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Seedin柏思荟
生物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公告!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这宝石犹如彩虹,美得惊艳!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数额特别巨大!深圳一男子被判10年 ·  3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哪吒2》登顶,中国动画审美就是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Seedin柏思荟

CSO离职后,辉瑞如何回答「六大研发难题」?

bioSeedin柏思荟  · 公众号  ·  · 2024-07-10 17:38

正文

▲扫描二维码报名

PREFACE

前言




两年前,辉瑞年收入超千亿美元,羡煞一众MNC,但随着新冠红利退散,辉瑞再次站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随着成本削减计划的推进,辉瑞人员架构方面的波动开始向上蔓延。近期辉瑞宣布首席科学官Mikael Dolsten将离职。


而Mikael Dolsten作为辉瑞研发战略方向的核心人物,在辉瑞陷入困境之际出走,会对辉瑞产生何种影响?而失去Mikael Dolsten的辉瑞,又将如何回答已经摆至台面的产品和研发难题?


宇宙大药企,能否涅槃重生,期待时间给出答案。


01

CSO离职

1849年,仅20岁出头的Charles Pfizer和Charles Erhart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幢红砖房中,创办了辉瑞。


在17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辉瑞从高质量的化学品做起,到后面的柠檬酸、维生素、青霉素…再到新冠疫情的期间的疫苗和口服药,辉瑞不断突破,成为首家营收超千亿美元的MNC药企,辉瑞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让人称赞。


但即便是辉瑞,也难逃周期的宿命。随着疫情红利的退散,辉瑞股价一路下行,二级市场投资人信心崩塌,营收难以重回增长通道,成为了辉瑞的难言之隐。


于是,一方面辉瑞试图通过“买买买”,如430亿美元收购Seagen,来增加营收规模以及补充管线梯队,另一方面则通过“成本削减计划”来提高效益。


在2023年10月,辉瑞宣布了35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两个月后,辉瑞提高了该计划的目标,将金额提高到了40亿美元,加上今年5月辉瑞提出的额外15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累计金额已经达到了55亿美元。伴随着成本削减计划的推进,辉瑞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公司各方面的波动与震荡也逐渐向上蔓延,自2023年中以来,辉瑞的多名高层人员有职位变动。去年7月,辉瑞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研发官William Pao离职;去年12月,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总裁Angela Hwang离职;前不久,辉瑞肿瘤学部门商务总裁Suneet Varma也宣布退休。


近期,辉瑞的又一灵魂人物宣布将离职。当地时间7月9日,辉瑞宣布首席科学官Mikael Dolsten将离职。



Mikael Dolsten博士在2009年惠氏被辉瑞收购后一并加入辉瑞,在第二年初被正式任命为全球研发总裁,至今在该岗位上已经坚守了15年。


当下,辉瑞正面临公司命运的关键时刻,Mikael Dolsten博士的离开无疑给辉瑞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失去研发leader的辉瑞,又该如何回答已经摆在面前的研发和产品布局难题?


02

六大研发难题

Mikael Dolsten博士的离开,也让正处于泥潭中的辉瑞不得不面对研发方面已经摆至台面的六大难题。


1、如何加强减肥药产品线?


除礼来和诺和诺德外,每家MNC都想加入GLP-1类减肥药的宏大叙事。


在减肥药的布局上,辉瑞走差异化路线,大力布局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但此前由于转氨酶升高的安全性信号出现,辉瑞终止了半衰期更长的lotiglipron (PF-07081532) 的开发,转而聚焦danuglipron,更不巧的是,在2023年底,danuglipron同样因为安全性问题折戟,辉瑞同时宣布不会再将该药物(每日口服两次版本)推进至临床3期。


接连的挫折并不能打倒辉瑞,目前辉瑞正在开发每日口服一次danuglipron治疗二型糖尿病和肥胖,两个适应症目前均处于临床1期,此外辉瑞还有一款口服小分子GLP-RA药物PF-06954522也处于临床1期。


对于辉瑞来说,未来如何在GLP-1类药物中分的一杯羹,尤为重要。


2、疫情之后,辉瑞如何布局mRNA?


在疫情期间,mRNA技术大放异彩,辉瑞和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在2021年和2022年两年时间中,累计卖了近800亿美元。


mRNA已经受到了全球各大药企的广泛关注。理论上,由于mRNA能够表达任何蛋白质,因此几乎所有基于蛋白质的疾病,都可能被mRNA攻克。这其中,也包括新冠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及“众病之王”——肿瘤,而这也是mRNA企业最想攻克的疾病。



目前从辉瑞的mRNA布局来看,集中在疫苗方向,即COVID-19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以及RSV疫苗,除此之外的布局少之又少。


尽管以上几款mRNA疫苗都存在成为重磅炸弹的潜力,但在疫苗之外的潜力,mRNA同样有用物之地,但是还有很长的研发路要走,对于辉瑞来说,是否要进行提前布局值得考虑。


3、在基因治疗领域,辉瑞有多大的野心?


在基因治疗领域,辉瑞有所得也有所失。


2023年7月,辉瑞将临床前的基因治疗项目和相关技术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阿斯利康;2024Q1财报显示,辉瑞终止了与Vivet therapeutics共同开发的AAV基因疗法VTX-801;近期,由于一名患者死亡,辉瑞暂停DMD基因疗法的临床3期研究。


基因疗法的研发难度巨大,但辉瑞并不轻言放弃,同时也已经有所收获,2024年4月,辉瑞的基因疗法BEQVEZ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B型血友病,并且辉瑞还有一款治疗A型血友病的基因疗法处于临床后期。


从目前整个基因疗法赛道的氛围来看,商业化显然是大大的落后于研发的进展,因此对于已经有上市产品的辉瑞来说,后续是否要继续大力押注这一赛道?值得关注。


4、成本削减计划对研发影响几何?


正如上文提到,在辉瑞首次宣布成本削减计划后,目前涉及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55亿美元。


成本削减计划想对应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产品组合,因此在Mikael Dolsten博士离职后,新任CSO大概率会在目前的研发产品组合中重新选择优先级。那么成本削减计划,是否会对辉瑞的研发,包括以及此前通过大金额收购而整合进产品管线的药物会产生巨大影响?是否会因此继续加深辉瑞的困境?这需要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


5、辉瑞何时能成为肿瘤领域的“领导者”?


天价收购Seagen后,成为肿瘤领域的强者,自然已经成为了辉瑞的头等大事。


从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来看(纳入Seagen产品销售额),辉瑞肿瘤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19%至35.5亿美元,Seagen的四款商业化产品,带来了不错的增量。相比之下,强生肿瘤板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7.1%至48亿美元,AZ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6%至51亿美元。


尽管Seagen的产品为辉瑞带来直接的现金流增长,但辉瑞距离成为肿瘤领域的“领导者”,还要多久?这仍是悬在辉瑞头上的一个难题。


辉瑞在此前的研发日中表示,完成对Seagen的收购后,将进一步加强ADC药物在肿瘤方面的开发,与预计到2030年,肿瘤板块有望诞生8款以上的重磅炸弹。


6、“外来”CSO能让股东会信服吗?


辉瑞在公告中指出,将从外部物色新的CSO,但辉瑞的规模如此庞大,外部人员担任CSO能否胜任是一大问题。



以上六个问题,辉瑞还需更多的时间才能一一答来,而这或许也是诸多big pharma在周期中终将面对的难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