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一生很短,永远经不起等待!(很美) ·  昨天  
墨香中华  ·  中国最全的老家规,这就是教养! ·  昨天  
古典文献学微刊  ·  会议|千年传诵 ... ·  3 天前  
墨香中华  ·  焚香:放下心中的事,让心灵得以安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老子为什么呼唤“大丈夫”?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9-13 19:08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己酉月 癸卯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论德


老子在《德道经》第一章《论德》中,开宗明义地揭示了道德生成与演变蜕化的规律——德由道所化生,既是人类必须具备的做人品格,也是滋养万物生命活力与健康的根本性能量,需要相应的品质承载。老子剖析了人类精神文明从道德高峰滑落的层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用数字“一”来比喻“德”,“德”一旦离开了“一”的状态,就必然朴散为五,即仁、义、礼、智、信五德。人类如果不实践“修之身,其德乃真”,五德会相继丢失。同时,老子还指出了回归德与道的必由之路是重建厚实的忠信。老子站在唯德辩证法的高度上“执一以为天下牧"地将人类文明的文化生理学、文化病理学、文化治理学熔于一炉,进行了完美的揭秘和预示。特别是老子指出了“忠信之泊”是人们离道失德、弃善丢正、深陷于恶伪邪负的泥潭中难以摆脱的顽疾之所在。而回归德与道的必由之路就是:“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每个人只有具备厚实的信德,才能将仁、义、礼、智这四德都培养起来,顶天立地行于世间,成为“大丈夫”;而当“大丈夫”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人群,整个社会能够守住天地之信,守住自然之信,也就是人类道德文明复兴之时。


 

老子早就揭示出宇宙万物都是道生德养的能量态,“万物尊道而贵德”。万事万物皆离不开五德这个能量大系统,我们人体生命中的万象也都在其中。只是因为传统文化的长期教育断层的存在,使得这些内容对于人们来说已经很陌生了。而在二十世纪初,当普朗克发现量子论、他的学生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后,老子的“道生之,而德畜之”的道德能量认知,才变得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与接受。


德的能量品质性与品格属性,在“德一”的稳定性被破坏,从质象转化成可以进入物相的能量属性以后,自然朴散为五种能量形态与属性,而五德的这种属性又与五行属性密不可分。信德对应于五行之土,广布于质象与物相的世界当中,信德能量在人的生命体当中,归藏于脾胃,表现于信仪;在人的品格修养中,表现为信仰、信念以及诚信的品质等;在人际交流中,表现为信息、信用等。个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一个巨型的生命体,信德定治乱,信上定结果,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不论是民族还是国家,都离不开信德信仪的承载、支撑、凝聚。


社会上有一句俗语“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实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大丈夫”的某种期望。一个社会上“大丈夫”成为社会稀缺资源的时候,就一定是像《德道经·论德》中所描述的那样,处于“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的状态。比如,当各个窗口单位都在把微笑服务、礼貌用语作为重要的管理科目的时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不足以维持人们发自内心地互相报以自然真诚的微笑和问候了。所以,一个社会上“大丈夫”的多寡,实际反映的是社会信德的存蓄程度。信德的厚与薄,民众中“大丈夫”的多与少,可以作为检识判断社会治理难易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摘自:《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推荐 |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简述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白露物候与天文内涵

寒从脚起 热从头散——白露的正善治养生

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白露的民俗文化

接露水的历史故事

全面地理解“白露”节气的形名内涵——白露的寻根探源

处暑的常道之意和非恒道之义——處(处)暑的寻根探源

枫叶渐红,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赏秋的好时节 ——处暑的民俗文化

预防“秋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口识身识的养生

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 人体阴阳的动静交互调整

城市中的上班族如何解除秋乏——处暑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处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简述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