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esearch
多个视角,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一同探索世界的多个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Research

美国的言论生态问题

Research  · 公众号  ·  · 2021-03-15 13: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简单说几句美国的言论生态问题。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跟言论自由一样都是民主政体的要素。现代民主国家处理言论自由边界的方式并不相同。比如,在西欧国家,政府发挥著积极的主导作用,法律禁止宣传纳粹、传播仇恨言论。


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立法限制言论,政府对言论基本採取放任做法,法律并不为言论自由划出清晰的界限。美国最高法院在依据《宪法》第一修正案做出的判决中,不仅保护纳粹宣传,也保护仇恨言论。


在法律的层面是这样。但言论问题不仅关系到法律,也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美国的言论生态中,法律规范只是对言论规范的一种,在法律不加规范的言论空间,主要靠民间自我规范。如果把法律规范称为“硬规范”,民间的自我规范可以被称为“软规范”。比如,《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仇恨言论,但仇恨言论毕竟与文明社会的公序良俗相悖,在政府和法律“硬规范”缺席的情况下,限制传播仇恨言论的使命就落到民间,包括民间组织、私人公司和个体公民。


美国社会中规范言论的“政治正确”就是这麽来的——它是一种民间自发的对言论的“软规范”。法律中没有“政治正确”的规定,也不禁止政治不正确的言论,“政治正确”完全是民间靠自我约束为言论自由设定边界。美国的这种言论生态跟西欧国家靠政府立法约束言论不一样。


美国政府划定言论自由的边界仍然依据最高法院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判决。1969年,最高法院在“布兰登堡诉俄亥俄案”中明确判决:《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仇恨言论,甚至保护宣扬暴力的言论。布兰登堡是俄亥俄州三K党组织的一个头目,他组织武装集会,烧毁十字架之后发表演说,指责美国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压迫白人,号召独立日去华盛顿示威,向黑人和犹太人复仇,把黑人赶回非洲,把犹太人赶回以色列。俄亥俄州以煽动暴力罪起诉布兰登堡,州法院将其定罪,罚款判刑。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州法院的判决,理由是布兰登堡的言论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宪法保证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不允许政府禁止或封禁宣扬使用暴力或鼓吹违法的言论,除非这种言论意在煽动或製造立即响应的非法行动,或很可能煽动或製造这种行动。”换言之,即便是有意煽动暴力的言论,如果不是立竿见影,马上导致受众实施暴力,也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


讨论言论自由问题还需要考虑一个常识性语境:言论自由只有在民主和法治社会才能存在。在美国特殊的言论生态中,如果政府对煽动性言论採取放任态度,把言论和观念作为市场现象,让市场自我规范,市场参与者就必须肩负起自我规范的职责。


如果在言论市场有著巨大影响力的推特和脸书放任仇恨言论和谣言的传播,容忍煽动暴力推翻民主选举结果,而且在已经造成美国史无前例的国会山暴乱的情况下,仍然容忍这种煽动,美国的民主将每隔四年处于被暴力推翻的危机中(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纳语),甚至更加频繁。


民主选举一旦被暴力推翻,言论自由将不复存在。这是个基本常识问题。任何法律和惯例,包括有关言论自由的法律和惯例,都是基于常识才能运转;离开基本常识,所有法律和惯例都会失灵,言论自由或其他任何自由,都无从谈起。常识和常情常理先于法律和理论。


要理解推特封川普这种现象,必须对美国的言论生态多少了解一点。用普通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讲,《宪法》第一修正案要求政府必须放任言论,包括不能禁止或惩罚宣扬仇恨、暴力的言论。所以,第一修正案相当于捆绑政府手脚的一根法律绳索。这是美国特有的言论自由大环境。


在这种大环境下,规范言论主要靠媒体自己,这是不是一种审查?肯定是。问题在于,没有这种审查,言论环境将无比恶劣,有组织地制造谣言煽动政治运动或竞选,或经济牟利,就会失控。2016年大选和国会山暴乱前都出现过这种局面。


简单化一点讲,民间审查总比政府审查好一点,因为民间媒体多少有竞争,政府审查就是天罗地网了。传统媒体时代也是几家大报、大电视台主导,而且只有少数人能发表言论,但社会仍然有言论自由。社交媒体时代,普通人到处可以发声,宣扬仇恨暴力都受宪法保护,如果民间规范失灵,后果可怕。


从这个角度讲,推特封川普属于美国特定言论生态中,言论市场自我规范的行为。美国媒体从传统媒体时代起,都是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规范或审查言论,从来不把捆绑政府手脚的第一修正案当成民间言论市场规范标准。一些才俊搬出第一修正案,要求媒体像政府一样放任言论,属于张冠李戴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