

今天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也是老大CC11岁的生日。
敲下这个数字,不夸张的说,我的灵魂真的震了三震。
妈呀!我马上要把一个娃养进青春期了。
今年过得,有点难。
显然,我们两个人,或者说我们全家,都还没顺利适应“前青春期”的种种转变。
所以这一年,家里时不时争吵、辩论、赌气。
我跟办公室小伙伴说,感觉5岁之后, 对养育知识再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求贤若渴了,直到再次遇到青春期。
我迫不及待的想买回市面上几乎所有关于养育青春期孩子的书籍。
一边学着理论,一边在养育中实践。
当然,也在跟姐妹们不断地分享。
后台总有好些姐妹夸,我分享的内容全网最接地气。

哎,还不都是被高需求的娃逼出来的。
前几天,闺蜜还找我吐槽:她姑娘今年6年级,感觉孩子被夺舍了一样……
以前特别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成绩也不错,基本上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现在一整个大魔王,什么都听不进去。
有天周末她约了同学一起玩。
她只是问孩子, 是哪个同学,男生女生,你们准备去哪儿玩?
然后孩子一下就炸了,立马回怼道“ 要不要你也跟着去得了,这样你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
以前觉得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因为爱而来。
现在发现原来是爱情的残渣,为讨债而来。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哈哈,同一个世界,同一样被娃逼疯的老母亲。
自从CC进入10岁这一年,基本就进入了一个看谁也不顺眼,跟谁都不服气的状态。
一言不合就怼你,稍微不如意就挂脸,把你的关心当审问,当你的建议当控制。
就昨天,我打包行李,看她带的作业,建立有两页背诵,无意识地问了一句“ 这也要带啊?
她就立马黑脸, “能不能别这么阴阳怪气?我很不喜欢你这样。”
我:我怎么?我说啥了? ‍‍‍‍‍‍
“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可以直接询问我,这个需要带吗?而不是不屑和嫌弃的语气”。
我:???
面对青春期的娃,这绝对是我从斗志昂扬到灰头土脸的一年。


2

孩子养到10年翻回头看,我发现了一个扎心的亲子真相——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好像永远都是错位的。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是完全依赖父母的,这个时期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
但对于咱新手父母而言,我们可能没有那么爱孩子呢。
但是在一把屎一把尿的养育过程,担心他吃、担心他喝、担心他一切的过程中,我们一点点建立起对孩子的爱。
等到孩子差不多7、8岁,基本上父母就完全进入状态了,完全习惯了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料模式。
但这个时候,孩子又变了,他开始发展自我了,开始追求独立了,不喜欢父母管东管西了。
如果你跟娃的对话,开始频繁出现这个迹象,那就说明,该来的来了。
像CC四年级之前,早上下楼前我都会嘱咐说,过马路要看车,下午放学不要在外边逗留,快点回家。
基本她都是听的,也会把我的关心当作爱的表现。
但四年级之后,就不一样了,
同样的嘱咐变成了“ 知道了,老说烦不烦 ”!?

还有写作业,有一道题你觉得解题过程有点复杂,“ 这题做的有点复杂吧,还有另外一个思路 ”。
之前她只会觉得“ 哇,爸爸妈妈好厉害
但现在同样的事情,变成了“ 你能不能不管,我就想按照我的思路做

以前你觉得今天天气不好,提醒她带件厚外套,
她会谢谢你。
但现在,“ 我不冷!你能不能别管我
如果这么明显的暗号来了,咱还按之前的方式管教。
娃就是开始嫌你烦、各种不服,你也会觉得很委屈:终究是错付了!
  • “我养你这么大不容易,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孩子怎么就开始白眼狼模式呢”
但真相就是,亲子关系是需要随着年龄的改变,去调整的。
6岁之前是做加法,7岁后是做减法。
6岁之前,孩子需要的是亲密无间,你可以尽可能的关心,事无巨细的照料,孩子可以从父母无限多的爱中获得安全感。
7岁之后,孩子的自我开始发展,他渴望的是独立。
  • 从8、9、10岁开始,对于吃什么、穿什么,有没有洗漱这类好心提醒的废话,你多问孩子就要烦了;
  • 到了中学之后,可能学习、朋友、爱好上的事,你再怎么追问,孩子也是爱答不理、沉默是金了。
对娃付出越多,就只会让你更爱他,但不会令他多爱你。
所以CC10岁这一年,我们一直在摸索的,其实 就是后退的尺度
因为对于9、10来岁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也很拧巴。
一方面张牙舞爪地推开父母想要独立,一方面也会渴望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一边想要挣脱你,一边想要拥抱你。
关心多了不行,不关心也不行。


3

那这中间的度该怎么把握?
1、父母一定要学会认怂
  • 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他穿什么衣服,吃多少饭等;
  • 对于那些无伤大雅的事情,比如偶尔不礼貌,不讲卫生等;
  • 对于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比如不收玩具,玩游戏等。
一定要勇于认怂,嗯,就是不管,由他去吧。
孩子不领情就知道怼怼怼?
装聋作哑,心大一点~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你好心提醒快洗手吃饭吧。
孩子语气很不好地说,我一点不饿,不想吃。
热脸贴个冷屁股,很想发火?
打住!
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孩子不是冲你来的!
TA一定是遇到啥事了,心情不好。
不要啥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一定要勇于认怂,“ 好的,那我们先吃了哦,你想吃了过来 ”。
真的, 认怂可以消解掉这个阶段99%的烦恼
千万不要心存妄想,觉得孩子现在大了,他应该懂事了,更应该听你的话了吧。
现实是,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见和自我,他越不可能听你的。
以前孩子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反抗,
现在人家地球上混10年了,发现我是可以反抗的,可以说不的。
2、冲突的部分靠认怂,那关心的部分靠什么呢?
一个很重要的准则就是 “看孩子需不需要”
因为关心和控制之间,本来就没有本质的区别。
它俩只有一个界限,就是“我需不需要”。
孩子需要时,那你的关心就是关心。
孩子不需要时,你的关心、嘱托,就成了控制、或压力。
同样给孩子夹菜这事儿,
我给5岁的DD夹了块排骨,他就会觉得妈妈好爱我,好关心我,然后谢谢妈妈。
同样的排骨,我给10岁的CC夹,她就会觉得“ 怎么,我想吃什么的自由都没有了吗?连我吃什么你都要管吗?
是我们的行为变了吗?
并不是,我依然是夹了块排骨。
关心的行为还是一样,只不过是孩子不需要了。
爱并不是说,我们嘴上说,我怎么怎么爱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