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点自卑
做人难免有点自卑,过日子还是要有点趣味-V-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18 小时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身为父母的网友们要注意了 ... ·  2 天前  
冷兔  ·  以防你没见过喜欢玩踏板的狗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点自卑

说说自己婚姻里关于经济和家务的俗事

有点自卑  · 公众号  ·  · 2020-11-13 08:58

正文


共同生活的钱和家务分配这两个事情,不仅要和男人谈,还要反复和男人细谈。


不单要用嘴谈,还要在行动上不停执行、公开、修正彼此的状况以及规划。


为什么今天说这个,主要是我一直没理解为什么总有些人觉得我的恋爱方式不适合结婚。因为自我感觉婚姻挺爽啊,怎么会用过的办法反而是只适合恋爱不适合婚姻的?


毕竟我家娃都过十岁生日了,和这个结婚的男人两个七年之痒都过了。截止目前尚算不愁钱,有沟通,还有啪啪啪。


结婚并没有变成我生活的分水岭,我既没耽误换工作考证赚钱投资,也没耽误和朋友聚餐看电影自己旅游爬山看书和写鸡汤。当然 结婚没让我走向人生巅峰,我仍然是个每天上班下班,朝九晚五,吹牛喝酒写文案的普通马仔。


反思了下,大家老是觉得我写的东西只适合恋爱而不适合婚姻,可能是因为我偏多谈和男人感情的交流,而不偏经济和劳动力方面的事情。


所以今天就来说的俗一点,看看是不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我关注和男人在感情上的交流与平等,因为,在经济方面,我对他们没啥特别的要求。


毕竟当我对男人的要求是赚的和我差不多,或者只要他自给自足,少我点也问题不大的时候,谈钱反而不用藏着掖着,大家都坦诚点。


比如我现在那个男人,咱们能好那么多年,肯定是最谈得来的一个了。 他对钱一点都不执着,也不介意告诉我自己赚的就那样了。 在他朴素的价值观里,自食其力的人就足够感受到自信和幸福。


能坦率面对自己经济状况的男人,对女人不会双标。他们发自内心的觉得 女人的幸福,在女人自己的选择权里,而不是男人有钱就能搞定的。


坦诚的男人不需要费多少力气互相改造,彼此相信双向选择,而不是出于某种目的互相依赖,这种底气是对关系维持高效性的事半功倍。


谈钱这个事情,也不是和感情毫无关系,能坦荡地面对自己赚多少,怎么花,需要对方什么样的要求,这本来就是一种亲密和信任的升级。


当年他敢很直接的和我说,他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根本负担不起一个家庭里女方不上班,以及每时每刻都以他为重要他拿主意的家庭生活。他对家庭的要求就是,女方可以一起负担家用(当然他可以稍微多出点),并且每周有一两天休闲时间,大家互相帮助,彼此尊重。


出于交换,他也觉得我每周有一两天休闲时间没啥问题。


婚后到娃读书以前,我一周只在家烧两三天晚饭,周一周二在家吃饭,周三他放风,周四我放风,周五大家出去吃一顿,周六各回自己父母家,周日是约朋友还是自己宅家随意。


这个安排,真的,爽极了,真心安利,欢迎试试。(我也盼着娃高中以后,我们恢复这样的节奏)


每过段时间,我们会把自己的收入和开销和对方说一下,毕竟结婚了嘛,法律上来说,这个是共同财产。


婚后一开始会经常报个账,我在家用上花了多少,对方花了多少,如果花的差不多,他会补我个1、2000,以完成他当年承诺的,他会在家用上多补贴点的诺言,哈哈。


报账这种事情很俗,但就我的经历来说,还挺好用的。


如果对经济账和劳动力越不好意思敞开谈,反而越容易无视对方付出。


合租还要谈清楚公约呢,婚姻装傻是装不过去的。


到结婚进入实质议程,我和男人都是那种不介意把所有开销都搬上台面,一项一项核怎么出钱的人,大项房子首付一人一半,小零散的装修靠对方,车子我家二手,装修怎么包,电器啥牌子,蜜月去那里……至于大家都不想出的钱比如婚礼,就算了,直接没办,自己回去说服自己的爹妈。


开诚布公,我真没有把自己嫁出去,就要变成人家家里媳妇的觉悟,领证的时候,我强调自己是变成一个小家合伙人的得瑟。这是我的家,我和男人说了算,其他的父母兄弟,来了都是客,人走茶就凉。也想好对方婚后反悔,那也简单,房子继续一人一半,车子我开走,我人走,不介意茶凉。


其实真愿意谈到细节,也没几个人觉得有必要玩一个双输的欺骗。


倒是越喜欢打统账,拍胸脯各种嘴巴上大喊着男人有责任养家多么辛苦劳累的男人,反而对家庭的投入越……不咋地,毕竟养这个词,本身就已经暗含了女方在婚姻里似乎不劳而获的蔑视了。


不希望因为结婚而让生活复杂,也不喜欢吃暗亏,所以我先小人,后君子,彼此都可以不吝反复计较。


反复计较,也因为我真心看得起自己,我相信自己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这张嘴,应该还能养活万一看走眼只能单亲的时候,靠自己积蓄和国家公立教育养大一个娃娃到成年。


结婚以前,和对方讨价还价的时候,我就是拿着积蓄证明自己,虽然我赚的不多,但是我花的更少。而我之所以花的少,是因为我自己会躲坑,不需要因为平复情绪而冲动消费。


平稳的情绪和稳定的感情,是可以对抗消费主义的。不再拿物件来定义自己,就会更主动去寻找让自己有信心的价值。


说个题外话,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观点,我应该就听一半吧,钱的确是赚出来的,但也肯定是能省出来的。当然省完了不要单纯持币,而是逢低买入资产。


至于啥叫资产,大家见仁见智了。可以是存款,可以理财,可以是基金,可以是股票,可以是房子,钱少,风险从低到高玩,钱多,当然可以都要。


我个人风险偏好是扣除一年生活费放活期零钱,其余现金五年定存和股票(含股票基金)1:1。


不要问我股票什么时候卖掉,我不知道- -因为我只是把这些渠道当成一个蓄水池,每个月收入就从来没有入不敷出的时候,所以我也没有要去把钱提出来的必要……这个呢,其实也是我的弱点,毕竟当年千股跌停的时候,风险性收益都是绿的,也蛮难熬的。(当然后来又爽朗了,哈哈)


扯远了,总而言之,经济层面,在组成家庭的时候,我就不会去找那些口口口声声说男人负责养家,又遮遮掩掩不谈自己经济收支状况的人——钱很俗,但也很重要,钱上不好意思谈一起的,彼此吃吃喝喝热闹热闹可以,结婚就免了。


我和我男人,物质生活上面应该算比较朴素,除了刚换完房贷我买过几个奢侈品,后来发现也没动力用(一个戒指还不知道被我塞哪去了),就又恢复了学生时代就养成的朴素方式,过段时间欣赏下自己的积蓄水平——这种生活方式挺能保持活力的,每次把自己塞进10年前的外套,看见自己账户上的收益,我都觉得自己还算年轻,未来很可期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