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伊壁鸠鲁
这是「
我日
」公种号
第
142
篇文章
欢迎点赞分享,谢绝擅自转载
授权私聊,注意节操
今天刷微博,看到一条,是营销号在互相推的,原文一句话:
谁能给我带来快乐我就喜欢谁。
我觉得这句话
说得挺对的,但我不喜欢这句话。
为什么呢?
这句话虽然对,但丝毫不会增加我的快乐,所以我不喜欢这句话。
为什么不能让我快乐呢?因为
它省略了太多的中间变量,让人误以为生活就这么简单。
其实生活确实不是特别复杂,但当你把它想简单了之后,它就会像二项式的 n 次幂一样在你面前无穷展开。
中间变量是什么?
或者用统计学专业术语来说,中介变量是什么?
是脑子。
用脑子分析一下:
快乐分两种
-
喜悦的增加,感恩
多巴胺
-
痛苦的减少,比心
内啡肽
这两种东西都是脑子里的分泌物,物理层面的
精神层面上,脑子还涉及到认知,而认知也分两种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规划未来的能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 斯坦福 幼儿园的棉花糖面前做到「延迟满足」
这样就是一个 2*2 的矩阵了
哪个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享乐主义」的创始人叫 伊壁鸠鲁,「纵欲」居然是他最反对的事情。
因为在他看来,
真正的享乐,就是「长久地逃离不快乐」。
果然,强调享乐的人,本质上都是悲观主义者。一切美好之所以值得珍惜,只因人生苦短如梦幻泡影。
如何「长久地逃离不快乐」呢?
不要纵欲
,因为欲望一旦被满足,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空虚,和下一轮更加难以满足的欲望。如同一款劣质的塔防游戏,在 endless 模式里,你总有倒下的一天,而且终点越来越快地降临。
但也
不要禁欲
,因为那样的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于享乐,一切体验的本质,都是享乐。
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逻辑悖论:当禁欲主义者因为自己坚持禁欲而沾沾自喜(增加喜悦)或者摆脱了内心的不平静(减少痛苦)时,
禁欲本身,变成了一种享乐。
所以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禁欲主义者,至少没有活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同样是追求快乐:
-
有人变成了自律而体面的古罗马肉体
-
有人却沦为自残而崩坏的屠宰场肉鸡
快乐,应该来源于爱自己,而不是溺爱自己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都不珍惜,又怎么可能分得清身边人是想把你捧在手心里、还是想捧杀你?
谁能给我带来快乐我就喜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