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更食堂
每晚一个睡前暖心故事,陪你说一世晚安。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二更食堂

“偷偷进了一个相亲吐槽群,发现…”

二更食堂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04-22 21:29

正文

文 | 悦读

来源 | 悦读(ID:yuedu58)

 


机缘巧合之下,我偷偷潜入了一个“相亲对象吐槽群”。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吐槽自己所遇到的相亲对象的群。


而进群还不到5分钟,就有人开启了吐槽模式:


“前几天相了个亲,男方长得很路人,上来就说自己月薪七千、在老家算很不错了、来提亲的人踩破门槛什么的。”


“然后就问我在哪工作、薪水多少,我说在整形医院工作,月薪一万八。结果他就开始嫌弃我是做整形的,还问我整没整过,我说没有,他还不信。”


“非让我给他看我以前的照片,说自己要找纯天然没污染、8分以上的女神,觉得整过的女人都不是什么好鸟。”


“最后他说对我的长相挺满意的,还说希望我以后在家带孩子别工作了,女人抛头露面不好,气得我回家就把他给拉黑了!”


众人听完这段相亲经历之后啧啧称奇,纷纷打抱不平,“这是遇到极品了啊”、“让他滚”、“可以说是很恶心了”……


我也是惊叹不已,忍不住问道:“这男的是谁给你介绍的啊?故意坑你的吧?”


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介绍人居然是他俩各自的亲妈……


双方妈妈的想法是:女方现在27岁,再不快点找对象就凉了;而男方28岁,条件还过得去。俩人凑合凑合正合适。


女方月薪近两万,五官端正,三观正常,27岁;


男方月薪仅七千,相貌平平,三观奇葩,28岁。


这居然能叫“正合适”?


我算是明白,在相亲过程中,那些各方面都一般的男人敢于嫌弃同龄优秀女人的自信,是从何而来的了。


祖传的。




有一回在餐厅吃饭,坐我隔壁桌的是一对相亲的男女。


怎么知道的?


当然是因为我偷听了他们说话啊。


其实两个人开头聊得还可以,前半场波澜不惊。


后半场就非常精彩了。估计是俩人没谈拢,言语间慢慢开始带着火药味,到最后直接演变成互怼:


“我就不明白了,吃顿饭你一大老爷们儿从头到尾趾高气昂的,不就是公务员吗?一个月到手工资还不到我月薪的一半,牛什么牛?”


“我公务员不比你那什么破总监有牌面多了?再说了,你今年都26了大姐,你已经是半个剩女了晓得伐!”


“我26,那你怎么不说自己都30了呢?”


“我是男的啊!”


你看,对于这样的男人而言,年龄问题永远不存在“男女平等”这一说。


年龄是他们最大的底气,也是他们攻击女人的最好武器。


但还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这种性别歧视,可以说是他们从老一辈那里“继承”来的。


部分思想“未开化”的父辈,观念仍停留在旧社会时期:男人是门面,只要能有一份收入,就是家里绝对的主心骨;而女人是用来干活的,不需要工作,只要够年轻、能做家务、能生孩子,就是最完美的。


这样一来,那些有着丰厚收入、年龄逐步逼近30的独立女性,自然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异类。


在网上看过一句调侃:“25岁以上的女孩在父母眼里都是嫁不出去的,一个月赚万八千的男孩在父母眼里都是皇太子。”


不成器的“皇太子”,基本上都是被家里的“老皇上”、“老皇后”给教坏的。


毕竟——


上梁如此不正,下梁如何不歪?

 



相亲时关于年龄的性别歧视,其实并不只是男方家人才有。


就像上一段提到的“25岁以上的女孩在父母眼里都是嫁不出去的”——


很多女性,往往是还没相亲,就先被自己的家人“降级”。


我曾经做过一个有关相亲话题的访问,采访了身边一些年龄介于25到30岁之间的女性。


主要就是询问她们是否有被逼着相亲,并了解她们是如何被家人逼着相亲的。


其中有几个回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妈总跟我说,27不小了,别挑了,差不多就可以了,就算男的没工作也没关系啊,我们给他找。每次我都想呵呵她。”


“我25,身高164,月入一万二,我爸给我介绍了个男生,一个月挣5000,身高跟我一样,说条件很好,跟我很配……”


“我自己倒没被逼过,说说我表妹,她93年的,现在25岁,在深圳上班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工资税后9000,硬是被我姑妈说得一文不值,老给她介绍对象,还骂她不谈对象不正常。”


“有一次跟我妈去见她一个朋友,聊到了相亲的事儿,我妈冲我说,你都26啦,该找对象啦,不找对象干啥呀,你不结婚不生孩子,我和你爸把你生下来有啥用啊?”


看完这些回答,深感腐朽之严重。


在老一辈眼里,女人只要到了某个年纪,无论赚得再多,都不如将就着找个男人嫁了实在。


当年轻一代的女性正为未来而不断努力、并变得越来越独立时,却难逃被上一代轻视、束缚的命运。


身边最亲近的人,竟成了最大的枷锁。所以女性想改变在社会上的地位,从来就不是易事。


最可怕的不是“别人家的儿子看不起你们家的女儿”。而是你们家的女儿,连你们自己都看不起。


 


在某个地方看到过一段“相亲说明”:


“不合适就是穷,没感觉就是丑。一见钟情就是好看,深思熟虑就是有钱。”


这话看似残酷,但本质上完全正确。


相亲本来就是一场你情我愿的等价交换,愿意就在一块儿试试,不愿意就拜拜。


所以按理来说相亲是个好东西。很多人想结婚,却苦于在生活中没有足够的途径接触异性,更不知道该如何主动认识异性。相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然而本该公平公正的一种男女相识方式,却被“性别歧视”染上了畸形的风气。同样的相貌水准,同样的经济条件,同样是三十岁——在相亲市场上,男人就可以被称作“当打之年”,女人却要被称作“剩女”、“没人要的”。


可见很多人还守着前朝旧代那一套不放,认为女人唯一的价值在于姿色。殊不知女人早已能够独当一面,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