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夜美学
睡前提升审美力。 好审美,跟你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这款AI编程工具,将会取代Cursor! ·  昨天  
广西新闻频道  ·  南宁市市长侯刚谈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计划 ·  昨天  
程序员的那些事  ·  热搜第一!DeepSeek百万年薪招AI人才 ... ·  2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7天精通DeepSeek实操手册》 ·  4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o3-mini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夜美学

艺术隐于市,我们在北京二环内办了个艺术展

一夜美学  · 公众号  ·  · 2019-10-20 21:01

正文


我们曾经报道过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以及濑户内海上的美术馆与艺术装置,这两年都已经成了国内艺术爱好者朋友圈里的常客。的确,艺术不应该是美术馆里高高在上的定义和标签,而应如我们的呼吸饮水般日常。

而北京,这座中国的艺术之都,从来不缺艺术中心和大展,这一次,我们想让当代艺术走进二环内的胡同、广场与城楼,10月24日至11月24日,我们联合北京市东城区文旅局,请来6位艺术家在6个地标上创作了装置与观念艺术作品,这是一个环境艺术展,也是一台艺术游园会。作为东城文旅「19小时寻找北京」品牌活动的一个单元,这个展览在请你轻松愉快打卡的同时,也希望打破凝固的旧时间,细细端详北京城的「变与不变」。


五道营
「隐藏 信息」| 艺术 家: 郭鸿蔚


观众既可以不被艺术打扰,
也能被激发出某种观察能力。
就像在一片森林里,
你可以是一个路人,什么也看不见,
你也可以打开搜索引擎,
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花鸟虫鱼。


——郭鸿蔚



“惟其空无,才有力量”,这件看似不需你发现的作品,却一定要你发现才能存在。 艺术家郭鸿蔚在五道营的街道两侧选取三个墙面创作,将本该醒目的“标语”隐入环境。


这件作品最初源于他对淹没于日常中的转瞬即逝的存在感的兴趣,打破了艺术需要引人注目的惯例,而五道营作为北京目前文艺与商业融合较好的街区,恰好需要这样一件融于日常的“隐形艺术”。



地坛公园
「风塔」 | 艺术家: 王恩来


北京的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快,
总带给人新的经验,
但已经经历过的记忆是不会被改变的,
这也是一种变与不变。
我希望在创作中对容易被忽视的日常有所提示。

——王恩来


艺术家王恩来的作品「风塔」隐藏在地坛公园里——材料很普通,只是寻常人家的屋顶上的无动力排风球。 经过他的改装,不同大小 的排风球组成了一座流动的塔,塔身会随自然风力的大小转动。 造型让人想到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塔,为这个北方城市的公园带来难得一见的江南气质。


钟鼓楼广场
「片刻的记忆NO.2」 | 艺术家: 牛文博


七八十年代时的家具当时都是新的,
现在在历史中慢慢褪去新鲜,
成为了我们记忆中东西。
它们没有停止在我们心中的“变化”,
这些曾经人们依赖的得力工具们
已经只能成为我们记忆里的那个纪念碑了。


——牛文博


钟鼓楼既是老北京城的报时机构,又是城中最有时代印记的街区。 艺术家牛文博有感于自身80年代的成长环境,以民间老家具搭建了一个大型的屋形装置,回溯北京普通人的生活在时光中留下的印记。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伴随成长的那个环境成为了记忆里的一个瞬间,仿佛在昨天又仿佛很遥远。 人们都太忙了,根本都来不及回忆,但其实又每天都在制造一种昨天。」

这些被渐渐遗忘的老家具,呼应着在更早之前就已失去原有功能的鼓楼,激起时间与空间上的回响,都如某一段时光的纪念碑,阐发对过往生活的纪念。这间记忆之屋也是一部家庭记忆的“断代史”。



明城墙
「Blue 3.0」| 艺 家: 许倬尔



「此次展览的环境相对特别,
是被包裹在现代都市之中的历史古迹,
我并没有改变环境中的“观看”属性,
而是将作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构建出新的“场景”。


——许倬尔


克莱因蓝的大圆盘在古老的明城墙上兀自彰显着存在感,荧光的边角溢出雾气,如通向另一个时空的隧道。 艺术展期间的夜晚,许卓尔的装置作品将成为东城区夜晚的“新月亮”,与CBD遥遥相望,营造出处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过渡世界。

色彩和光影化为风景的要素,交由你任意解读:天空、水、或是空间、生命、光。 来自时空本身的原料,由此被组成了一个醒目的、内容丰富的巨大发问。


「透过圆环,远处的CBD也被重新定义,语境也在不断改变,既抽象,又带着戏剧化的特质。 但不论角楼还是CBD本身并没有改变,变的是主观意识的“观看”而已。」


前门东区
「门神」 | 艺术家: 刘懿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