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逻辑
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利好跨境电商!新政策来了(附权威解读) ·  昨天  
长安街知事  ·  巴基斯坦总统,明起访华 ·  3 天前  
侠客岛  ·  美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4 天前  
幸福东台  ·  刚刚,东部战区海陆空接连发声! ·  5 天前  
幸福东台  ·  刚刚,东部战区海陆空接连发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逻辑

专项债新规有何信号?还有什么政策可期?【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经济逻辑  · 公众号  ·  · 2019-06-11 12:25

正文

【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致力于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最具价值自媒体平台


来源|熊园观察,作者: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事件:6月1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或专项债新规),同时,财政部、发改委、一行两会、审计署等六部门发布答记者问。

核心结论:一句话,基建会起来,后续更多政策组合拳可期。

1、专项债新规凸显逆周期调节思维,稳增长仍是硬要求。《通知》开门见山便指出,文件出台的主要目的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实,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而5月以来国家还是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换句话说,6-6.5%的 GDP目标增速还是要守住的(据我们测算,加征25%关税以及扩大3000亿美元,如果不出台对冲政策,我国GDP增速将跌落至5-6%)。

2、专项债新规试图解决两大难题:“钱从哪里来”和地方政府积极性。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很多刺激政策和托底政策,但有两个关键困扰一直存在:一个是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以及加大减税力度,一直缺钱,也就是“钱从哪里来?”;另一个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受制于终身追责、环保等约束,积极性没能起来。因此,本次新规的最大亮点是“允许将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就是旨在提升项目融资能力;同时,新规也明确指出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依法合规予以免责(“明确政策界限,允许合法合规融资行为,避免各方因担心被问责而不作为”)。

3、专项债新规的发力点还是稳基建,基建回升已几无悬念。基建投资历来是经济逆周期调节器,面对当前内外部的严峻压力,依靠基建可谓必选动作,而专项债则是我国基建投资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附图2),本次专项债新规也是为了更好支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包括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等。我们预计,后续基建投资有望加速回升,全年增速有望在6-10%(去年3.8%)。

4、专项债新规本质上是在“变相”放松地方隐性债务。近2年来,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是政策调控的一大主基调,这也极大限制了地方财政扩张的能力。根据新规,以后专项债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其实可认为是“债转股”方式,也放大了资金的杠杆作用,拉动基建投资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5、往后看,国家会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情”,主基调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核心手段还是中央加杠杆,后续更多政策组合拳可期,其中:财政端,有可能进一步平滑地方隐性债务(比如本次新规就指出,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发行特别国债等;货币端,降准和“降息”可期(不排除降基准利率);产业端,进一步刺激内需和扶持核心技术行业;制度端,关注国企改革、土地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打破要素限制、区域政策等等。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中美贸易冲突超预期演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