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辽沈晚报  ·  很有氛围感的大牌口红,涂对气质都更好了 ·  10 小时前  
辽沈晚报  ·  很有氛围感的大牌口红,涂对气质都更好了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三联×中华遗产: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宝藏,消失前一定要再看一眼……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24-11-07 21:00

正文

把时光轻轻拨回20年前。

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

那一年,我国的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申遗成功,一个曾称雄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历经705年辉煌而又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的古老文明——高句丽,被世人重新记起。
它,是幸运的。
可与此同时,华夏大地上,仍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和消失,呼唤拯救之手。
高句丽古都——丸都山城
图源:国家文物局

也正是那一年,一本名叫 《中华遗产》 的杂志挺身而出,对中华遗产开始进行抢救性报道。

《中华遗产》创刊号

他们追踪故宫散佚书画,揭开国宝辗转浮沉的秘密;

《最中国的汉字》 为主题,梳理出一百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为国人讲述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史;

当人们面对不可移动文物视而不见时,他们策划了 《我们的文物家底》 ,盘点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底潜藏着多少文物,它们在哪,又是否完好,又是因为什么而被一一发现、登记在册,呈现百年文物普查的艰难足迹。

做遗产报道,就像是故宫里择一事终一生的文物修复师,这一路,很慢、很长、很难,但他们一走便是20年。

同样奔走在不同文明现场的,还有 三联中读
基于周刊厚载的关于考古人、文化遗迹、文明的海量选题,重新策划,邀请各路大咖,精心制作成系统的音频课。
带领用户,我们隔空 重访三星堆、在殷墟发现甲骨文,深入豫地寻找黄土里的仰韶文化……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 《了不起的敦煌》《了不起的石窟》等等课程,以年为单位精心策划,希望为国人完整、深入探寻中华文明根源,提供知识体系。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珍视中华大地这份丰厚“家底” ——博物馆的一票难求,石窟前无数人与大佛击掌合照,共同见证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些都让我们更加坚信,遗产是文明的向前演进过程中,一道道讲述“何以中国”的刻痕。
今天,我们为你带来了三联中读和中华遗产的组合套餐,邀你开启一段快节奏时代精神慢旅,自人文历史深处通往广袤天地。
只需要388元,一张三联中读知识年卡的钱,就能买1得2!

如果你已是三联和中华遗产的老读者,可 长按扫描下图二维码▼ 直接订购。
除去优惠,杂志一本本地买也行,为什么要提前参与全年征订?
原因无他,只是为了确保那些来不及加印的、不再增补的宝贵题材,能第一时间到你手中。
2021年,《中华遗产》出了《国宝山西》两期专辑。
在网上一纸难求的2021年11期和12期《国宝山西》
让所有人都没料到,3年后, 《黑神话: 悟空》游戏大火,连带着《国宝山西》的上下册合辑月刊也被抢到断货,二手书溢价到好几百块,编辑办公室里连样书也被“薅没了”。
当时,很多单册购买的读者实在抢不到,苦等补货不成,只能加价购入。

购买全年的读者,堪称幸福
这本《国宝山西》增刊就是编辑们为了护住读者的钱包,和印厂加班加点,在集合上下册合辑月刊的基础上增补部分内容后再版的。 内含晋南、晋东南、晋中、晋北区域4幅国保地图,带着它基本就能深度游遍山西全境,妥妥的一本自驾游指南!
其实,《中华遗产》当期断货的消息,早已屡见不鲜。
极具前瞻性的选题、高质量 ,使得 《中华遗产》成为当今杂志界当之无愧的“断货王”。 从《最中国的家具》到《山西沁河古堡群》,到处能见到没买到新刊、苦等未果的读者。
不过今天,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不必担忧!购买三联中读会员年卡与《中华遗产》2025全年杂志,提前订阅一年,优质月刊不溢价、不等待,新鲜现货都会第一时间给你发货!
点击下图,立即入手▼
《中华遗产》

好在哪?

《中华遗产》 是 “一本从时间维度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杂志 ,一个挖掘传播人文之美探寻中华宝藏的品牌”

作为国家级人文历史期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授权永久使用其标志的刊物,《中华遗产》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首先就被“盖戳认证”。

有读者表示: “几乎每一期都有让自己读来意犹未尽或掩卷长思的文章。文章深度既高于普通入门历史类书籍或杂志,又不像专业性极强的历史期刊,很适合有一定历史常识而又想精进的历史爱好者。”

全年12期,每期聚焦一个专题,涵盖国宝、建筑、地理、服饰、颜色、手艺、图案、汉字、考古、博物馆、节日、饮食、人物、文化、发明,内容全面,无所不包。

为你系统梳理中国符号,权威定义 「最中国」 ,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最中国的体育》 从船拳、独竹漂、上刀山、线狮、舞龙、马球等或巧、或怪、或野、或险“体育非遗”中,生动展现一代代如何人在「玩」的过程中传承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观念和秩序。

《美哉 妆容》 讲述中国古典妆容如何在天道自然中拾取人生意趣,又与数千年华夏文明进程同步,时而开时世诞奇葩,时而施淡雅以比德。
这里是一座 文史爱好者的精神富矿

继《公主与驸马》《藩王》后《太子之路 锦程万变》聚焦史上“最高危”的职业—— 皇太子
帝储悲歌、子贵母死的残酷法则,穿越历史迷雾,剖析千姿百态的历史人物,直击两千年皇权政治运作的精髓与微妙所在。

一碗“雨过天青”,一盏“铁锈生花”,一瓶“胭脂如水”,没有彩绘的遮掩,不容瑕疵存在的纯净之美,为你解读单色釉瓷如何成为最值得凝视的中国美色。

考古博物党也能在这里开启探秘之旅:

像我手上这本 《安岳&大足:最后的石窟殿堂》 ,开头就用高清折页俯瞰式呈现石窟地图,设置出三条探访路线,并一一标注出路上的重要景点。
折页背面,是宝顶山大佛湾全景图和总平面图,为你展开一幅佛教故事连环画长卷。上百张高清实拍图,看下来就是一场场美学震撼。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很多去过的人看到这本专辑,都表示“非常亲切“,不仅再次扩充了石窟造像的知识,也为下次再出发做好了准备。

点击下图,立即入手▼
三联中读·知识年卡
好在哪?

拥有三联中读知识年卡,你将一秒解锁400+原创好课、200+权威主讲人、近1000部优质有声书节目、50+优质原创播客,以及知识管家专属服务。

12大社科人文知识领域,为你提供成系统、有趣味的内容课程:

历史文博,引领你与古人促膝长谈,穿梭于迷人的历史现场;
艺术殿堂,专注于审美培养,奔赴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

文学经典,一座取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为你呈现文学的饕餮大餐;

思想社会,和伟大的灵魂畅聊,聆听启迪心灵的深刻见解;

时事热点,为你敏锐捕捉时代脉搏,洞悉世事变迁……

我们请来的老师,有国宝级学者、世界级艺术家、清北复交名师、百家讲坛的大家……
在别处,或许你能见到一位、两位,在中读,则集齐200+位大咖阵容。他们不仅能传授你思考事物的方式,透过娓娓道来的声音,更能传递立身处世的高维素质。

比如,你可以在 《访古寻踪》 跟随由清华大学吕舟教授领衔的一线文化遗产保护团队,探访北京中轴线、明十三陵、鼓浪屿等世界文化遗产,发现中华地标之美;

《了不起的敦煌》 ,聆听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巫鸿、“敦煌守护人”赵声良等专家学者,全景式解读中国美学秘藏;

又比如,这门我听完发刊词立刻入坑的——全新课程 《了不起的石窟》 。来自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等石窟研究重镇的一线学者,就从历史、美学、宗教和空间多重维度讲解石窟,带领读者从“我看过”到“我看懂”。

到云冈石窟应该怎么看? 云冈研究院杭侃院长 给我们上了一课。
比如说,梁思成先生就觉得云冈第一期的大佛,有点“照猫画虎”的意思,他更喜欢佛教艺术中国化之后,第三期飞天的飘逸。不过呢,也有些艺术家特别喜欢第一期飞天那种稚拙、有力又壮美的风格。美这事儿,确实是各有各的感受。
但审美有主观意识,也有门道。
就拿敦煌来说吧,268窟那禅室,窄得只能坐一个人;而275窟呢,用阙形龛造了个天宫楼阁,看着就宽敞明亮。不同洞窟的功能显然影响着观看的逻辑;再比如说,南北朝时候的石窟造像,给人一种“懔懔若对神明”的庄严感,到了唐宋时期,造像就变得世俗化多了。这石窟的审美,也跟着时代在变。

平时这些课程单门购买就需要近200元。 现在下单,400+门精品人文课任你听,仅需听2门就能回本。每多听一门课程,都相当于在为自己的知识财富“增收”!
通勤的碎片化时间,各种主题内容随你自由选择;工作间隙,听它实现“高效摸鱼”。自己用或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个会员就能提升全家人认知,入股不亏。
当然,在这些好课之外,还有1000+有声读物、50+热门播客节目,供你肆意享受,尽情拣择。
下单后,你将获得:

①三联中读知识年卡 零售价388元

②《中华遗产》2025全年共12期纸刊杂志 零售价360元

点击下图,立即入手▼
三联中读×中华遗产

悬浮时代的人文坐标

一个是打通12大社科人文领域的知识岛屿,是历久弥新的人生智慧,当下生活的答案之书。

一个还原历史真实、梳理华夏文明、发掘中华瑰宝、再现古典之美、提供生活提案。

两者搭配享用,从广度到深度,从宏观到微观,为你构筑一个全面而立体的知识体系。

以大视野掀开历史帷幔,以专题深入探微石窟之美——

像我特别感兴趣的石窟话题,我首先会跟着三联中读 《了不起的石窟》 ,在总序里先学会一套“全景式观窟指南”,然后,挑出全国十大石窟里好玩的章节先听个遍,在心里形成大概的图景,就像翻书一样先把序言和目录浏览一遍。
带着这套“全景式观窟指南”,翻开 《安岳&大足:最后的石窟殿堂》 ,有像有了导游图,深挖这座“中国最后的石窟殿堂”就变得事半功倍。
特别是配合中华遗产杂志里上百张高清实拍图,文字营造的佛国世界瞬间具象化!
像这张安岳茗山寺文殊菩萨像,因独特的秀以石材质,会在风化过程中形成水波纹般的风蚀痕迹,看过你才真正懂得,它跟云冈和龙门不一样的石窟之美。特写图,比亲临现场更加近距离地欣赏到造像的“庄严宝相”。
配合大量的地图、图谱、年表和言之有物的人文历史科普内容,多维度、有深度、有美感、有新意,沉浸其中,有堪比书籍的收获感。
最新一期《国宝陕西》的文物图谱
从历史演变到艺术细节,绘出全面而生动的中国建筑画卷——

再比如三联的《这就是中国古建筑》,通过追溯营造学社的脚步,从蓟县独乐寺、正定隆兴寺、太原晋祠一路到故宫,让读者以时空为线,深入建筑史的脉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