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军大业》上映,没想到,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叶挺将军后人叶大鹰,对《建军大业》的选角进行了公开炮轰,称青年叶挺的饰演者欧豪“腿都站不直”:
叶大鹰觉得《建军大业》启用“香港娱乐片导演”和小鲜肉拍革命历史题材让先烈后代遭受了“羞辱”。
于连翻看了叶大鹰的作品履历,1998年由他执导的革命题材电影《红色恋人》邀请了张国荣出演一位共产党人,那这样一位“香港娱乐明星”是否也羞辱了共产党人这一设定呢?
叶大鹰执导,张国荣、梅婷主演的《红色恋人》
严肃历史题材影片能否用当红偶像明星来演主角?
恐怕我们的邻居韩国早已给出了答案。
苦大仇深的《军舰岛》启用宋仲基,似乎并未影响韩国人民对这部影片的评判。我们的关注点,还是应该放在小鲜肉对角色的诠释是否到位,而非他们的个人身份。
对历史颇感兴趣的于连,在《建军大业》上映当天,就连夜观看了这部史诗巨作。
不得不说,相比“建国三部曲”的前两部《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又朝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总策划及艺术总监韩三平,曾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绝对是中国电影圈的大拿。我们看过的院线电影里,开头字幕中经常能见到他的名字。
有韩三平坐镇,是为稳!
监制黄建新,早期作品硬邦邦,当代作品响当当。1985年处女作《黑炮事件》一鸣惊人,“都市三部曲”《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至今都称得上中国都市题材的巅峰之作。在第五代导演里,他可与张艺谋、陈凯歌齐名。
其后转型,与韩三平合作导演了“建国三部曲”的前两部,并致力于主旋律作品的商业化,多次与香港导演合作,《亲爱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都由他出任监制。
有黄建新把关,是为准!
导演刘伟强大家更为熟悉,《古惑仔》、《无间道》、《头文字D》。可以说,他见证了香港电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也一手创作出香港电影没落前最后的荣光。以他的热血,来拍建军历史,这个决定的确很妙。
有刘伟强创作,是为狠!
三位大佬联合,稳准狠齐备,《建军大业》没理由拍不好。
事实证明,《建军大业》的观感,一个字概括,就是“爽”。
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梳理时间线式的“走马观花数星星”拍摄方法不同,《建军大业》情节集中于南昌起义前后,时间短,矛盾多,适合电影展现。
正如黄建新所言:“‘建国三部曲’的前两部是编年史,时间跨度都非常大,很难拍成电影;《建军大业》则更有故事性。”
周恩来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
影片开场,就是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与蒋介石想成立的南京军事政府,展开对共产党人的大清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
杜月笙干掉汪寿华
商务印书馆被炸,黑帮冲入对新闻人进行砍杀
游行示威的学生,也遭残酷扫射,横尸街头。面对惨烈的现实,周恩来明白,共产党人必须武装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
而另一头的毛泽东,更是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精准论断。
虽然他的提议,遭到了右倾投降主义代表人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激烈反对。
于和伟的陈独秀很惊艳
由是,南昌起义的铺垫已经做好,这一仗,不打不行。
而后,各色人物出场,虽仍是明星众多,却主次分明。如欧豪饰演的叶挺,实为一员猛将:“老蒋屠杀我们,汪精卫也要凑热闹,那就打!”
有叶挺在前线冲锋陷阵,就有周恩来在后方指挥若定。
最具颠覆性的,还是朱老总。
黄志忠饰演的朱德,为给起义军制造机会和时间,大摆宴席,把南长城里的大小将领都聚到了一起,让他们一块儿喝花酒赏女人。
朱老总在其间左右逢源、圆滑世故,活脱脱一个风月场上的老手。
这与我们印象中的朱老总完全不同。但一扭脸,朱德就穿上军服,成为横刀立马、沙场点兵的将帅:
王景春饰演的贺龙自不必说,不仅外形神还原,整个人物状态也极具灵气,演出了那种大老粗的匪气。
有人还专门用人脸识别软件测试了一下,王景春的定妆照与贺龙元帅相似度100%!
当然,相似度达到百分之百的,还有白客饰演的瞿秋白:
朱亚文同样很像,只能说当年我们的周总理实在太帅了!
国民党方面,也有出彩的人物塑造。
周一围饰演的陈峰,是守南昌城的国民党警备团团长。他发现军队中有异动时,一巴掌打醒了迷迷糊糊毫无警惕的属下,国民党军这才反应过来。
他有一腔报国热情,奈何南昌守备大势已去,纵使血洒疆场,也无力回天了。
最终,陈峰死在藩台衙门的战斗中。这是一个可敬的对手,拿下藩台衙门的贺龙看到陈峰的尸体,向他敬了军礼。
周一围在不少电影中以配角出现,但都有惊艳的表演。
2014年《绣春刀》,他饰演的丁修一开始让人恨得牙根痒痒,说起台词来,嘴唇都是戏:
“你喜欢的这个姑娘,很润。”
最后,当他单刀迎敌,与一群满族骑兵鏖战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江湖上的血性男儿。他演出了丁修这个人物丰富的层次感。
今年的《绣春刀2:修罗战场》里,他在彩蛋中出现,看来在未来的《绣春刀3》中,我们会看到周一围的回归。
雷佳音、翟天临这种默默演好戏的青年演员,已经慢慢为观众所注意。估计用不了多久,周一围也会像他们那样,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
南昌起义过后,便是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虽然战斗场面不多,也没有南昌起义那么宏大,但同样涌现出不少英雄。
其中张艺兴饰演的卢德铭很有代表性,他年仅22岁就牺牲疆场,张艺兴演出了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一扫小鲜肉“娘炮”的恶名。
要说有没有不那么出彩的角色,可能得数李易峰饰演的何长工了。不仅外形相貌上被悲惨地测定为“完全不像”:
你没看错,相似度0%
而且李易峰还较好地沿袭了自己一贯的尴尬演技。当他向毛泽东汇报兴奋地挥舞拳头时,那份不自然,独属于李易峰。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可能会觉得“何长工”这个名字怪怪的,是不是生造出的人物?
当然不是,何长工原名何坤,秋收暴动期间,他与杨立三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他跟随毛泽东多年,很受主席信赖和器重,他也为影片最后的井冈山会师做出了贡献。
毛泽东曾亲切地称他“革命的长工”,“何长工”一名由此而来。
秋收起义受挫,毛泽东更加坚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这才引军来到井冈山发展革命力量。
之后,影片又迎来下一个战斗高潮,即三河坝战役。此役更为惨烈,最后甚至不得不留下200人拖住敌方掩护大部队撤离,这注定200人将牺牲在这里,就像《集结号》那般。
“子走父留、弟走兄留”,为革命保留年轻力量。让人热血沸腾、潸然泪下。
南昌起义与三河坝战役,刘伟强对大场面的把控,的确有一手。
南昌起义有3000多个镜头,群演有25000人次,炮火连天,感觉像炸了一座城:
三河坝战役的一个镜头中有200个炸点同时爆炸,颇为壮观,密集恐惧症都犯了:
甚至,刘伟强还使用一些很刁钻的摄影机视角,极大增强了战争戏的临场感。
比如三河坝战役中投掷手榴弹时,有好几个“手榴弹视角”,镜头化身手榴弹在空中画出一个完美的弧线,然后旋转、落地、爆炸。
远景与近景的快切,凌厉迅猛,既交待了空间,又丰富了细节,手持摄影也能紧紧抓住观众神经,达到了商业大片畅快淋漓的观影感受。
其实,这已经与热衷大全景呈现宏大场面的传统主旋律电影有很大分别了。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1991)影片截图
何况,刘伟强还加入了大量香港风味的镜头处理方式:超快速的镜头推拉,不仅加强了节奏感和紧张感,也让影片显得活力张扬、酷炫十足。这与《建军大业》的青春定位非常契合。
而对一些战争细节的人性化处理,如女护士害怕,伤兵喊着“妈妈,我想回家”,都有借鉴好莱坞战争片的影子,如《拯救大兵瑞恩》。
不过,影片最后的收尾还是显得有些仓促。刚打完三河坝战役转头就在井冈山会师了,然后一片欢腾的海洋。这幸福来得太突然……
片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点,比如《建党伟业》里刘烨(毛泽东)和李沁(杨开慧)搭档,这次二人悉数回归,恍如昨日;
霍建华饰演的蒋介石心心念念要给张天爱饰演的宋美龄在南京栽法国梧桐;
以及只露了一面的董子健,他饰演的邓小平与毛泽东打了照面,两个世纪伟人第一次相互认识,几句对话如今看来令人感慨。
说了这么多,于连只是想告诉大家:《建军大业》值回票价!
主旋律电影多年来受大家诟病,是因为其僵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机械的政治宣讲功用已不再符合大众审美。
《建军大业》积极做出了改变,它为主旋律作品正名——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很精彩、也可以拍得很好看!
确实,《建军大业》做到了。
而这些年来,其实已经有不少主旋律电影做到了好看、精彩,甚至,有些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如2014年被忽视的一部黑白佳作《我不是王毛》。
鲜明的人物刻画、怪异的黑色幽默、荒诞的故事走向、悲伤的情绪表达,共同升华了主题。抛去主旋律标签,它绝对称得上一部优秀的作者电影。
有人说,片名很容易看成“我不是五毛”。
也许,这正是创作者有意为之。优秀的主旋律作品拒绝被标签化,它们就是要告诉观众:
我不是五毛。
老规矩,每周四在留言中精选2位粉丝送通兑影券