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吧
社会学吧最早创办于2004年,我们坚持以促进中国群学发展为宗旨,服务于广大社会学师生和爱好者。严肃但有情怀,专业不失玩乐!和我们一起热爱社会学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4名公职人员死亡,官方通报→ ·  2 天前  
新华社  ·  以色列总理解除国防部长加兰特职务 ·  2 天前  
澎湃新闻  ·  国家医保局回应“一盒药结算60次” ·  4 天前  
江南晚报  ·  注意!江苏出现一例!致死率近100%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吧

马克龙遇到了两个好老师,一个是他的夫人,一个是保罗·利科

社会学吧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1 20:39

正文

法国人民终于选出了他们的新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对,我知道你们关注的,除了政治以外,还有一些别的……比如:


“一个男人娶大他24岁的女人,不是什么感人的慈善行为,说这是他的加分项,是因为这让他看起来有独立的趣味和人格,有选择爱的能力。”(新京报评论)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从法国国家财政监察员到经济部长,从银行家到总统府秘书,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从来没有在一个职位上干过三年以上。而当他去年辞去经济部长,退出法国执政党社会党,以38岁的年纪创立前进运动党并宣布参加今年的总统大选时,这名曾经在学校里做过哲学家保罗·利科助手的年轻人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So,马克龙的确是个又聪明又酷的人,但我更想知道的是:除了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以外,他倒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以及,在法国这一盛产思想家的国度,马克龙的哲学思想又是受谁的影响最深?


马克龙会成为“哲学王”

他的老师哲学家保罗·利科是谁


文|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坦白来说,保罗·利科或许并不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中最深刻的,但一定是最广博的思想家。


随着他的助手马克龙成功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利科再一次被敞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关于保罗·利科的讨论和话题也越来越多。


保罗·利科


在1999年,利科荣获巴尔赞哲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官方对他的评价是:“他有能力将20世纪最重要的各种哲学问题和流派结合起来,并重新将它们整合为一个原创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赋予了语言,尤其是诗性语言和隐喻性语言,一个特定的地位,认为语言揭示了我们无法操纵的现实,并对之进行解释,将它们融会贯通。语言借助隐喻的使用,得出结论认为,让我们成为我们的真理,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本质最内层之中。”


或许,这种将20世纪的各种哲学潮流的融会贯通,恰恰正是保罗·利科哲学思想最大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可能与他特殊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1913年,保罗·利科出生在德龙省的瓦朗斯,他的家族是胡格诺派新教家庭,而从他父亲开始,家庭里就十分忠实阅读圣经,这或者成为利科今后十分重视圣经的文本诠释的地位,而家族阅读圣经的方式,也正是他的解释学的最初的来源。二战期间,利科参加了法国的抵抗运动,但是很不幸,他在1940年就被纳粹德国俘获,并关在了德国东部的集中营里,直至战争结束。而有幸的是,利科在这里认识了同样被关押起来的法国现象学家和美学家杜夫海纳。在杜夫海纳的影响下,利科开始阅读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的著作,也正是通过雅斯贝尔斯,利科开始接触到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


在集中营那段岁月里,利科读完了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利科彻底被现象学哲学所折服,以至于从集中营里解放之后,他第一件着手做的事情就是将胡塞尔的这本《观念》第一卷翻译为法文。


战争结束之后,利科来到了德法边境的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在那个时期,他对胡塞尔现象学如痴如醉,除了翻译胡塞尔的《观念》第一卷之外,还撰写了他在战后的第一本专著《意志哲学》第一卷,而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他在法国的现象学家的地位。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得到了巴黎一大(索邦)的邀请,在那里获得了一个哲学教席,这也意味着利科正式进入到法国哲学界最重要的殿堂,他也从此跻身于法国第一流的哲学学者,而此后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他的助手。


然而,索邦的古典传统的教学氛围让利科感到不满,对于利科来说,哲学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创新精神,而索邦的哲学教育无法实现这一点。因此,1964年,在巴黎的西郊创办了新的巴黎十大,即南特尔大学,按照利科的说法,他试图将一种新型的进步教育移植到这所全新的学校之上,从而与保守的索邦式哲学教育保持距离。


但是随后而来的1968年的五月风暴彻底打破了利科的幻想,南特尔大学的学生不仅没有对利科的地位加以尊重,而且称他为旧政府的“老丑角”,这一切都让利科感到心灰意冷。他随后辞去了南特尔大学的职位,而转投比利时的天主教鲁汶大学,后来又去了美国,担任芝加哥大学的神学院的教职。在美国,他继续从事解释学和现象学研究,尤其是将解释学与圣经诠释传统结合起来。1971年,他荣获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外籍荣誉院士。而在美国出版的《隐喻的规则》和三卷本的《时间与叙事》将他带上了人生的巅峰。



1985年,带着无数的荣誉,利科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而他晚年,将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再次融会贯通到他的体系中,对于晚年的利科来说,他的哲学使命与哈贝马斯的交往哲学一样,在于让彼此分离和隔绝的各种流派和潮流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和解释的关系。


此后,利科一直笔耕不辍,新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是在1990年代成为他的助手,在那期间,马克龙帮助利科编辑了他的《记忆,历史,遗忘》


在法国哲学史上,人们公认的利科最大的贡献是将解释学传统和现象学进行了嫁接。实际上,利科在解释学上的贡献远远不局限于此。对于利科来说,解释不仅仅是一种对符号性文本的解读的工作,因为任何符号性文本都有其所归属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然而,对于今天的解释者而言,这种文本的意义并不是直接通过字里行间的纯粹语义学结构向我们展现出来的,相反,对文本的理解直接作为解释者的人的地位相关。换句话说,在利科那里,是我们在此时此地的背景,让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灌注到抽象的文本当中,让文本成为与我们的同时代的内容。


这样,利科的解释学已经将经文诠释传统和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主义进行了有效地嫁接,所谓的解释,不是一个被动地将我们纳入到文本中的过程,而是在我们自己与文字之间,通过我们的解释行为产生的意义,这种解释学,早已不是枯燥的经文释义,就是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存在。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文本通过我们的解释行为获得了鲜活的意义,而我们也通过对文本的解释行为,也让自己的生命在文化的世界当中熠熠生辉。这样,我们的生命,总是要提供一种解释行为,一种对外在于我们生命存在的文本的解释行为来扎根于大地之上,只有解释,我们才能从外在于我们的文本和体制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营养,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在这个世界上绽放。而那些被传承下来的文本,也只有通过我们的生命的滋养,才能不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为我们展现出新的光芒。


这样,在利科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处于文本与解释行为之间运动和转化的历史,我们的历史是在具体的解释行为中被缔造的。


尽管利科已经远去,但是他将他的解释学,将他关于文本与行动的思考留给了我们。在利科那里,解释行为不是去扩大人们之间的鸿沟,而是尽力去弥合存在于文化世界当中的各种差距,比如文本与解释者自我理解的差异,不同解释之间的差距,通过解释行为,人们可以放下彼此的陈见,在共同的行为中,实现对未来的祈望。


或许,在社会严重撕裂的今天,在穆斯林和传统欧洲人隔阂越来越严重,难民不断冲击欧洲人生活的今天,利科的主张仍然会有一丝丝良善的希望,让法兰西重新回到一个包容性的轨道上来。


而他的精神的承袭者马克龙,或许将他的老师的善意,沁入到法兰西的大地上。希望法兰西不再有割裂,不再有歧视,不再有充满恶意的恐怖袭击。或许,我们今天会说,利科的解释行为依然略显苍白,也无力去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是,这是现在这个脆弱国家亟须的精神力量之一,让伟大的法兰西精神再次闪耀世上。


(来源:澎湃|文化课,转载已获授权)




保罗·利科

作品




从文本到行动

[法]保罗·利科 著 

夏小燕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675-2190-2

定价:78.00元


《从文本到行动》汇集了利科在20世纪70—80年代发表的重要系列论文,这些文本代表了利科研究诠释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现象学到诠释学,从文本诠释到行动诠释。


在本书中,利科逐渐摆脱了要在其他学科面前捍卫诠释学的焦虑,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关系以及诠释学自身的历史看到了自己研究的独特角度和价值:立足于文本理论建构一种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甚至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且将之应用于解释人的行动、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建立新的政治和伦理。




爱与公正

[法]保罗·利科 著

韩梅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675-4959-3

35.00 元



爱与公正是关于世界的两个永恒追求,既涉及到神学和政治学层面,也涵盖日常生活领域,如何实现爱与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


到底应该如何对待爱与公正的冲突?是什么使得爱与公正的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认为,是人物性格的单面性和各种道德原则在生活的复杂性面前表现出的单面性,造成了这种冲突。爱与公正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是这种差异是可以协调的,尽管此种协调带有脆弱性和暂时性。利科看待“爱与公正”的角度和方法,对我们理解这一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小编又要敲黑板,预告一下新书啦——


保罗·利科作品《记忆,历史,遗忘》(La Mémoire,l'histoire,l'oubli)——也就是马克龙担任保罗·利科助手期间,为他做整理、添加注释的那本,即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今年出版。



记忆,历史,遗忘

La Mémoire,l'histoire,l'oubli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记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记忆,历史,遗忘》一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根据主题和方法而独立成章。第一部分是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层次上来讨论记忆以及与记忆有关的现象。第二部分探讨历史,这部分的讨论属于一种历史科学的认识论。第三部分则试图在一种关于我们人类之历史条件的诠释学的总体框架中对遗忘进行思考。全书在细致研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胡塞尔、哈布瓦赫与诺拉等诸多重要思想家的基础上来考察记忆、历史与遗忘三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并且阐明了作者的主张。


利科的思想大量借鉴了不同学科理论,仅《记忆,历史,遗忘》一书,利科就援引了200多位经典作家的著作。可以说,西方很难有学者像利科这样能够把法国的学术传统与英美及德国学术传统结合得如此完美。李幼蒸认为,利科既是二十世纪人类哲学成果最全面的总结者,也是新世纪人文科学理论新方向的杰出开创者之一。


利科的著作已有多部翻译成中文,如《历史与真理》《解释的冲突》《哲学主要趋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活的隐喻》等。《记忆,历史,遗忘》是利科的晚期哲学巨著,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引起国内学界的巨大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保罗·利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